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近掀起的校服風,那就看看日本JK校服的演變!

更多有趣有料的日語資訊、學習內容

最近不知怎地, 掀起一股校服風

韓國學生羡慕中國校服, 上熱搜

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乾脆來了個各國校服秀

其中

日本代表者直接來了個日本JK校服大演變

那到底是怎麼演變的呢?

我們來看看

1900~2010年二次元風日本女子校服百年變遷圖

日本女子學校制服的全面確定是在甲午戰爭之後, 在當時的日本, 女性承擔著孕育強健國民的義務, 健康的身體不可或缺。 日本國家鼓勵女子教育開展體育活動, 但是傳統服裝不適合運動, 改良“野蠻”的和服勢在必行。

明治初期政府對校服並沒有規制, 基本學校都是各穿各的。

明治中期女生校服還是沿繼著舊有傳統。 上半身的改革都沒有意見, 主要的焦點集中於女性下半身。

舊江戶時代女子不用工作且極少外出, 只負責持家, 未婚著振袖, 已婚著留袖。

明治開國, 女權運動勃發,兼之資本時代到來,

勞動力需求。 女性閉門不出的閨時代也宣告結束。 最先著袴的有兩批領潮者是女校師生和絲場女工。

(左圖為明治時代富裕階層家的令媛的正裝, 這也是傳統的振袖。 右圖為群馬富岡美術博物館復原明治期日本第一大制絲場富岡絲場女工在法造舊式繅絲機上工作場景復原。 注意她們身上的裝扮:小袖+仙台平款式男袴。 )

不過, 女穿男袴的新風潮, 是受到明治政府和輿論的壓制和抨擊的。 男袴又名馬乘袴或武者袴。 本是武士正裝, 為方便武士出行, 引弓抜刀, 甚至出恭方便,

設計上是低腰開襠, 走步是大開大闔。 但傳統日本振袖是高腰束胸, 行姿是點足輕步。

『郵便報知新聞』明治7年一則社評便如此說道:

“「今日我邦にも婦女子にして袴を著し昂然として毫も恥る意なし。 その甚哉奇異の風體、実に國辱とも雲べし」(今日我邦婦女著袴示人, 昂然闊步, 毫無恥意。 眾雲此奇異甚哉世風, 實乃我國之恥矣!)”

在保守為上社會輿論下,明治政府也做出了回應。 1883年明治16年, 文部省制定了女學校服裝規, 女穿男袴明令禁止在內。

1886~1893年間, 日本少女群落間出現了一種兼和女性傳統優美, 生活與工作方便利的新袴出現了, 因為整袴形姿酷似日常所用的行燈, 顧名「行燈袴」。此袴最大特點是過腰束帶,後股合襠,左右足亦可如男袴可分可跨,但又不顯得過度,用色亦比男袴更為多彩,與內著傳統振袖或襦袢搭配便豐富起來,整體上像縮小版的裙裳。

因為新袴的領潮者是女校生,這些人家族背景與學識修養,社會人脈都比庶民要優勝大截,所以傳播的速度相當迅猛,不但望族名媛,甚至皇室成員都欣然接受, 既然在上流社會大流行,當初的媒體輿論抨擊自然“華麗大轉身”,美評不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女性參戰為契機,歐美國家將女性從緊身衣中解放出來,女性服裝開始明顯功能化、輕便化。深受影響的日本又開始了洋化運動。

1919年(大正8年),山脇女高的創始人山脇房子率先制定了洋裝式校服,這款制服從靈活性和穿著體驗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而且定制價格也比和服便宜。

1920年京都平安女學院採用一款類似水手服的連衣裙作為校服,1921年福岡女學院校長伊莉莎白·李也開始推行上下分體式水手服。

左為平安女學院,右為福岡女學院

這兩款制服就是日本現代水手服的雛形。

隨著穿洋服的學生越來越多,校園裡服裝的樣式和顏色也越來越多,為統一著裝,一些學校規定了標準洋服作為通學服,但是限制條件比較寬鬆。例如附屬女高規定了五種標準服:兩套夾克衫、一套水手服、兩件連衣裙。

但是比起其他洋裝,水手服更為受歡迎,當時的洋裝式校服總是被人說是像售票員制服,甚至有學校(埼玉縣立兒玉女子高)的學生集體向學校請願將校服換成水手服。到了1930年代,日本的女子校服大部分都改為水手服。

早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日本物資匱乏,很多女學生失去了上課的機會,只能下田地或去工廠勞作。為便於勞動,水手服的半裙被像燈籠褲的勞動褲(もんぺ)所取代。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水手服才逐漸復蘇(下圖左一、二)。

上圖右二的褲子被叫做“もんぺ”

80年代初,水手服又迎來了了一次重大變革,這次變革直接推倒了水手服少女=清純少女的大眾印象。當時高中流行這樣縮短上服,增加下著長度,幾近誇張過膝的水手服,穿這種服的人被稱為「ヤンキー女」不良少女。

