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厲害!株洲發佈全球首款12米“無人駕駛”大客車

雙手不接觸方向盤 客車自動完成變道停車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 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 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其在安全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 目前, 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日趨完善, 從各大車企的競爭程度足可見。 憑藉沉澱多年的軌道交通技術, 中國中車先試先行, 在新能源客車的智慧駕駛方面亮出“肌肉”。

從技術角度來講, 車身越長, 智慧駕駛的難度越大。 中車電動此次推出的智慧駕駛車型就選用了12米純電動客車, 而這也是國內智慧駕駛技術首次應用在12米純電動客車上。 這款車可容納80人。

在路測時, 智慧駕駛客車自動打開轉向燈、加速直線前行, 駕駛螢幕則由原來的儀錶盤變為數字顯示屏, 行駛速度、電量、前方路障等資料, 一目了然。

行駛過程中, 方向盤自動左右轉動, 微微調整行駛方向。 前方遇到移動車輛時, 新能源汽車會判斷周邊情況後換道超車, 再並回原車道;遇到障礙物或人時, 又會自動減速停車。

資料顯示, 直線行駛時, 車輛的行駛速度是40公里/小時;轉彎行駛時,

車輛的行駛速度是15公里/小時。

8大“觸角”幫助智慧駕駛客車掌握路況

全球首款城市智慧駕駛客車是如何實現智慧駕駛的呢?中車電動總經理助理唐廣笛介紹, 這輛車周身共有8個感測器, 包含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高精度組合慣導等, 用於識別周邊車輛、行人等障礙物。

雷達可探測到前方200米範圍內的障礙物。 前置單目攝像頭, 可以識別前方行人、紅綠燈和車輛種類。 高精度組合慣導定位系統, 實現了釐米級別的高精度定位。

“行駛中, 各類資訊會全部匯總到控制大腦。 電驅動系統則回應由'大腦'主控制器發出的指令。 前方的障礙物不一樣, 客車作出的判斷也不一樣。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 智慧駕駛客車也會依情況緊急程度, 採取不同的減速度進行制動。 ” 唐廣笛介紹說。

即便是在晚上, 有了夜視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的幫助, 智慧客車也可清晰感知複雜路面。

其實, 從獲得我國第一家新能源汽車製造資質後, 中車電動通過融合創新、自主開發等形式, 向全球推廣了一大批“高鐵級”的新能源客車和關鍵零部件。 這些全產業鏈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 也與智慧駕駛客車形成了很好的契合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