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立黨在公 興黨更在公

近日, 中央紀委通報了天津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宏江嚴重違紀問題, 通報中有關“違規決策使用財政資金, 送給他人禮品”的表述, 引發輿論關注。 (7月1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公家的東西個人可以隨便拿、隨便用, 這在一些黨員幹部心裡似乎認為是比較正常的事了。 公車私用、公款吃喝、公權私用、損公肥私、假公濟私等等, 久而久之, 在這些黨員幹部心中, 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最終難免像王宏江一樣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公私不分成為中國社會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法治水準低。 首先是人們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法治意識薄弱、維權意識差。 這些社會的管理者的頭腦中沒有基礎的法治意識, 公家的不應該私化、私有的應該維護自己的權益, 他們沒有這樣的意識。 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 公私財產、公私權益應該是明白清晰的, 但在一些黨員幹部眼裡, 公私意識淡薄, 因而出現了不斷侵權、不斷被侵權的現象。 管理者, 包括國家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公權公利意識, 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不斷侵犯國家財產, 以權謀私、損公肥私, 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紀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 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 ”公私分明才能行為致遠。

黨員幹部是党和國家政策的執行者, 處理好公私關係既是政治要求, 也是最基本的操守。 培養良好的公權公利意識, 樹立正確的黨風黨紀, 確保公權在正常狀態下使用, 嚴禁公權私用現象的出現。

立黨在公, 興黨更在公。 只有大公無私, 天地才有正氣;只有公私分明, 人間才有是非;只有先公後私, 黨員這個稱號才能叫得響、立得住;只有公而忘私, 幹部這支隊伍才能衝鋒陷陣、戰無不勝。 (鄭秀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