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某人的名字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康熙數十年,康熙每次聽到都如芒在背

大家都知道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其八歲登基, 十四歲親政, 小小年紀, 就搞死了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的權臣鼇拜,

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 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臺灣學者柏楊先生無比深情地讚歎說:“玄燁大帝, 這個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年輕氣壯, 有劉邦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 ”

可是, 就是這個“有劉邦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的“千古一帝”, 在其長達六十年的統治中, 內心深處一直掩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恐懼, 這個恐懼, 來源於某個人, 以至於每次聽到這個人的名字, 就會心煩意亂, 坐立不安。

這個人是誰呢?為什麼康熙對他會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感覺呢?

這個人, 就是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朱慈煥。

崇禎帝共生七子, 其中二、六、七子早殤, 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 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 人們習慣把他和朱慈炤並列在第三, 稱“朱三太子”。

甲申之變時, 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三子定王朱慈燦和12歲的四子永王朱慈煥被李自成所俘,

但李自成並不為難他們, 非常大度地封太子朱慈烺為宋王, 朱慈燦和朱慈煥也被封為公爵。

不過, 隨著李自成在山海關兵敗, 大順政權撤出北京, 朱慈煥兄弟便開始了逃亡生活。

他們哥仨在亂軍中失散後, 朱慈煥跟隨一位大順軍姓毛的將領逃到了河南, 隱名埋姓, 過了一年多農家生活。

僅僅一年時間, 由於清政府清查“流賊”的風聲越來越緊, 姓毛的棄他而去, 獨自逃生了。

沒奈何, 朱慈煥只好恓恓惶惶地流浪、乞討回到了祖籍鳳陽。

在鳳明, 朱慈煥得一位姓王的前明老給事中收留, 住在王家, 改姓“王”, 名士元。

安穩的日子只過了五六年, 王家發生了變故, 家破人亡, 朱慈煥只好再度流亡。

這一年, 朱慈煥已經十九歲了, 落魄到一佛寺中, 削髮為僧, 偷生度日。

數年後, 朱慈煥沿門托缽, 輾轉到了浙中, 結識一個姓胡的余姚人。 胡某欽佩朱慈煥的才學, 勸他還俗, 並以女兒相許配。

從此朱慈煥以余姚王士元為名教私塾為生。

朱慈煥本人並沒有反清複明的想法,

只求苟活於亂世, 僅此而已。

但朱慈煥的存在對滿清政權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 很多人借著擁立他的名號從事逆反活動, “朱三太子”成了一面非常有號召力的旗號。

順治十二年, 就有個叫朱周稘的書生以“朱三太子”為名, 在蘇北組織反清活動, 事敗遇害。

順治十三年, 直隸真定有破產商人自稱“朱三太子”, 以光復明朝封官賞爵為諾, 秘密集資、聯結反清義士, 事泄, 被斬。

順治十六年, 有江湖人士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到處騙錢, 釀出了一樁轟轟烈烈的年度大案。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落第秀才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北京率眾舉事。起義失敗,楊起隆逃脫。清廷多次搜捕、緝拿,均無所獲。楊起隆因此成為僅次於“三藩”首領人物的的特級通緝犯。

康熙十六年,福建永春縣人蔡寅自稱“朱三太子”,聚起數萬之眾,密結臺灣鄭經,攻打漳州,被海澄公黃芳世殲滅於天寶山。

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稱明“朱三太子”,率眾起事,遭到了清廷的血腥鎮壓。

康熙十八年,陝西漢中、興安一帶有人自稱“朱三太子”起兵反清,後被撫遠大將軍圖海擊敗擒獲。

康熙三十八年,江南金和尚擁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為“朱三太子”,聚眾太湖,密謀在康熙南巡時實施劫持,事泄,被捕伏誅。

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江蘇太倉州與浙江四明山幾乎同時暴動,兩地首領都以“朱三太子”為號召。

……

多少年來,“朱三太子”的名字就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康熙,每次聽到這個名字,康熙都會如芒在背。

這次也一樣,康熙心煩意躁,嚴令官員緝捕。

官府到底緝捕過多少個“朱三太子”,已經數不清了,但每次抓到的,都是偽“朱三太子”!

康熙失望、沮喪、寢食難安。

這一次,會有收穫嗎?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實際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煥就在四明山!

