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棣信任太監是有原因的,永樂年間不僅有鄭和,還有一位將黑龍江流域納入大明版圖的太監

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後, 不僅恢復了朱元璋時期的錦衣衛, 還設立了由太監統領的“東廠”, 令人聞風喪膽的“廠衛制”在朱棣時期正式建立。

明成祖朱棣

朱棣為什麼這麼信任太監?

究其原因, 大約與朱棣在位期間的兩位功勳卓著的太監有關, 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七下西洋”的鄭和。

西元1405到1433年, 鄭和七下西洋, 建立了以大明為中心的東南亞國際秩序, 完成了中國歷史也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而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大航海要到近百年之後。

大明為中心的東方秩序

宣德八年(西元1433年)四月, 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國去世, 賜葬南京牛首山。

另一位太監同樣功蓋寰宇, 與鄭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就是亦失哈。

亦失哈, 黑龍江人, 海西女真人。 亦失哈的不世功勳就是建立奴兒幹都司, 並在明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至宣德八年(西元1433年)九巡奴兒幹都司, 傳播華夏文明, 促進了大明邊境的安定和發展。

在中國歷代的中原王朝中, 大明與漢唐不同, 漢唐重西域, 而大明重東北。

永樂時期的大明

明成祖朱棣一再強調黑龍江流域是“鎖鑰之地”, 朱棣對黑龍江流域的開發與經營力度之大也是史無前例的。

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朱棣即位之初, 就派邢樞、張斌等前往黑龍江、烏蘇里江(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州)處招撫吉烈迷諸部。

永樂二年(1西元404年)二月, 朱棣設立奴兒幹衛, 這是大明王朝在黑龍江流域最早設立的衛。 此後“敕使之至其國”, 黑龍江、烏蘇里江廣大地區江東到奴兒幹,

明王朝設立了一百多個衛, 形成了北部邊疆前所未有的軍事行政管理網路, 這一地區成為中華大一統名副其實的組成部分。

為了有效的管理這一幅員遼闊、民族複雜的地區, 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 朱棣任命亦失哈為欽差, 與被任為奴兒幹都指揮同知的康旺(原東甯衛指揮)、都指揮僉事的王肇舟等, “率官軍一千餘人, 巨船二十五艘, 複至其國。 開設奴兒幹都司”。 從此, 奴兒幹都司成為管轄黑龍江流域各地軍政合一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

奴兒幹都司

之所以選擇亦失哈, 是因為他來自海西, 出身女真。 亦失哈會女真語, 又會漢語;既熟知東北地區的風土民情, 又知悉明朝的典章。 事實證明, 朱棣的選擇是正確的。

亦失哈北巡奴兒幹都司

西元1411年,在鄭和下西洋的同時,亦失哈率領二十五艘巨船,裝滿從關內各地運來的布帛絲綢、糧食器具等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兩條著名的大江上沖風破浪,這本身就是我國東北歷史上的空前壯舉。亦失哈到達奴兒幹之後,對當地各部族人民“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谷米,宴以酒食”。之後亦失哈向奴兒幹、吉列迷、恒古河等衛頭領宣佈了朝廷的“敕諭”,令其接受朝廷節制,奴兒幹都司就此建立。

亦失哈

亦失哈第二次巡視奴兒幹都司是建立都司的第二年,即永樂十年(西元1412年)的冬天。

這一次巡視,亦失哈做了兩件永載史冊的事情。一件是從奴兒幹揚帆繼續向東,直抵黑龍江口,過韃旦海峽,登上庫頁島巡察,從此庫頁島成為大明王朝版圖的最東端。

第二件事就是在奴兒幹都司所在地特林修建永寧寺,供奉觀音大士,刻石立碑,即“永寧寺碑”。

建永寧寺、刻石碑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的恩威,祈祝奴兒幹邊地與民眾永遠安寧之意。《永寧寺碑記》記載了奴兒幹人的心願:各部“莫不朝貢內屬”、“吾子子孫孫世世代代臣服,永無異意矣。”

