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民黨軍作戰機械,往往不知變通,其實這個毛病從抗戰時就開始了

(電影《彭大將軍》)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西北野戰軍完成了對宜川城的包圍。 胡宗南讓劉戡派兵救援, 劉戡果然立即出發,

率兵向宜川開來。

與勇將對仗, 雙方以勇對勇, 很容易就激起了彭德懷在戰場上的興奮點。 在打援之前, 他帶上剛到職不久的副司令員趙壽山以各縱隊首長, 親自察看了瓦子街的地形。

瓦子街是洛宜公路(洛川到宜川), 彭德懷認為劉戡最可能從這裡走, 就是因為這條公路便於大部隊機動, 增援速度快。 洛宜公路兩側分佈著東西走向的兩條山脈, 且山高坡陡, 遍佈林木, 非常有利於野戰部隊隱蔽集結。

就像相過無數千里馬的伯樂一樣, 彭德懷對這一地形十分滿意, 說:“敵人如走這條路, 足可打他個措手不及。 ”

儘管如此, 直到深夜, 他仍在對伏擊方案進行反復推敲, 檢查是否有什麼漏洞。 其間他甚至還把熟睡中的趙壽山推醒,

問:“你看還有什麼漏洞沒有?”趙壽山回答說伏擊方案基本上已經無懈可擊, 剩下的問題, “就看胡宗南肯不肯往裡鑽了”。

(電影《彭大將軍》)

不出彭德懷所料, 劉戡首選的路線確實是瓦子街, 但他在陝北跟著解放軍轉了將近一年, 對這一帶地形很熟悉, 因此走著走著,

就開始懷疑起來。

在他的命令下, 一個輕裝營星夜前往公路北面的觀亭進行火力搜索。 誰知一去就陷入重圍, 混戰之後, 該營損失了大半。 這樣劉戡對觀亭的情況就弄清楚了, 他幕僚和部下們也均建議先集中力量打觀亭, 待解除側翼威脅後, 再解宜川之圍。

劉戡深以為然, 遂向胡宗南請示。 胡宗南對彭德懷在新式整軍中所取得的成果茫然無所知, 他認為西北野戰軍在前期作戰中傷亡很大, 其力量不可能同時兼顧圍城和打援, 於是回電:“宜川情況緊急, 在時間上不允許先打觀亭, 必須按原定計劃, 不顧一切地兼程向東馳援。 ”他還鼓動劉戡:“以前找共軍大部隊找不到, 現在到了你們面前, 不打還行?”

大約因為打慣陣地戰和正規戰的緣故,

國民黨軍在指揮方面向來都比較機械, 早在抗戰時, 因無令撤退或赴援不及而遭處分的便比比皆是, 其中甚至有被處決的。 時間一長, 導致守城的、赴援的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敢獨自決策。 劉戡先前因未來得及增援清澗, 已被處分過一次。 此時他即便明知胡宗南指揮有誤, 也只得硬著頭皮繼續率部東進。

(電影《彭大將軍》)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彭大將軍 (關河五十州繼《戰神粟裕》《虎部隊》後又一軍事傳記力作!) ¥25.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