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重磅!工信部暫停3025款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涉及國內243家新能源車企

文 | 小豪

日前, 工信部發佈了第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公告》, 其中3025款新能源汽車因不符合《公告》管理規定, 自《公告》發佈之日起暫停生產、銷售。 此次公告共涉及國內243家新能源車企。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舊處於關鍵階段, 所面對的挑戰巨大, 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而此次大規模地暫停則向我們傳達出一種明確的資訊, 即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規範已經到了嚴管期。

一、暫停原因

據瞭解, 此次叫停公告涉及的車企與車輛數量, 為近兩年以來最大規模, 其中, 一大部分目錄暫停是因為車企主動放棄申請。 針對這一現象, 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說:“應該是沒有遞交安全認證的證書。 ”

而大部分車企沒有提交安全認證證書, 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時間衝突

初步統計發現, 2380款新能源客車絕大部分是2017年之前《公告》內的車型,

只有少部分是2017年新申報的。 而根據《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 從2017年1月1日起, 新申報《公告》的客車車型、新申請《推薦車型目錄》的使用三元電池的客車車型, 應同時提交證明滿足《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的協力廠商檢測報告。

也就是說在《通知》下發之前, 就有絕大部分的車企進行了申報, 這樣就和新發佈的《通知》形成了標準不一的衝突。

2、檢測成本過高

安源客車董事長兼總經理方俊認為, 檢測成本過高可能是造成企業不願提交檢測報告的另一個原因。

“新能源客車檢測, 尤其是純電動客車的檢測成本, 少則50萬元, 多則上百萬元。 以每輛50萬元的檢測成本計算,

100輛就需要5000萬元, 而實際檢測成本往往更高。 ”方俊表示, 與其為舊產品做檢測, 不如按照新的標準為新產品做檢測, 這樣更符合市場需求。

二、涉及企業

涉及暫停的車型中, 主要為新能源客車及新能源專用車, 據統計, 被暫停生產與銷售的新能源客車有2028款、新能源專用車843款、新能源乘用車154款(統計車型不包含混合動力車型)。

從單個企業來看, 東風汽車公司94款車型被暫停;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16款車型被暫停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58款車型被暫停;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18款車型被暫停;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20款車型被暫停;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190款車型被暫停等等, 而寶馬、比亞迪吉列、知豆、眾泰、力帆等品牌旗下的車型也均有上榜。

三、對車企的影響

表面來看, 直接影響就是企業能賣的車少了, 之前的付出竹籃打水, 已售車輛假如存在與《公告》不符的情況, 補貼恐怕也就打了水漂。

不過大部分企業對此事還是比價冷靜的, 宇通客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政策的變化,

宇通的車型進行了相應調整和升級。 被暫停公告的車型都是宇通主動淘汰的, 對企業並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反而是新政後, 企業開發成本增加, 終端讓利減少, 企業的資金成本變高, 這些因素會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大。

業內人士則解讀為, “很多車型當初設立是為了拿到補貼, 而如今隨著政策和用戶需求的變化, 淘汰掉一部分在售車型屬於正常現象。 這次的暫停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又一次大清洗。 ”

一位車企相關負責人士說: “政策變化後, 以前的產品既不符合新的標準, 也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 再保留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就直接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企業主動放棄了某些車型。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此次被暫停的車型多為企業主動放棄,暴露出的問題相當嚴重,很多的車企之前一味跟著補貼走,甚至走歪路,騙補、謀補,醜態出盡,此次暫停,足夠給這些企業以震懾和警告。

結語:投機取巧不可用,走進市場是關鍵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本月11日的時候,中汽協還向有關部委提交了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建議,希望延長優惠政策到2025年,可以說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視。但經歷騙補之後,國家在細節管理變得更加嚴苛,繼而展開新能源產業的嚴打。

取消如此多車型的《公告》,一方面說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品質標準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監管力度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讓已經進入目錄的新能源車企面臨時刻被退出的風險,給車企帶來了研發及成本上的壓力。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化加劇,競爭也必將更加激烈,車企過去依靠補貼來生存的想法終究要被淘汰,面對新的形勢,更應該從市場角度出發,從產片和用戶出發,用優質的產品來佔據市場份額。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此次被暫停的車型多為企業主動放棄,暴露出的問題相當嚴重,很多的車企之前一味跟著補貼走,甚至走歪路,騙補、謀補,醜態出盡,此次暫停,足夠給這些企業以震懾和警告。

結語:投機取巧不可用,走進市場是關鍵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本月11日的時候,中汽協還向有關部委提交了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建議,希望延長優惠政策到2025年,可以說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視。但經歷騙補之後,國家在細節管理變得更加嚴苛,繼而展開新能源產業的嚴打。

取消如此多車型的《公告》,一方面說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品質標準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監管力度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讓已經進入目錄的新能源車企面臨時刻被退出的風險,給車企帶來了研發及成本上的壓力。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化加劇,競爭也必將更加激烈,車企過去依靠補貼來生存的想法終究要被淘汰,面對新的形勢,更應該從市場角度出發,從產片和用戶出發,用優質的產品來佔據市場份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