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讓孩子的幸福,輸在這一點上

- 01 -

女兒上幼稚園以後, 每逢節日, 或是新學期開始, 就會帶回來很多小禮物, 說是小朋友給的。

有時候是小玩具, 有時候是小卡片, 每個小朋友都有份, 很精緻, 價格也不貴。

我也會按照女兒的意願, 買一些適合的小禮物回贈回去。

看得出來, 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 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人緣”, 希望通過這些小事, 幫孩子維護好和小朋友之間的友誼。

其中有一個名叫琪琪的小女孩, 給小朋友們分享小禮物的次數最多。 有幾次兒童節的時候, 她媽媽不但幫她準備了禮物, 還給每一個小朋友都手寫了祝福的卡片,

在上面畫了簡單的小圖案, 然後, 讓琪琪認真寫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用心, 可見一斑。

有一次, 我提前去接女兒, 看到小朋友們正在商量做什麼遊戲。

琪琪說:“咱們玩跳房子吧!”

然後, 很認真的補充說:“陽陽、悅悅, 你們覺得好嗎?”

一個小朋友說:“跳房子一點都不好玩!我要玩丟沙包!”

琪琪一點都沒生氣, 而是想了一下, 繼續說:“那我們先玩跳房子, 然後再玩丟沙包, 你說好嗎?”

小朋友們都表示同意。

後來, 我發現琪琪說話很有特點, 每次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 都不忘記認真詢問別人的意見:“你說好嗎?”

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 能做到這樣, 真是很不容易。

難怪有時我問女兒:“你最喜歡班裡哪個小朋友”, 她總會把琪琪排在第一位, 而且,

女兒告訴我:“大家都很喜歡她!”

琪琪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 不但工作很出色, 對孩子的教育很上心。

有時候, 看看身邊, 很多在事業上做的風生水起、具有領袖特質、成為團隊領導以及帶頭人的, 不一定是那個學習成績最好, 業務能力最強的, 但一定是最懂得與人溝通、最具人格魅力的那一個。

一個人的群處能力, 和他的分數成績一樣重要, 有時, 甚至比後者還重要的多。

畢竟, 身處這個多元化的社會, 能夠與周邊環境共存共生、和諧共處的人, 才有機會將自己的學習和業務能力持續有效的發揮到最大。

而能與別人和諧相處的人, 也會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收穫更多的愛, 讓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進行的更順利, 而這也直接關係到自己的愉悅心態和幸福程度,

形成良性迴圈。

我相信, 像琪琪這樣的孩子, 以後無論是在學校, 還是將來走入社會, 都會有不俗的表現。

所以, 在重視孩子學習的同時, 也一定要讓他具備在群體中與別人和諧相處的能力, 無論是在學校, 還是未來走上工作崗位, 這種能力都將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助他在未來的旅途中, 順水行舟, 安常履順。

02

女兒班裡還有一個叫小雅的小朋友, 她的媽媽也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

每天放學接她的時候, 還沒出校門, 她的媽媽就開始詢問她一天的情況:

“老師今天有沒有表揚你?老師表揚誰了?老師是怎樣說的?”

“你今天給小朋友禮物的時候, 他有什麼表現, 有沒有很高興?有沒有謝謝你?”

……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 小朋友們紛紛上臺表演節目, 小雅也精心準備了一套新疆舞, 小姑娘穿上金色絢麗的民族服裝, 配著精緻的頭飾, 煞是好看。

可沒想到, 音樂開始, 小雅剛跳了兩下, 就哭起來。

老師趕緊上前詢問, 原來是她看到一個調皮的男生在下面沖她做鬼臉。

“沒事沒事, 你跳你的, 跳的多好, 大家都喜歡看!”老師趕緊說了小男孩兩句。

她的媽媽都趕緊過來安撫她, 讓她繼續跳。

可小雅仍然站在那裡, 像受了非常大的委屈, 哭著不肯跳舞, 妝都花了。

最後, 這個節目只好放棄。

小雅的媽媽失落的領著她走下舞臺的時候, 我聽到觀眾席中不知哪位家長歎息了一句:“這孩子, 太嬌氣了!”

