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雙城記:兩千年前的長安與羅馬

文/周繁文

摘編自《長安與羅馬——西元前後三世紀歐亞大陸東西帝國的雙城記》, 商務印書館出版

漢長樂宮、未央宮圖(《關中勝跡圖志》)

長安和羅馬, 兩個帝國權力之巔的城市。 一個追求著“重威”, 城市的規模和規格在當時都是最高的。 另一個城市則追求著“永恆”, 而它也做到了永恆。 世上沒有哪一座城市像羅馬一樣2700多年來一直在同一個地方。

它們曾建構的政治、經濟、文化框架, 它們曾發展出的思想、技術、藝術架構, 仍遺留在我們基因中, 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影響。 作為當時的帝都, 長安城和羅馬城是帝國恢弘景觀的微縮, 也是我們回望歷史的視窗。

城起

長安城幾乎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隨著新帝國的締造而乍現于渭河南岸。

羅馬帝國建立時, 那座與帝國同名的城市已沿用數百年, 終帝國一世亦以其為都, 未有太大更改。

何處是長安

劉邦稱帝以後, 最初以洛陽為都。 他的股肱之臣們多來自關東, 也屬意於將這裡定為新帝國的都城。

高祖五年, 一位叫婁敬的齊人向皇帝建議遷都關中。 他認為, 假若此時是承平之世, 洛陽自然更適合做都城。 然而現實情況是帝國甫立, 秦末遺留的亂局未息, 因此帝國政權所面臨的最關鍵和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保證權力中心的安全。 關中無疑是最佳之選。

所謂關中, 指的是汧河、雍、黃河、華山之間的平原地帶。 起初劉邦對婁敬的建議不以為然, 他並不希望捨棄傳統的王都;作為一個關東人, 他也不太願意留在關中。

張良卻對婁敬之說深表贊同, 他認為洛陽雖有軍事之利, 但地方狹小, 土地相對瘠薄, 又有諸敵環伺。

反觀關中之地, 被山帶河, 有四塞之固, 易守難攻, 具有天然的軍事優勢。

何況關中經過秦人的經營, 交通、水利無不便捷, 又有富饒的巴蜀平原作為後援。 再加上地勢開闊, 都城將來的發展必不受限。 假若定都于此, 局勢安定時, 漕運暢通, 天下糧草皆可西給京師;一旦諸侯叛亂, 則順流而下, 也可以獲取充足的糧食供應。

於是, 即將開創兩百年基業的西漢開國皇帝, 在張良的一番話後, 將政治中樞定在了關中, 選址在秦都咸陽的渭南之地, 取名長安。

長安城的營建由蕭何主持進行, 最初主要是對渭南離宮改建和翻新, 章台所在成了未央宮前殿, 興樂宮所在成了長樂宮——咸陽南郊的這一組離宮在後來的兩百余年間成為整個大漢帝國的政令所出之處。

接著, 北宮、武庫和太倉等一一建起。 惠帝即位不久, 徵發了將近15萬人修築城牆, 一年而成。 武帝在位期間大治宮室, 長安內外變成了繁忙的建築工地。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相對于漢王朝再三推敲的定都過程來說, 羅馬帝國的都城對於統治者們來說完全無須考慮——自然是羅馬。 沿用一座已經使用了700 多年的城作為首都, 理所當然。 這座城直到今天仍然是義大利的首都。

羅慕路斯通過鳥占術贏得了建城權, 這是一種通過觀察天空中飛鳥的軌跡、數量等現象來進行占卜的神秘巫術, 選定的帕拉蒂諾山頂平地被認為和神達成了契約, 從天空到地面以及地下的整個空間都受到神的庇佑。

在神話中, 羅馬建城日是西元前753年4月21日, 至今在每年的這一天, 羅馬都會舉行紀念儀式, 演員們裝扮成古羅馬人進行建城遊行。 2000多年來, 儀式一直是在城中心區的羅馬廣場旁舉行的, 現實和歷史就這樣在時光的兩頭對接。

神話雖可以反映部分現實, 但並非完全現實。 在一次考古發掘之後, 羅馬建城的神話漸漸還原其歷史真實。 帕拉蒂諾山東北坡上發現了一段城牆, 建成年代大概正是西元前8世紀中晚期。