且說朱慈煥入贅浙江余姚胡家後,生有六兒三女。但是,他擔心身份洩漏,不敢在余姚常住,長期游走於四明山一帶教書糊口。

四明山既然爆發了“朱三太子”案,朱慈煥當然不敢再在四明山呆下去了,趕緊帶著老婆孩子躲到了寧波。

慈溪縣的葉氏兄弟隱約知道了朱慈煥的身份,就劫持了他的四子朱壬要圖謀“大事”,但事不諧,悻悻作罷。

朱慈煥又化名何誠躲避到鎮海縣。

房東張月懷是個不安分的人,也想以“朱三太子”的名義開展反清活動,朱慈煥惶恐不已,又帶家屬躲到湖州長興縣。

康熙對“朱三太子”既恐懼,又憤恨,不斷加強搜捕力度,對寧波、鎮海等地“一步一步挨查”。

在嚴密的搜捕下,朱慈煥一家終於露出了行蹤,可憐的妻女六人,均上吊自盡,三子一孫,全被捕收。

不過,朱慈煥本人還是逃了出來,躲避流亡,到了山東汶上縣。

康熙四十五年,浙東浙東和尚張念一在大嵐山以“朱三太子”的名號起事,被捕。

官府在張念一口中得悉慈煥的行蹤,於康熙四十七年四月趕到山東汶上縣捉捕到了朱慈煥。

朱慈煥被押解京師受審。

官府問:“朝廷待汝不薄,何為謀反呢?”

答:“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于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無叛逆之心,按理說,就不必再為難他了。

但康熙帝為了徹底去掉自己的心病,一口咬定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下令將朱慈煥及其子嗣徹底肅殺。

不日,朱慈煥被淩遲處死,子孫除病死於獄中的,全部斬立決。

朱慈煥死了,“朱三太子”的名字並沒有隨之消失。

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朱一貴起義,仍然在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

在位六十年的康熙帝,可謂從來沒有擺脫過“朱三太子”這個名字帶給他的痛苦。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落第秀才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北京率眾舉事。起義失敗,楊起隆逃脫。清廷多次搜捕、緝拿,均無所獲。楊起隆因此成為僅次於“三藩”首領人物的的特級通緝犯。

康熙十六年,福建永春縣人蔡寅自稱“朱三太子”,聚起數萬之眾,密結臺灣鄭經,攻打漳州,被海澄公黃芳世殲滅於天寶山。

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稱明“朱三太子”,率眾起事,遭到了清廷的血腥鎮壓。

康熙十八年,陝西漢中、興安一帶有人自稱“朱三太子”起兵反清,後被撫遠大將軍圖海擊敗擒獲。

康熙三十八年,江南金和尚擁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為“朱三太子”,聚眾太湖,密謀在康熙南巡時實施劫持,事泄,被捕伏誅。

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江蘇太倉州與浙江四明山幾乎同時暴動,兩地首領都以“朱三太子”為號召。

……

多少年來,“朱三太子”的名字就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康熙,每次聽到這個名字,康熙都會如芒在背。

這次也一樣,康熙心煩意躁,嚴令官員緝捕。

官府到底緝捕過多少個“朱三太子”,已經數不清了,但每次抓到的,都是偽“朱三太子”!

康熙失望、沮喪、寢食難安。

這一次,會有收穫嗎?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實際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煥就在四明山!

且說朱慈煥入贅浙江余姚胡家後,生有六兒三女。但是,他擔心身份洩漏,不敢在余姚常住,長期游走於四明山一帶教書糊口。

四明山既然爆發了“朱三太子”案,朱慈煥當然不敢再在四明山呆下去了,趕緊帶著老婆孩子躲到了寧波。

慈溪縣的葉氏兄弟隱約知道了朱慈煥的身份,就劫持了他的四子朱壬要圖謀“大事”,但事不諧,悻悻作罷。

朱慈煥又化名何誠躲避到鎮海縣。

房東張月懷是個不安分的人,也想以“朱三太子”的名義開展反清活動,朱慈煥惶恐不已,又帶家屬躲到湖州長興縣。

康熙對“朱三太子”既恐懼,又憤恨,不斷加強搜捕力度,對寧波、鎮海等地“一步一步挨查”。

在嚴密的搜捕下,朱慈煥一家終於露出了行蹤,可憐的妻女六人,均上吊自盡,三子一孫,全被捕收。

不過,朱慈煥本人還是逃了出來,躲避流亡,到了山東汶上縣。

康熙四十五年,浙東浙東和尚張念一在大嵐山以“朱三太子”的名號起事,被捕。

官府在張念一口中得悉慈煥的行蹤,於康熙四十七年四月趕到山東汶上縣捉捕到了朱慈煥。

朱慈煥被押解京師受審。

官府問:“朝廷待汝不薄,何為謀反呢?”

答:“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于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無叛逆之心,按理說,就不必再為難他了。

但康熙帝為了徹底去掉自己的心病,一口咬定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下令將朱慈煥及其子嗣徹底肅殺。

不日,朱慈煥被淩遲處死,子孫除病死於獄中的,全部斬立決。

朱慈煥死了,“朱三太子”的名字並沒有隨之消失。

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朱一貴起義,仍然在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

在位六十年的康熙帝,可謂從來沒有擺脫過“朱三太子”這個名字帶給他的痛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