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巴里坤的吳三桂後裔~

衝冠一怒為紅顏,

被史書不屑一顧的梟雄吳三桂,

打開山海關, 迎入清兵, 擊走李自成。

最後又在雲南起兵反清, 出師未捷身先死,

滿門消失在歷史的視野中, 留給人們一個千古之謎。

誰能想到, 在西域的古代蒲類國(今巴里坤境內),

青青草原中居然露出了吳三桂血脈的蹤跡……

巴里坤西行30多公里, 當地取名叫“雙疙瘩山”的兩座山峰赫然入目。

據當地人說, 這兩座山峰像是兩個豐碩的女性乳房, 高高聳立在天山主脈的胸脯上, 因而命之為“雙疙瘩山”。

這裡氣候濕潤, 泉水叮咚。

山的腹部是一片開闊的土地, 被開墾成良田, 滋養著這裡的居民。

居民大多數都姓吳, 和古代內地一樣, 大姓人居多的, 便以大姓命名, 這裡便稱為“吳家莊子”, 而莊子裡的吳姓人家多稱自己是吳三桂後裔。

巴里坤受優待

雲南藩亂後, 吳三桂的後人究竟是全部被朝廷誅九族, 還是有一部分被發配了,

似乎成了一樁無頭案。 但是巴里坤這一支吳氏卻有著特殊的來歷。

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是和碩親王的女婿, 吳應熊被誅殺後, 與郡主所生的兒子被恩典特赦, 和原吳三桂的部隊一起被調往邊疆服役。

平定準噶爾叛亂時, 吳三桂原部奉命調往西域, 來到富甯安將軍大營所在地——巴里坤。

據吳氏後人們說, 他們吳氏從此就在此地安家落戶, 享受著朝廷給予的特別政策, 即:養兒不當兵, 養馬不當差, 種地不納糧。

朝廷的言下之意當然是給個優惠條件, 養著你不讓你造反就是了。

銅香爐證明身份

吳氏到達巴里坤安定後, 排了家譜。

雖然先人吳三桂不在了, 但吳氏血脈還要延續。

輩分按序排列為:英豪誠士美,

萬世享榮華。

這是康熙帝禦口親封, 由於只取了10輩, 遠不夠用, 吳氏後人曾請求康熙再賜一些輩分名字, 康熙帝說10輩取盡, 你們祖先的罪也贖罪完畢, 不必再取了。

到以後, 吳氏族人把這10個輩分用完後, 只好再輪回用。

目前, 吳氏後人唯一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是祖先傳下的一隻製造于明朝宣德年間的銅香爐。

香爐圓肚、細耳、短足, 爐底有一行字引人注目:“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吳邦佐監造。 ”

據說, 吳邦佐是吳三桂的祖爺, 由於無法查實吳氏明代以前的吳氏家譜, 這也就成為一個歷史傳說了。

巴里坤的名人後裔

現在, 巴里坤還有駱姓, 據說是駱賓王的後裔。

駱賓王兵敗逃亡, 他的子孫流落到巴里坤隱居生活, 不聞世事, 從而傳下駱姓。

另外, 在巴里坤還有一種說法,

說姓年的是清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後裔的傳說。

巴里坤難道成了許多人躲避災難尋求生存的桃花源了嗎?

巴里坤在歷史的沉澱中, 不知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多少疑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