這說明城牆的規劃者意識到需要利用這道實體界限來強調他們所擁有的特殊空間。 這正與傳說中羅馬王政時代的開端契合。

西元前7世紀晚期, 台伯河上搭建起第一座木橋, 入海口設置碼頭, 河岸邊聚起倉庫與市場, 帕拉蒂諾山下的沼澤改造成廣場,西南的山谷辟為賽馬場,坎匹多伊奧山上矗立起神廟,最早的羅馬城慢慢成形。西元前6世紀,圍合這座“羅馬方城”的城牆竣工。

資訊不對稱

西漢離出現《清明上河圖》《姑蘇繁華圖》等市井風俗畫的時代尚遠,我們只能通過文字還原當時長安城的繁華圖景。東漢時期的班固和張衡分別作《西都賦》《西京賦》,這些華美辭藻堆砌出了一個如夢似幻的錦繡長安。

但在實物方面,長安城的土木建築,經過千年風雨的洗劫,只留下一些傾圮的土台廢墟,上層建築的情況全憑同時代的文獻、墓葬中的圖像和建築明器,在想像中復原。

而羅馬則要幸運得多,不但有《十四區志》這樣詳細記載城內重要建築數量、名稱和位置的文獻,還有塞維魯王朝留下的一幅大理石古羅馬城平面圖。

蘭切亞尼,塞維魯古羅馬城平面圖。

古羅馬人追求紀念建築和公共建築的永恆,這使得我們現在還能看到諸如鬥獸場、萬神廟、圖拉真紀功柱、提多拱門、圖拉真市場以及大大小小神廟的原貌。雖然它們的表面裝飾有剝蝕,但是比起長安城的命運,可謂雲泥之別了。

管理

西漢的“強幹弱枝”統治理念和羅馬的“強枝弱幹”形成鮮明對比。長安城的行政機構集中、等級嚴明、重軍守衛,採取半軍事化的封閉式管理,極大地保證了權力的安全、管理的高效、政令的暢通。

羅馬城的行政機構分散、階層嵌錯、軍力分散,採取開放式管理,雖然權力受到制約,卻造成權力安全無法保障、行政效率低下,通過威權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管理鬆散,政局常常內外交困、動盪不安。

封閉式的長安管理

長安是一座封閉式管理的城,城門、邑門、裡門都定時開閉,有嚴格的宵禁,甚至官府的捕吏都不能在夜間進入民宅抓人。

文、景、武帝三朝以箭法和謀略著稱的李廣因罪被貶為庶人後,某天與人在城郊飲酒夜歸,不巧遇見霸陵尉,他喝止了李廣一行。李廣隨從說:“這是故李將軍。”霸陵尉說:“今將軍都不能夜行,何況是故將軍。”於是讓李廣宿在亭下。後武帝召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對付匈奴,李廣請命讓那位霸陵尉一同前往,一到軍中便將他斬首。

元始二年,長安和附近8個陵縣的總人口有100多萬。這在當時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超級大都市。城內人口以戶為基本單位造冊,登記內容有姓名、性別、年齡、籍貫、爵位,可能還有健康狀況,每隔幾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戶曹掾史專門管理戶籍和市籍,脫籍屬非法;戶籍內容有變更時須及時上報,辦理相關戶籍移交手續後才可以合理遷徙。這種戶籍制度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有些墓葬中死者還隨身帶著地上官吏向地下官吏移交戶籍、財物簿籍的文書。

長安城的綠化覆蓋率很高,有行道樹,宗廟、陵墓、宮苑、官寺和私宅內也都廣植花木。漢律規定樹木未經官府允許不准砍伐。王莽時期強制規定民宅內也需植樹,否則將受經濟懲罰。

即使在後人稱道的文景之世,長安的治安也不算非常好。賈誼在一封奏疏中歷數時弊,提及當時偷盜搶劫之風頗盛,甚至高祖廟內的器物都被盜。

武帝之後情況更加嚴峻,鬥毆、偷盜、綁架、搶劫、殺人案件很多,豪強們豢養刺客、報怨尋仇,貴戚們包庇兇手、狼狽為奸,遊俠們視人命如草芥。

早期的遊俠還有一些俠義之風,後期基本上類似於黑社會。甚至在敦煌、居延一帶的漢簡中,都常能見到長安殺人逃犯的通緝文書。

西漢時期官員的上升通道比較暢通,不少出身平民的人都能進入統治集團核心,從皇后們大多出身寒微也能看出這一點。在京官員稱為都官,日常在皇宮或官寺辦公。各級官寺的面積和建築規格有別,律令中詳細規定了丞相府門用梗木板,御史大夫寺門則用梓木板。

