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探秘:蕭何、張良、陳平的自保之策

蕭何、張良、陳平是劉邦身邊智慧國過人的謀士, 西漢開國功臣。 他們的功勞毋庸置疑, 但是當受到懷疑的時候, 都選擇了自保, 那麼他們自保之策誰的最精明呢?

一、蕭何

蕭何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 但在追隨劉邦的過程中, 也曾數次因為權力太大而受到劉邦的猜忌。 面對劉邦的疑心, 蕭何不得意, 採取了自保之策。

1、遞交投名狀

網路配圖

漢三年(前204), 劉邦在京縣、索城一帶與項對峙。 百忙之余, 劉邦還不忘經常派遣使者“慰勞”蕭何。

劉邦為何要經常派使者慰勞蕭何?因為此時蕭何被劉邦留在後方守衛關中, 侍奉太子, 治理櫟陽, 有些來不及向劉邦稟報的政令, 蕭何可以酌情處理, 甚至可以自行拍板, 權力極大。 對此, 領兵在外的劉邦顯然不太放心, 因此才會不斷派使者假意慰勞, 實則探聽蕭何的情況。

蕭何明白劉邦的疑慮, 把族中能打戰的人全部派去戰場,

交給劉邦指揮, 向劉邦納了“投名狀”。 劉邦收到蕭何的“投名狀”, 果然十分高興, 疑慮消除, 不再“慰勞”蕭何。

2、不受封賞

漢十一年(前196), 陳豨反叛, 劉邦親自率軍出征。 趁劉邦平叛尚未歸來之際, 韓信又在關中謀反。 於是, 蕭何與呂後合謀, 殺了韓信。 劉邦在前線聽到此消息, 派使者把蕭何的官職從丞相提升為相國, 加封五千戶, 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蕭何的衛隊。

劉邦這麼做, 是張良的主意, 明面上好像是對蕭何的寵信, 實際上是想借此試探蕭何的忠誠。 蕭何因此辭讓封賞不受, 把家產、資財全都捐助軍隊。 劉邦見蕭何如此識趣, 非常歡喜。 蕭何成功自保。

3、自毀聲譽

漢十二年(前195)秋, 黥布反叛, 劉邦再次親自率軍出征。 在此期間, 蕭何一如劉邦討伐陳豨一樣,

把自己的家財全都拿出來捐助軍隊, 並在後方勤勉工作, 安撫百姓。

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劉邦對蕭何如此做法仍然有疑心, 多次派人回去詢問蕭何在做什麼。 蕭何於是採取自汙手段, 故意採取低價、賒借等手段從老百姓手裡購置田地、房產, 以此敗壞自己的聲譽, 表明自己沒有與劉邦爭民心的意圖。

正因為蕭何一次次採取有效的自保之策, 所以最後才得善終。 孝惠二年(前193), 蕭何去世, 諡號為文終侯。

二、張良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 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 也是劉邦最信任的人, 與劉邦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張良之所以能夠得到劉邦如此信任, 與他的自保之策有關。

1、不貪財資

漢元年(前206)正月, 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

統治巴蜀地區。 劉邦於是賞賜張良黃金百鎰, 珍珠二鬥。 張良一轉身就把這些財物全都贈送給項羽的叔叔項伯, 請求項伯替劉邦向項羽求情, 加封劉邦漢中郡。 張良不貪財, 卻處處替劉邦的利益著想, 難怪劉邦會如此信任張良。

2、不受分封

漢六年(前201)正月, 劉邦封賞功臣。 張良不曾有具體戰功, 劉邦卻認為張良有“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的大功勞, 執意讓張良自己從齊國選擇三萬戶作為封邑。 張良推辭說:“當初我在下邳起事, 與主上會合在留縣, 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 陛下採用我的計謀, 幸而經常生效, 我只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 不敢承受三萬戶。 ”在張良本人的堅持下, 劉邦於是封張良為留侯, 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3、激流勇退

劉邦奪取天下後, 張良功成身退, 絲毫不貪戀權位。 他對外宣稱說:“我家世代為韓相, 到韓國滅亡, 不惜萬金家財, 替韓國向強秦報仇, 天下為此震動, 如今憑藉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 封邑萬戶, 位居列侯, 這對一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 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去遨遊。”於是以體弱多病為由,修習黃老之術,不食五穀,極少外出或參與政治謀劃。

西元前186年,張良去世,定諡號叫文成侯。他兒子張不疑襲封為侯。

三、陳平

陳平是劉邦的另外一位重要謀臣,他與張良可謂是一陰一陽,一暗一明,相得益彰。在陳平追隨劉邦征戰天下的過程中,除了剛剛加入劉邦陣營時曾因為周勃、灌嬰等人詆毀,受到劉邦質疑外,一直都深得劉邦信任。所以,陳平的自保,主要體現在劉邦駕崩之後。

1、不殺樊噲,左右逢源

西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黥布叛亂中,被流矢射中,病重不起,緩緩行至長安。此時,燕王盧綰反叛,劉邦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兵征討。樊噲出征後,有人說樊噲的壞話。劉邦發怒,命周勃前去替代樊噲領兵,並命陳平到軍中立即斬殺樊噲。

