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四歲兒子頭也不回地跟爸爸上了車,媽媽心酸地一晚上沒睡好

昨天是週一, 同事們剛上班都在辦公室嘰嘰喳喳地聊天, 訴說週末都做了什麼有趣的事, 可只有張姐一臉憔悴, 桌子上的早餐也提不起興致吃, 我們都開始調侃她, 是不是週末太好玩了不願意上班啊?誰知張姐卻向我們訴起苦水。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張姐和老公昨天帶著孩子回老家, 因為很長時間沒回去, 夫妻倆先到了張姐的娘家, 在那裡吃了飯, 張姐想家就提出在娘家住一晚。 可是老公也想家, 就想連夜再回他父母那裡, 夫妻倆的老家隔著幾十公里, 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特別想孩子, 老公提出帶著兒子回家, 張姐自信滿滿, 就對老公說, “你自己跟兒子說吧, 看他願不願意去。 ”本來以為四歲的兒子從小離不開媽媽, 絕對會跟著媽媽一起在姥姥家住, 誰知兒子痛快答應老公的要求, 跟著爸爸頭也不回地上了車,

敷衍地跟媽媽說了再見就興奮地跟著爸爸走了, 從沒跟兒子分開睡的張姐, 反而留了一肚子的心酸, 晚上一個人根本沒睡著。

眼看著從小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兒子跟爸爸親, 張姐心裡的落差那個大呀, 這兩天看老公也不順眼, 回到家看到兒子跟老公在一起玩遊戲、看電視, 她就氣不打一處來。 以前的兒子, 可是回到家就撲到媽媽的懷裡的, 他倆一直都是一條戰線的, 無論媽媽說什麼, 兒子都會無條件支援她。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直處於劣勢的爸爸卻扶搖直上, 在兒子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 眼看著媽媽的地位岌岌可危, 讓張姐直感歎養了個小白眼狼, 還沒等娶媳婦呢, 就忘了娘。

其實啊, 這是一種典型的分離焦慮症,

只不過這個症狀在孩子身上平穩過渡了, 而一向忙於工作的張姐忽略了孩子的變化, 總以老眼光看待孩子, 分離焦慮症轉移到她身上而已。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孩子三歲後, 因為理解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

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從最親密的媽媽身上移開, 幼稚園的小朋友、老師, 還有爸爸的參與, 都讓孩子感到新奇, 他的重心不再是媽媽, 他開啟了對未知領域的無限探索, 一般四歲的孩子都不會再黏著媽媽, 不再當媽媽的跟屁蟲, 他能夠忍受跟媽媽分開1-2天的時間, 也開始願意在自己房間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有這種分離焦慮症的媽媽也不用擔心, 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跟媽媽親, 只不過他現在要去探索新的小夥伴, 孩子就像風箏, 線始終都在媽媽的手裡。 這時的媽媽也要欣喜于孩子的表現, 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同時, 也要給自己找點感興趣的事做, 相信這種失落的情緒很快就會消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