諸侯王、列侯和郡的“駐京辦事處”以及外邦的“大使館”稱為官邸。前一類分為國邸、郡邸,一般以國名和郡名冠之,可能都在未央宮附近。

諸侯王一般住在封國,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回到京師,比如每隔五年的正月要來朝見天子,此時便住在國邸中,但是一般情況下諸侯王停留在長安的時間不允許超過20日。

都城的監獄統稱為中都官獄,隨職官系統的不同而設,據說長安城內共有官獄24所。後宮有掖庭詔獄,掌司法刑獄的廷尉有廷尉詔獄,位同副相的司空有司空詔獄,太子府有太子家獄,上林苑中有掌治苑中禽獸、宮館之事的上林詔獄,還有郡邸獄、東市獄和西市獄等。、

京師的安全由中尉(後更名執金吾)負責,可能同時兼管消防安全,有一段時間曾設司隸、繡衣使者監督三輔治安、秩序和風化。城門有屯兵,陵邑門有戍衛,裡門有遊徼。

京師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南軍、北軍和八校尉。國家武備收藏在長樂宮和未央宮之間的武庫內,由皇帝直接掌控,占地約23 萬平方米,分為東院和西院,按類別儲存用於平定內亂和武裝邊兵的兵器,

主要是鐵兵器,也有弩機、戈、鏃等少數銅兵器,大部分由少府督造,也有一部分是各地工官的產品。

羅馬的城管

西元前7年,奧古斯都將羅馬城劃分為十四個區,因此羅馬常被稱為“十四區城”或“神聖十四區城”。

羅馬並無宵禁。尼祿皇帝喜歡在天黑時裝成平民鑽進酒肆或在街上閒逛。他經常毆打夜歸的人,甚至把他們扔進下水道。

他還熱衷於對商店進行打砸搶,將贓物拿到軍營市場拍賣,然後把賣得的錢揮霍一空。不過有次他因為猥褻一名元老的妻子,險些被殺死,此後若沒有禁軍長官的秘密保護,他再不敢於夜晚冒險去公共場所了。

由於烹調、取暖、照明都需要用明火,加上地中海的夏季乾燥炎熱,因此羅馬城內常常發生火災。

西元前23年的一場大火災後,奧古斯都組建了一支7000人的消防隊,分為7個支隊,十四區中每兩個區配備一個支隊,還有14個較小的崗哨。消防隊的首要職責是預防火災,夜間在城中巡邏以排除潛在的火災威脅,此外也處理巡邏時碰到的小型犯罪活動。

城內的多層公寓常常倒塌,出於安全考慮,羅馬城中心沿路的房屋高度受到限制,奧古斯都時期的樓高上限是70步(約20米),圖拉真時代將標準降到60步。

尼祿時期的大火災後,規定重要建築周圍必須設置隔離帶,不同的建築禁止共用外牆。城市行政長官或代理長官定期主持人口普查,調查重點是財產登記,同時對土地進行丈量和所有權登記,並建立地籍冊和人口檔案。

帝國管理層最大的特色是數量眾多的皇帝官僚,他們被視為皇帝個人的雇員,服務于皇帝。他們掌管著龐大帝國的各種具體事務,從城市的行政、糧務、治安長官,到道路、建築、水渠和河道的保佐人(主管)。

羅馬城俯瞰圖

由於羅馬城有一道“神聖邊界”,軍隊進入時需要解除武裝,因此在共和國時期羅馬城內從未有軍隊的固定駐地,實際上也一直排斥在城內有武裝軍隊。直到奧古斯都時期,才首次在羅馬配置常設軍隊。

帝國都城的主要武裝力量有禁軍、城市步兵、精銳騎兵、密探、拉文納帝國艦隊,以及一支米森農特遣艦隊。

禁軍在共和國時期指的是羅馬統治者和指揮官到國外時所隨從的朋友和門客。城市步兵相當於都城的員警。西元13年組建,只有三個大隊,番號緊接禁軍大隊之後,裝備、組織和指揮的方式與禁軍相同,服役條件略遜於禁軍,但仍比普通軍團優厚。

