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最古的文章——漢式和文誕生

日本最古的文章是哪篇?說法不一。 但法隆寺金堂藥師佛的“光背銘”, 呼聲為最高。 “光背銘”看上去都是漢語, 但再仔細閱讀, 卻是日語。

看其中的一段:

池邊大宮治天下天皇, 大禦身勞賜時, 歲次丙午年, 召于大王天皇與太子而誓願賜, 我大禦病太平欲坐故, 將造寺藥師像作侍奉詔。 然, 當時崩賜, 造不堪者, 小治田大宮治天下大王天皇及東宮聖王, 大命受賜而, 歲次於卯年侍奉。

大意為:用明天皇為自己的健康祈禱而起誓建造伽藍。 但用明天皇不久去世, 繼承遺志的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在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 完成了佛像和寺院的建造。

看上去都是漢語。 但我們能懂其意嗎?很困難。 其難度在於不是漢語所能理解的地方很多。 如“寺藥師像作”、“造不堪”和“大命受”等。 如果是漢語語序的話, 應該是“作寺藥師像”、“不堪造”和“受大命”等。 再如“大禦身”和“大禦病”等接頭詞的敬語表現, “勞賜”、“誓願賜”、“崩賜”、“受賜”和“侍奉”等的輔助動詞的敬語表現, “坐”這個動詞的敬語表現, 都是日語才有的文風。

這樣看來, “光背銘”這段文字至少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用日語語序寫成;二是用了敬語的表現手法。 這就誕生了一個新名詞:“漢式和文”或叫“變體漢文”。

那麼, 這段法隆寺的“光背銘”, 是在什麼時候寫成的呢?

從“光背銘”出現的“天皇”兩字來看, 應該是在持統朝(687年)以後的一段時間。 在這之前, 日本國土上的統治者都叫“大王”。 出現“天皇”的字樣, 至少是在7世紀後半葉。 這樣看來, 日本人用日語開始寫文章是大化改新(646年)以後的事情。

實際上在這之前, 聖德太子已經在用漢語書寫“十七條憲法”。 《日本書紀》的推古十二年(604年)的條文裡記載:夏四月, 皇太子親自開始書寫十七條。

其中的第一條:

一曰:以和為貴, 無忤為宗。 人皆有黨, 亦少達者。 是以或不順君父, 咋違於鄰里。 然上和下睦, 皆於論事, 則事理自通, 何事不成。

當然從文脈上看是相通的, 但還是生硬。 古漢語的語感節奏還是不太自然。 日本學者森博達認為還存在文法的誤用。 但中國文化的大家吉川幸次郎則說, 從文體和文法來看都是十分漂亮的。

到了平安時代, 漢式和文體的運用更為頻繁了。 如醍醐天皇的《延喜禦記》, 村上天皇的《天磨禦記》等。 那時, 男性貴族也都基本上用漢式和文體裁寫日記,

如有名的藤原道長《禦堂關白記》就是典型。 陽明文庫至今還保存著道長在1010年寫的自筆:

右京權大夫親兼王於法興院為賊被擒, 相守間, 被殺害, 從院持出置大路由云云, 遣隨身, 近邊寺令臥僧房, 入夜率云云。

只要有點漢文基礎的人, 基本能看懂這段話。 是說右京權大夫親兼王在法興院遭到盜賊的襲擊, 在應戰的過程中被殺害的事情。

除了道長之外, 藤原忠平的《貞信公記》、藤原實資的《小石記》、藤原資房的《春記》、藤原宗忠的《中右記》等, 都是用漢式和文來書寫的。 當時能用漢語寫文章, 就像現在能用英語寫作一樣, 屬於有知識的精英階層。 平安時代的日本, 漢語就是最高級的文字。 當時的歷史書如《日本後記》、《續日本後記》、《文德實錄》、《三代實錄》等國史, 也都是用漢文寫的。就連《三代格式》等的法令,《和名抄》、《醫心方》等學術著作,也都是用漢文寫的。此外,平安末期編撰的《類聚名義抄》,則是日本古代最大最全的漢和辭典,撰者不明。亮點在於這裡面記載了日本漢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音讀,一個是訓讀。如“月”這個漢字,音讀的話是“げつ(GETU)”,訓讀的話是“つき(TUKI)”。漢字的訓讀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還不清楚,一般推論是在7世紀到8世紀。

也都是用漢文寫的。就連《三代格式》等的法令,《和名抄》、《醫心方》等學術著作,也都是用漢文寫的。此外,平安末期編撰的《類聚名義抄》,則是日本古代最大最全的漢和辭典,撰者不明。亮點在於這裡面記載了日本漢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音讀,一個是訓讀。如“月”這個漢字,音讀的話是“げつ(GETU)”,訓讀的話是“つき(TUKI)”。漢字的訓讀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還不清楚,一般推論是在7世紀到8世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