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日本校服公主宮澤理惠,身穿針織套衫下著褶裙水手服“白鳥麗子”一夜間成了男生女生的夢中偶象,甚至成了全日本家長心目中理想型女兒。

宮澤理惠身穿針織套衫下著褶裙學水手服

進入90年代後,日本高中女生水手服的裙子越來越短,以前基本覆蓋膝蓋,現在差不多股下都守不住了,80年代的校裙要比2000年左右整整短了60公分。

90年代末至2005年,除了超短裙,女子校服最大改變還有泡泡襪誕生。這是美國登山襪故意弄摺後搭配超短裙來穿的,襪色基本以白色為主,是由仙台和水戶高中女生流行起來的。2000年後各校規定女生必須穿紺色系統的襪子,這樣等同於禁止泡泡襪在學裝中出現。

日本校園的水手服更能展現女性之美,短及膝蓋的百褶裙搭配長襪,與傳統日本和服將女性的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截然相反。水手服曾一度引起日本社會的抵抗,身體暴露太多了。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十年裡,在日本教育和文化省的支持下,從中學學校到百貨公司,社會公眾逐漸接納女學生的水手服,才成為了一種“統一的制服標準”。

顧名「行燈袴」。此袴最大特點是過腰束帶,後股合襠,左右足亦可如男袴可分可跨,但又不顯得過度,用色亦比男袴更為多彩,與內著傳統振袖或襦袢搭配便豐富起來,整體上像縮小版的裙裳。

因為新袴的領潮者是女校生,這些人家族背景與學識修養,社會人脈都比庶民要優勝大截,所以傳播的速度相當迅猛,不但望族名媛,甚至皇室成員都欣然接受, 既然在上流社會大流行,當初的媒體輿論抨擊自然“華麗大轉身”,美評不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女性參戰為契機,歐美國家將女性從緊身衣中解放出來,女性服裝開始明顯功能化、輕便化。深受影響的日本又開始了洋化運動。

1919年(大正8年),山脇女高的創始人山脇房子率先制定了洋裝式校服,這款制服從靈活性和穿著體驗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而且定制價格也比和服便宜。

1920年京都平安女學院採用一款類似水手服的連衣裙作為校服,1921年福岡女學院校長伊莉莎白·李也開始推行上下分體式水手服。

左為平安女學院,右為福岡女學院

這兩款制服就是日本現代水手服的雛形。

隨著穿洋服的學生越來越多,校園裡服裝的樣式和顏色也越來越多,為統一著裝,一些學校規定了標準洋服作為通學服,但是限制條件比較寬鬆。例如附屬女高規定了五種標準服:兩套夾克衫、一套水手服、兩件連衣裙。

但是比起其他洋裝,水手服更為受歡迎,當時的洋裝式校服總是被人說是像售票員制服,甚至有學校(埼玉縣立兒玉女子高)的學生集體向學校請願將校服換成水手服。到了1930年代,日本的女子校服大部分都改為水手服。

早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日本物資匱乏,很多女學生失去了上課的機會,只能下田地或去工廠勞作。為便於勞動,水手服的半裙被像燈籠褲的勞動褲(もんぺ)所取代。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水手服才逐漸復蘇(下圖左一、二)。

上圖右二的褲子被叫做“もんぺ”

80年代初,水手服又迎來了了一次重大變革,這次變革直接推倒了水手服少女=清純少女的大眾印象。當時高中流行這樣縮短上服,增加下著長度,幾近誇張過膝的水手服,穿這種服的人被稱為「ヤンキー女」不良少女。

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日本校服公主宮澤理惠,身穿針織套衫下著褶裙水手服“白鳥麗子”一夜間成了男生女生的夢中偶象,甚至成了全日本家長心目中理想型女兒。

宮澤理惠身穿針織套衫下著褶裙學水手服

進入90年代後,日本高中女生水手服的裙子越來越短,以前基本覆蓋膝蓋,現在差不多股下都守不住了,80年代的校裙要比2000年左右整整短了60公分。

90年代末至2005年,除了超短裙,女子校服最大改變還有泡泡襪誕生。這是美國登山襪故意弄摺後搭配超短裙來穿的,襪色基本以白色為主,是由仙台和水戶高中女生流行起來的。2000年後各校規定女生必須穿紺色系統的襪子,這樣等同於禁止泡泡襪在學裝中出現。

日本校園的水手服更能展現女性之美,短及膝蓋的百褶裙搭配長襪,與傳統日本和服將女性的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截然相反。水手服曾一度引起日本社會的抵抗,身體暴露太多了。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十年裡,在日本教育和文化省的支持下,從中學學校到百貨公司,社會公眾逐漸接納女學生的水手服,才成為了一種“統一的制服標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