精銳騎兵直屬于皇帝,也被稱為“偵察隊”,與禁軍職能相似。密探隊是在行省長官和皇帝之間傳遞資訊的軍團。3世紀初,他們改為秘密服役,參與間諜活動和政治暗殺。

帕拉蒂諾山下的沼澤改造成廣場,西南的山谷辟為賽馬場,坎匹多伊奧山上矗立起神廟,最早的羅馬城慢慢成形。西元前6世紀,圍合這座“羅馬方城”的城牆竣工。

資訊不對稱

西漢離出現《清明上河圖》《姑蘇繁華圖》等市井風俗畫的時代尚遠,我們只能通過文字還原當時長安城的繁華圖景。東漢時期的班固和張衡分別作《西都賦》《西京賦》,這些華美辭藻堆砌出了一個如夢似幻的錦繡長安。

但在實物方面,長安城的土木建築,經過千年風雨的洗劫,只留下一些傾圮的土台廢墟,上層建築的情況全憑同時代的文獻、墓葬中的圖像和建築明器,在想像中復原。

而羅馬則要幸運得多,不但有《十四區志》這樣詳細記載城內重要建築數量、名稱和位置的文獻,還有塞維魯王朝留下的一幅大理石古羅馬城平面圖。

蘭切亞尼,塞維魯古羅馬城平面圖。

古羅馬人追求紀念建築和公共建築的永恆,這使得我們現在還能看到諸如鬥獸場、萬神廟、圖拉真紀功柱、提多拱門、圖拉真市場以及大大小小神廟的原貌。雖然它們的表面裝飾有剝蝕,但是比起長安城的命運,可謂雲泥之別了。

管理

西漢的“強幹弱枝”統治理念和羅馬的“強枝弱幹”形成鮮明對比。長安城的行政機構集中、等級嚴明、重軍守衛,採取半軍事化的封閉式管理,極大地保證了權力的安全、管理的高效、政令的暢通。

羅馬城的行政機構分散、階層嵌錯、軍力分散,採取開放式管理,雖然權力受到制約,卻造成權力安全無法保障、行政效率低下,通過威權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管理鬆散,政局常常內外交困、動盪不安。

封閉式的長安管理

長安是一座封閉式管理的城,城門、邑門、裡門都定時開閉,有嚴格的宵禁,甚至官府的捕吏都不能在夜間進入民宅抓人。

文、景、武帝三朝以箭法和謀略著稱的李廣因罪被貶為庶人後,某天與人在城郊飲酒夜歸,不巧遇見霸陵尉,他喝止了李廣一行。李廣隨從說:“這是故李將軍。”霸陵尉說:“今將軍都不能夜行,何況是故將軍。”於是讓李廣宿在亭下。後武帝召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對付匈奴,李廣請命讓那位霸陵尉一同前往,一到軍中便將他斬首。

元始二年,長安和附近8個陵縣的總人口有100多萬。這在當時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超級大都市。城內人口以戶為基本單位造冊,登記內容有姓名、性別、年齡、籍貫、爵位,可能還有健康狀況,每隔幾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戶曹掾史專門管理戶籍和市籍,脫籍屬非法;戶籍內容有變更時須及時上報,辦理相關戶籍移交手續後才可以合理遷徙。這種戶籍制度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有些墓葬中死者還隨身帶著地上官吏向地下官吏移交戶籍、財物簿籍的文書。

長安城的綠化覆蓋率很高,有行道樹,宗廟、陵墓、宮苑、官寺和私宅內也都廣植花木。漢律規定樹木未經官府允許不准砍伐。王莽時期強制規定民宅內也需植樹,否則將受經濟懲罰。

即使在後人稱道的文景之世,長安的治安也不算非常好。賈誼在一封奏疏中歷數時弊,提及當時偷盜搶劫之風頗盛,甚至高祖廟內的器物都被盜。

武帝之後情況更加嚴峻,鬥毆、偷盜、綁架、搶劫、殺人案件很多,豪強們豢養刺客、報怨尋仇,貴戚們包庇兇手、狼狽為奸,遊俠們視人命如草芥。

早期的遊俠還有一些俠義之風,後期基本上類似於黑社會。甚至在敦煌、居延一帶的漢簡中,都常能見到長安殺人逃犯的通緝文書。

西漢時期官員的上升通道比較暢通,不少出身平民的人都能進入統治集團核心,從皇后們大多出身寒微也能看出這一點。在京官員稱為都官,日常在皇宮或官寺辦公。各級官寺的面積和建築規格有別,律令中詳細規定了丞相府門用梗木板,御史大夫寺門則用梓木板。