陳平與周勃受命前往,途中,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後妹妹呂嬃的丈夫,與高帝有親戚關係,地位顯貴。高帝因一時之怒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我們不如把樊噲囚禁起來交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

陳平達到軍營抓捕樊噲後,通過驛站返回長安。在返回途中,劉邦去世。陳平害怕呂嬃進讒言、呂後聽信讒言而發怒,便急駕驛站車馬先行,入宮見呂後。

陳平一見到呂後,便痛苦流涕,向呂後稟奏處理樊噲一事的經過,並堅決請求留宿宮中擔任警衛。呂後哀憐陳平,任命他做郎中令。呂嬃因此沒有機會進讒,樊噲被押到長安,便被赦免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和封邑。而陳平自然也得以自保。

2、曲意奉承,迎合呂後

孝惠帝六年(前189),相國曹參去世,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兩年後,孝惠帝去世。呂後想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詢問王陵,王陵表示堅決反對。呂後很不高興,又問陳平。

陳平知道呂後心意,迎合說:“高帝平定天下,封劉氏子弟為王;如今太後代行天子之職,封呂氏諸兄弟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呂後終於大喜。結果,王陵被罷免了丞相之職,而陳平則晉升為右丞相。

3、沉迷酒色,隱藏智謀

呂嬃對之前陳平為劉邦出謀劃策捉拿樊噲的耿耿於懷,多次向呂後進讒言說:“陳平當丞相不理政務,每天飲美酒,玩弄婦女。”

陳平聽說後,更加沉迷于飲酒作樂,以此向呂後表明自己沒有爭權之心。呂太后聞知此事,暗自高興。她當著呂嬃的面對陳平說:“俗語說‘小孩和婦女的話不可信’,就看你對我怎麼樣了。不要怕呂嬃說你的壞話。”

陳平因此有驚無險地保住了丞相職位,為後來與周勃合謀,除去呂氏集團,輔立孝文帝,匡扶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

孝文帝二年(前178),陳平去世,諡號為獻侯。他的兒子恭侯陳買接替侯位。

蕭何、張良、陳平的自保之策,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麼,他們的自保之策,誰更高明一些呢?這個就有大家來評定吧。

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去遨遊。”於是以體弱多病為由,修習黃老之術,不食五穀,極少外出或參與政治謀劃。

西元前186年,張良去世,定諡號叫文成侯。他兒子張不疑襲封為侯。

三、陳平

陳平是劉邦的另外一位重要謀臣,他與張良可謂是一陰一陽,一暗一明,相得益彰。在陳平追隨劉邦征戰天下的過程中,除了剛剛加入劉邦陣營時曾因為周勃、灌嬰等人詆毀,受到劉邦質疑外,一直都深得劉邦信任。所以,陳平的自保,主要體現在劉邦駕崩之後。

1、不殺樊噲,左右逢源

西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黥布叛亂中,被流矢射中,病重不起,緩緩行至長安。此時,燕王盧綰反叛,劉邦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兵征討。樊噲出征後,有人說樊噲的壞話。劉邦發怒,命周勃前去替代樊噲領兵,並命陳平到軍中立即斬殺樊噲。

陳平與周勃受命前往,途中,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後妹妹呂嬃的丈夫,與高帝有親戚關係,地位顯貴。高帝因一時之怒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我們不如把樊噲囚禁起來交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

陳平達到軍營抓捕樊噲後,通過驛站返回長安。在返回途中,劉邦去世。陳平害怕呂嬃進讒言、呂後聽信讒言而發怒,便急駕驛站車馬先行,入宮見呂後。

陳平一見到呂後,便痛苦流涕,向呂後稟奏處理樊噲一事的經過,並堅決請求留宿宮中擔任警衛。呂後哀憐陳平,任命他做郎中令。呂嬃因此沒有機會進讒,樊噲被押到長安,便被赦免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和封邑。而陳平自然也得以自保。

2、曲意奉承,迎合呂後

孝惠帝六年(前189),相國曹參去世,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兩年後,孝惠帝去世。呂後想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詢問王陵,王陵表示堅決反對。呂後很不高興,又問陳平。

陳平知道呂後心意,迎合說:“高帝平定天下,封劉氏子弟為王;如今太後代行天子之職,封呂氏諸兄弟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呂後終於大喜。結果,王陵被罷免了丞相之職,而陳平則晉升為右丞相。

3、沉迷酒色,隱藏智謀

呂嬃對之前陳平為劉邦出謀劃策捉拿樊噲的耿耿於懷,多次向呂後進讒言說:“陳平當丞相不理政務,每天飲美酒,玩弄婦女。”

陳平聽說後,更加沉迷于飲酒作樂,以此向呂後表明自己沒有爭權之心。呂太后聞知此事,暗自高興。她當著呂嬃的面對陳平說:“俗語說‘小孩和婦女的話不可信’,就看你對我怎麼樣了。不要怕呂嬃說你的壞話。”

陳平因此有驚無險地保住了丞相職位,為後來與周勃合謀,除去呂氏集團,輔立孝文帝,匡扶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

孝文帝二年(前178),陳平去世,諡號為獻侯。他的兒子恭侯陳買接替侯位。

蕭何、張良、陳平的自保之策,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麼,他們的自保之策,誰更高明一些呢?這個就有大家來評定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