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年來世界最富的50人,有6個中國人,其中一個人直接包養國家

眾所周知, 清朝晚期, 中國的國政已經黑暗腐朽到了一個及其糜爛的程度, 積重難返。 前朝無法肅清的那些貪官污吏到了這個年頭就越發囂張了, 但是貪官污吏們越貪瀆, 朝廷就越缺錢, 而老百姓們的日子也開始越來越艱苦。 在這樣的情況底下, 即使是政府的政策對於商人總是壓制的, 甚至主流社會也看不起商人, 但是商人畢竟還是整個社會中最有錢的那一批人, 相比那些只知道一味低頭幹活, 在土裡刨食的平頭老百姓, 他們可真是非常富貴了。

但是, 即使是擁有這樣的財富, 商人在古代社會地位還是非常之低下的,

他們甚至於在和官員吃飯的時候只有敬陪末座的資格, 即使家財萬貫也沒有穿綾羅綢緞的資格。

於是很多人, 尤其是自命清高的書呆子們就更加鄙視商人了, 他們將其視為低賤的職業, 反倒對自己的清苦生活沾沾自喜。

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 朝廷越來越窮, 甚至開始大規模開放捐官的制度。 任何人不管有沒有中過進士, 只要你肯交錢, 就能夠換來一個官職。 但是事實上這種朝廷公然的賣官鬻爵的行為其實從清朝開國時期就存在, 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革除, 甚至到了清朝政治昏聵的時候成為了一根救命稻草。

不得已之下的清政府為了錢財也只能想出這麼個有辱朝廷體面地辦法, 這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面緩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然而對於積重難返的朝廷來說, 這畢竟是杯水車薪。 於是有人又一次打起了商人們的主意。

所有人都知道經商能夠賺來大錢, 但是很多人又自持身份不願意紆尊降貴去經商, 所以一段時間以來,

商人的地位非常尷尬。 而在所有的商人之中, 能夠和外國人通商的更是最賺錢的生意!因為羡慕中華物資豐富的外國人基本上都是出手大方的。 他們帶著大量的白銀前來交易, 帶回了大量的中國特產。 所以官員們也知道其中的利益, 然而在清朝, 因為海禁的緣故, 和洋人貿易是違法的, 於是商人們就少了一條來錢的財路, 而朝廷也就少了一項賦稅的進項。

但是1686年, 廣東巡撫卻頒佈了一項新的政策, 只要能夠向官府捐出一筆令人滿意的錢財, 那麼朝廷就可以允許這個人合法經營與外國人的貿易, 這也就是所謂的官商。

後來果然很多商人從這條新的規定中得到了收益。 在海禁之前, 朝廷基本上沒有通商的口岸, 彼時外國人來到傾慕已久的中華只能走私, 但這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的。 1686年的這條新政令直接導致了商行的出現, 這些商行就是朝廷專門用來和外國人做生意的。 清朝中葉十三行攫取的財富太多太多, 可以說他們的賦稅總量可以作為帝國一項非常重要的收入。

即使是皇家也不能離開這十三行的貿易。

但是所謂的十三行其實並不僅僅是十三家商行, 所謂的十三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約數, 興盛的時候甚至有幾十家商行。 在朝廷恩典開通的這些通商口岸中, 基本上都是些非常有錢的大商人。 其中有一個叫做怡和的商行成為了個中翹楚。1801年,怡和的新老闆伍秉鑒開始了他的商業帝國之路。因為祖孫三代經商,所以伍家經驗豐富,由於常年和西方人打交道,他們家學也非常淵源,而且對於外國人的需求也瞭解的很清楚。伍家積累了三代人,家中的財富可想而知,甚至能夠放貸給外國的公司。

1834年前後,據伍家自己的估計,他們的財產已有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成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伍家甚至還和東印度公司簽訂了一系列的合同,其大致內容便是借貸放款給東印度公司。要知道對方的背後可是一個國家啊,以伍家一家之力竟然能夠供應整個東印度公司的需求,其財富可見一斑。然而對於伍秉鑒來說這也是他鮮花著錦的鼎盛時期!整個西方世界幾乎都知道這個東方的大富豪!而他所仰仗的資本不過是朝廷的一道政令作為立身之本而已。

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要說其能力絕對可以養得起一個國家一點也不為過。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個從福建泉州來到廣東廣州的小家庭經營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顯赫的家族。

後來伍家因為染指了鴉片的生意而沒落,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也因此而墜毀沉淪。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中國的資本家在那個年代雖然非常出色,可是他們太過沒有立場,最終悲劇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鴉片這樣的毒品荼毒百姓根本不能容忍,從戰爭一開始,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就被國人塗上了“漢奸”的陰影。不管他們捐獻多少銀兩,也抹不去這個影子。

其中有一個叫做怡和的商行成為了個中翹楚。1801年,怡和的新老闆伍秉鑒開始了他的商業帝國之路。因為祖孫三代經商,所以伍家經驗豐富,由於常年和西方人打交道,他們家學也非常淵源,而且對於外國人的需求也瞭解的很清楚。伍家積累了三代人,家中的財富可想而知,甚至能夠放貸給外國的公司。

1834年前後,據伍家自己的估計,他們的財產已有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成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伍家甚至還和東印度公司簽訂了一系列的合同,其大致內容便是借貸放款給東印度公司。要知道對方的背後可是一個國家啊,以伍家一家之力竟然能夠供應整個東印度公司的需求,其財富可見一斑。然而對於伍秉鑒來說這也是他鮮花著錦的鼎盛時期!整個西方世界幾乎都知道這個東方的大富豪!而他所仰仗的資本不過是朝廷的一道政令作為立身之本而已。

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要說其能力絕對可以養得起一個國家一點也不為過。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個從福建泉州來到廣東廣州的小家庭經營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顯赫的家族。

後來伍家因為染指了鴉片的生意而沒落,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也因此而墜毀沉淪。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中國的資本家在那個年代雖然非常出色,可是他們太過沒有立場,最終悲劇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鴉片這樣的毒品荼毒百姓根本不能容忍,從戰爭一開始,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就被國人塗上了“漢奸”的陰影。不管他們捐獻多少銀兩,也抹不去這個影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