諸侯王、列侯和郡的“駐京辦事處”以及外邦的“大使館”稱為官邸。前一類分為國邸、郡邸,一般以國名和郡名冠之,可能都在未央宮附近。

諸侯王一般住在封國,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回到京師,比如每隔五年的正月要來朝見天子,此時便住在國邸中,但是一般情況下諸侯王停留在長安的時間不允許超過20日。

都城的監獄統稱為中都官獄,隨職官系統的不同而設,據說長安城內共有官獄24所。後宮有掖庭詔獄,掌司法刑獄的廷尉有廷尉詔獄,位同副相的司空有司空詔獄,太子府有太子家獄,上林苑中有掌治苑中禽獸、宮館之事的上林詔獄,還有郡邸獄、東市獄和西市獄等。、

京師的安全由中尉(後更名執金吾)負責,可能同時兼管消防安全,有一段時間曾設司隸、繡衣使者監督三輔治安、秩序和風化。城門有屯兵,陵邑門有戍衛,裡門有遊徼。

京師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南軍、北軍和八校尉。國家武備收藏在長樂宮和未央宮之間的武庫內,由皇帝直接掌控,占地約23 萬平方米,分為東院和西院,按類別儲存用於平定內亂和武裝邊兵的兵器,

主要是鐵兵器,也有弩機、戈、鏃等少數銅兵器,大部分由少府督造,也有一部分是各地工官的產品。

羅馬的城管

西元前7年,奧古斯都將羅馬城劃分為十四個區,因此羅馬常被稱為“十四區城”或“神聖十四區城”。

羅馬並無宵禁。尼祿皇帝喜歡在天黑時裝成平民鑽進酒肆或在街上閒逛。他經常毆打夜歸的人,甚至把他們扔進下水道。

他還熱衷於對商店進行打砸搶,將贓物拿到軍營市場拍賣,然後把賣得的錢揮霍一空。不過有次他因為猥褻一名元老的妻子,險些被殺死,此後若沒有禁軍長官的秘密保護,他再不敢於夜晚冒險去公共場所了。

由於烹調、取暖、照明都需要用明火,加上地中海的夏季乾燥炎熱,因此羅馬城內常常發生火災。

西元前23年的一場大火災後,奧古斯都組建了一支7000人的消防隊,分為7個支隊,十四區中每兩個區配備一個支隊,還有14個較小的崗哨。消防隊的首要職責是預防火災,夜間在城中巡邏以排除潛在的火災威脅,此外也處理巡邏時碰到的小型犯罪活動。

城內的多層公寓常常倒塌,出於安全考慮,羅馬城中心沿路的房屋高度受到限制,奧古斯都時期的樓高上限是70步(約20米),圖拉真時代將標準降到60步。

尼祿時期的大火災後,規定重要建築周圍必須設置隔離帶,不同的建築禁止共用外牆。城市行政長官或代理長官定期主持人口普查,調查重點是財產登記,同時對土地進行丈量和所有權登記,並建立地籍冊和人口檔案。

帝國管理層最大的特色是數量眾多的皇帝官僚,他們被視為皇帝個人的雇員,服務于皇帝。他們掌管著龐大帝國的各種具體事務,從城市的行政、糧務、治安長官,到道路、建築、水渠和河道的保佐人(主管)。

羅馬城俯瞰圖

由於羅馬城有一道“神聖邊界”,軍隊進入時需要解除武裝,因此在共和國時期羅馬城內從未有軍隊的固定駐地,實際上也一直排斥在城內有武裝軍隊。直到奧古斯都時期,才首次在羅馬配置常設軍隊。

帝國都城的主要武裝力量有禁軍、城市步兵、精銳騎兵、密探、拉文納帝國艦隊,以及一支米森農特遣艦隊。

禁軍在共和國時期指的是羅馬統治者和指揮官到國外時所隨從的朋友和門客。城市步兵相當於都城的員警。西元13年組建,只有三個大隊,番號緊接禁軍大隊之後,裝備、組織和指揮的方式與禁軍相同,服役條件略遜於禁軍,但仍比普通軍團優厚。

精銳騎兵直屬于皇帝,也被稱為“偵察隊”,與禁軍職能相似。密探隊是在行省長官和皇帝之間傳遞資訊的軍團。3世紀初,他們改為秘密服役,參與間諜活動和政治暗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