《永寧寺碑記》不僅是明王朝江山一統的標誌,更是黑龍江下游廣大地區成為中國領土的見證。

永寧寺碑記

西元1432年,明朝宣宗宣德七年,亦失哈最後一次巡撫奴兒幹,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巡視。《重建永寧寺記》記載:“七年,上命太監亦失哈同都指揮康福,率官軍二千,巨船五十,再至奴兒幹。”規模是第一次的兩倍。

此次巡視,見“民皆如故”,“獨永寧寺破毀”,但亦失哈並沒有懲罰“吉列迷毀寺者”,而是對當地民眾“好生柔遠”,進行安撫,並重建永寧寺,又刻石立碑,同樣用漢、女真、蒙、藏四種文字刻成《重建永寧寺記》。東北各族人民贊曰:天曱朝有仁德之君,乃有賢良之佐,我屬無患矣!

這句誓言,被東北人民世代恪守。清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東北仍有人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屈指算來,歷經兩朝21帝近400個春秋,生活在黑龍江口的百姓們對此碑仍敬若神明。亦失哈可謂德之大者。

亦失哈與同殿為臣、七下西洋的鄭和,不僅是明代,同樣是我國古代浩瀚的歷史星空中永遠閃亮的雙星,值得時代傳頌!

亦失哈北巡奴兒幹都司

西元1411年,在鄭和下西洋的同時,亦失哈率領二十五艘巨船,裝滿從關內各地運來的布帛絲綢、糧食器具等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兩條著名的大江上沖風破浪,這本身就是我國東北歷史上的空前壯舉。亦失哈到達奴兒幹之後,對當地各部族人民“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谷米,宴以酒食”。之後亦失哈向奴兒幹、吉列迷、恒古河等衛頭領宣佈了朝廷的“敕諭”,令其接受朝廷節制,奴兒幹都司就此建立。

亦失哈

亦失哈第二次巡視奴兒幹都司是建立都司的第二年,即永樂十年(西元1412年)的冬天。

這一次巡視,亦失哈做了兩件永載史冊的事情。一件是從奴兒幹揚帆繼續向東,直抵黑龍江口,過韃旦海峽,登上庫頁島巡察,從此庫頁島成為大明王朝版圖的最東端。

第二件事就是在奴兒幹都司所在地特林修建永寧寺,供奉觀音大士,刻石立碑,即“永寧寺碑”。

建永寧寺、刻石碑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的恩威,祈祝奴兒幹邊地與民眾永遠安寧之意。《永寧寺碑記》記載了奴兒幹人的心願:各部“莫不朝貢內屬”、“吾子子孫孫世世代代臣服,永無異意矣。”

《永寧寺碑記》不僅是明王朝江山一統的標誌,更是黑龍江下游廣大地區成為中國領土的見證。

永寧寺碑記

西元1432年,明朝宣宗宣德七年,亦失哈最後一次巡撫奴兒幹,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巡視。《重建永寧寺記》記載:“七年,上命太監亦失哈同都指揮康福,率官軍二千,巨船五十,再至奴兒幹。”規模是第一次的兩倍。

此次巡視,見“民皆如故”,“獨永寧寺破毀”,但亦失哈並沒有懲罰“吉列迷毀寺者”,而是對當地民眾“好生柔遠”,進行安撫,並重建永寧寺,又刻石立碑,同樣用漢、女真、蒙、藏四種文字刻成《重建永寧寺記》。東北各族人民贊曰:天曱朝有仁德之君,乃有賢良之佐,我屬無患矣!

這句誓言,被東北人民世代恪守。清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東北仍有人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屈指算來,歷經兩朝21帝近400個春秋,生活在黑龍江口的百姓們對此碑仍敬若神明。亦失哈可謂德之大者。

亦失哈與同殿為臣、七下西洋的鄭和,不僅是明代,同樣是我國古代浩瀚的歷史星空中永遠閃亮的雙星,值得時代傳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