其實, 我覺得, 與其說是小雅嬌氣, 倒不如說是她媽媽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變成了這樣。

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 讓孩子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關注別人的態度上, 從而變得敏感, 多疑, 猜忌, 小心翼翼, 甚至會習慣性的去捕捉一些負面心態, 結果自亂陣腳。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不夠好、或是在職場上受傷的原因, 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是業務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培養出足夠的“群處能力”。

在群體以及團隊合作中,如果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很難做到和別人良性溝通,也很難得到同伴的信賴和有力支援,這種狀況,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非常不利。

03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John Roberts曾受邀到兒子就讀的卡迪根山中學參加畢業典禮,並為全校師生做演講。

在演講中,他對自己的兒子,以及所有和兒子同齡的孩子們說:

“我希望你的運氣偶爾差一點,好讓你看清‘機會’二字在漫漫人生中的角色,領悟到你的成功也好,別人的失敗也好,都不是‘就該這樣’……無論我有沒有祝福你經歷這些,這些早晚都會發生,至於你能不能從這些事裡受益,就要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隱藏在不幸背後的信號……”

有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幸福,不希望孩子運氣好呢?

他之所以這樣說,不過是因為他深深明白,世上不可能處處好運氣,事事都順利。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常常做的不好。

有的家長,對孩子事無巨細,處處謹慎,每件事都要用成人的眼光評判一番:

孩子和小朋友遊戲,總要涉手插足,想讓孩子明白,在遊戲的過程中,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

孩子放學回來,總要刨根問底,老師今天說了什麼?還非得琢磨出一些無中生有的話外話;

孩子出去聚會,不但詢問他和誰一起玩,還要細細盤問,自以為是的判定誰真心實意,誰虛情假意;

……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想最大限度的保護孩子,怕自己的孩子吃虧。

可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有處處得便宜的事?

而有群處焦慮的人,更容易陷在怨天尤人的悲觀情緒中走不出來,也很難過得好。

所以,要提早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價值意識,要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這樣才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如果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同,不必過分驚訝。相互理解,做好自己,這是一切事業的基礎。

而且,世上有很多的不美好,你要有能力接受一切美的、好的、如意的,也有準備去接受所有醜的、差的、失意的。

畢竟,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開社會,成為真空生長的獨立個體。

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總有父母幫不到忙的時刻,在這種時候,孩子能不能和身邊環境和諧相處,能不能與同事朋友友好互助,決定了他今後能走多久,走多遠,這是比分數和成績都重要的事。

而作為父母,我們任重而道遠。

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是業務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培養出足夠的“群處能力”。

在群體以及團隊合作中,如果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很難做到和別人良性溝通,也很難得到同伴的信賴和有力支援,這種狀況,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非常不利。

03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John Roberts曾受邀到兒子就讀的卡迪根山中學參加畢業典禮,並為全校師生做演講。

在演講中,他對自己的兒子,以及所有和兒子同齡的孩子們說:

“我希望你的運氣偶爾差一點,好讓你看清‘機會’二字在漫漫人生中的角色,領悟到你的成功也好,別人的失敗也好,都不是‘就該這樣’……無論我有沒有祝福你經歷這些,這些早晚都會發生,至於你能不能從這些事裡受益,就要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隱藏在不幸背後的信號……”

有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幸福,不希望孩子運氣好呢?

他之所以這樣說,不過是因為他深深明白,世上不可能處處好運氣,事事都順利。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常常做的不好。

有的家長,對孩子事無巨細,處處謹慎,每件事都要用成人的眼光評判一番:

孩子和小朋友遊戲,總要涉手插足,想讓孩子明白,在遊戲的過程中,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

孩子放學回來,總要刨根問底,老師今天說了什麼?還非得琢磨出一些無中生有的話外話;

孩子出去聚會,不但詢問他和誰一起玩,還要細細盤問,自以為是的判定誰真心實意,誰虛情假意;

……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想最大限度的保護孩子,怕自己的孩子吃虧。

可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有處處得便宜的事?

而有群處焦慮的人,更容易陷在怨天尤人的悲觀情緒中走不出來,也很難過得好。

所以,要提早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價值意識,要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這樣才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如果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同,不必過分驚訝。相互理解,做好自己,這是一切事業的基礎。

而且,世上有很多的不美好,你要有能力接受一切美的、好的、如意的,也有準備去接受所有醜的、差的、失意的。

畢竟,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開社會,成為真空生長的獨立個體。

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總有父母幫不到忙的時刻,在這種時候,孩子能不能和身邊環境和諧相處,能不能與同事朋友友好互助,決定了他今後能走多久,走多遠,這是比分數和成績都重要的事。

而作為父母,我們任重而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