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演算法只呈現你喜歡的觀點,這會讓你變得封閉、自大、極端

編者按: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 社交媒體業的高速發展拓寬了人們獲取社會資訊的管道, “在家可知天下事”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現象。 而另一方面, 社交媒體的某些功能又限制了人們的思想, 使得他們變得越來越封閉。 更進一步說, 現在各種新聞用戶端都以演算法為核心來篩選新聞, 所以人們根本接觸不到不同的意見。 如果問題愈發嚴重, 人們將在自我封閉中變得自大、極端和愚蠢。 不過, 或許這樣的一群沒有獨立思想的讀者才是新聞用戶端們想要的?如何擁有自我, 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科技時代人們需要思考的核心。

社交媒體使得無限的信息可以被讀取, 它大大地改變了我們在現代消費時代的資訊獲取方式及觀念。 然而, 現在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 社交媒體形成了某種“回音室”, 過濾掉了人們所接收到的資訊, 只剩下了那些和他們意見相符的資訊。

最近在PNA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揭示了這個現象, 研究者發現社交媒體使用者對他們感興趣的新聞表現出很強的興趣。 這些媒體參與者傾向于開發出強大的且界線分明的社交社區, 讓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建立聯繫, 而不管這些人之間的地理距離。

PNAS研究著眼於3.76億名英語Facebook用戶。 研究者研究了這些人如何在社交平臺上與英文新聞進行互動,

以及他們的新聞需求, 同時還分析了他們分享、評論、喜歡的新聞之間的相關性。

作者發現, Facebook用戶通常只和少數的新聞媒體互動。 用戶傾向於把他們的主頁更新限制在幾頁之內。 通過收集分析Facebook上被選擇了的新聞, 我們發現人們會關注和他們意見統一的新聞。 雖然批評者已經提出這種說法一段時間了, 而研究中的大量證據無疑又為這個觀點增加了一些可信度。

在行為方面, Facebook用戶與新聞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所在的線上社區。 用戶聚集於此, 有共同的信仰、觀點和利益。 在衡量過使用者活動的資料和樣本之後, 作者發現使用者更傾向於在大的社交媒體裡進行互動。 活躍的Facebook用戶只和有限的新聞源進行互動。

一個社區的活躍度越高, 其隔離性和分極化程度越高。

然而, 當研究者對線上社區進行其他的定義時, 他們發現了一些不同的結果。 一個定義包括了頁面的創建者, 例如當地的教堂、社區中心或者學校。 這類社區由地理上緊密相關的用戶組成。 而另外一種則是更大、更國際化的網路社區, 由愛好、反應或者利益相一致的用戶組成。 後者沒有了地理分佈的限制, 更傾向於自我隔離並具有對某種新聞的單一需求。

穀歌和Facebook正在嘗試通過自動的程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以防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假新聞。 然而, 打造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是有難度的, 更大的問題是社交媒體允許用戶進行自我隔離, 現有的社交媒體都是根據使用者之前感興趣的新聞進行分類推送,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只會縮小Facebook用戶的新聞來源, 只給他們推送符合他們觀點的新聞會使得他們變得越來越極端和隔離。

我們現在和社交媒體已經融為一體了, 我們不想、也無需和異見者進行互動。 技術使得我們可以跨越國家、跨越海洋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可是, 這樣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孤島之上。 更可怕的是, 這只是個虛擬的孤島。 一旦在現實世界發現原來周圍有這麼多跟你意見不同的人, 你的價值觀將受到挑戰。

翻譯來自:蟲洞翻翻 譯者ID:安泰 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