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疫苗是洪水猛獸,還是靈丹妙藥?

在20世紀60年代前, 我國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天花。 為了保護公眾健康, 我國廣泛實施了牛痘疫苗的接種, 最後消滅了歷史上曾經肆虐百姓健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 1959年我國報告的麻疹病例為1000萬例, 通過實行計畫免疫接種疫苗, 我國麻疹的發病人數逐漸顯著下降, 2012年全國報告麻疹病例僅為6000餘例。

脊髓灰質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 在疫苗問世之前, 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感染脊灰病毒, 每200例感染病例中會有一例出現不可逆轉的癱瘓。 在癱瘓病例中, 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通過口服糖丸疫苗普及使用,

脊髓灰質炎由上世紀50-60年代每年發病數在2萬-4萬例, 到目前國內維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

據中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 我國目前有乙肝病毒攜帶者9300萬人, 其中2000萬人為乙肝慢性感染患者。 自1992年至今, 我國通過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超過8000萬兒童免于乙肝感染。 2012年5月, 中國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 如果不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每年將會有40至50萬新生兒因母嬰傳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嬰兒和兒童感染乙肝病毒後, 約90%將發展成為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 終生攜帶乙肝病毒, 其中約1/3發展為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

通過上述案例, 我們不難看出疫苗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

疫苗使人類在面對傳染病的威脅時, 首次化被動為主動, 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自1978年開始建立和實施計畫免疫, 將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卡介苗等四種疫苗納入計畫免疫。 2002年該政策中增加乙肝疫苗, 改稱為“五苗七病”。 2008年, 計畫免疫政策擴大, 成為擴大國家免疫規劃, 免費提供的疫苗品種已經從5個增加到14個, 所預防的傳染病也相應的從7個增加到15個, 簡稱“十四苗十五病”。

疫苗的廣泛使用, 使人類終結了天花;擴大免疫規劃的逐步實施, 使我國消除了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 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結核、乙腦等疾病。 疫苗的出現,

直接和間接挽救了無數生命, 極大降低了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計畫免疫實施33年來, 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四種傳染病總發病率下降99%以上, 共減少發病3億人次, 減少死亡400萬人, 減少住院費用400多億元。

我們再看看由於公眾誤解疫苗, 最終導致傳染病發病率上升, 疫情流行的公共衛生事件。

1974年, 英國有報導稱接種百白破疫苗後發生36起嚴重神經系統反應。 電視新聞持續報導此事, 公眾喪失信心, 導致接種工作中斷, 接種率從81%大幅下降到31%。 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下滑, 發病率由 1/10萬上升至100/10萬~200/10萬, 從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日本在同一時期也因為媒體報導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應而發生了與英國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百白破疫苗接種率從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

出現1.3萬餘病例, 41人死亡的後果。

1998年英國醫生安德魯·韋克菲爾德在《柳葉刀》發表一篇論文, 稱麻腮風疫苗可能引發自閉症, 經媒體報導後, 不少家長拒絕為孩子接種該疫苗。 6年後, 英國麻腮風疫苗的接種率由最高時期的92%降至81%, 麻疹病例從1998年的56例增加到2008年的1348例並致2人死亡。 該論文觀點還波及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和美國, 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疫苗抵制”運動。

疫苗對人類的價值和意義, 正如《疫苗學》主編普洛特金(Stanley A. Plotkin)教授所說:“除了安全飲用水之外, 只有疫苗能在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增長方面有如此重大的影響, 抗生素也無法匹敵。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