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申萬宏源:二季度復蘇仍可持續 A股“美股化”趨勢加劇

國內經濟資料持續改善, 但對經濟復蘇的統一預期卻被打破。 本輪復蘇是否還能持續, 無疑成為當下市場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繁榮的頂點”論和“新週期”論的爭議加大。

3月22日, 申萬宏源召開春季策略會。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 本輪復蘇是由供給驅動, 持續性格將取決於房價、通脹和政策力度;從目前來看, 復蘇格局有望延續至二季度甚至更晚。 基於對復蘇的樂觀預期, 申萬宏源對市場預期的企業盈利改善迅速回落也提出了異議。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傅靜濤就預計, 上市公司盈利自一季度後將逐季下行,

但二季度“賺業績錢”的窗口仍未關閉。

經濟復蘇或強於預期

對於經濟復蘇持續性的討論, 是當前市場的爭議焦點。 近日更不斷有市場觀點稱, 本輪復蘇已臨近高點或頂點。 這一預判的核心邏輯是, 作為過去數個季度的增長引擎, 地產投資的增長在調控收緊之下即將結束;短期價格上漲曾刺激企業補庫存, 但庫存週期也將結束, 經濟下行壓力再次回歸。

對復蘇持續性的預判, 要回歸到本輪復蘇的驅動因素分解上。 李慧勇對此表示, 本輪復蘇較以往最大的不同, 是由供給驅動而非需求驅動。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 三大需求總體平穩但價格大幅度上漲、上游價格上漲而CPI總體平穩, 一度失靈的克強指數再次回歸,

行業集中度提高;這些表現均進一步證實了供給驅動型復蘇。

當經濟復蘇切換至由供給驅動, 漲價依然是核心特徵, 這一定程度上也引發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加緊補庫存。 但李慧勇同時強調, 與需求驅動的漲價不同, 供給面因素推動的價格上漲, 也會出現部分新問題, 包括去庫存使得熱點城市房價急速上漲、泡沫化風險增加,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增加著中國進口負擔, 對於貿易平衡不利;同時, 價格上漲對下游行業、去產能進程都也並不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 市場主流觀點對於供給驅動復蘇並無異議, 但在復蘇的持續性上卻出現巨大差異。

“(今年前兩個月)經濟資料確實非常好, 以往只有在經濟繁榮期才會出現這種資料。

此時各種新的理論會出現, 比如中國經濟U型見底回升, 比如中國經濟新週期啟動了。 過去3年, 好像什麼都漲過了。 這樣看, 未來應該是沒什麼東西可以漲了。 ”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薑超在近日某會議上, 將當前的經濟資料向好概括為“繁榮的頂點”。

在薑超看來, 當前中國經濟仍處在典型的存貨週期中, 企業基於短期漲價去增加投資, 其實只是一個存貨的恢復。 薑超更預期, 本輪存貨週期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後結束, 下半年存在較大的下行風險;債市長期看比較樂觀。

但在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看來, 本輪經濟復蘇的持續時間和力度都將超預期。 其更強調,

中長期來看, 中國已經告別了過去長達6年的去產能、通縮和資產負債表調整, 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供給出清企業的業績持續改善, A股有望迎來結構性的新週期新牛市, 但債市仍需等待。

相較上述觀點的激烈博弈, 申萬宏源的預期在保守基礎上更趨樂觀。 “經濟復蘇時間可能比大家預期的長, 經濟復蘇大概率能夠延續到二季度甚至更晚。 ”李慧勇表示, 本輪復蘇能持續多久取決於房價約束、通脹約束以及供給收縮力度。 具體來看, “因城施策”的房地產政策使得房地產形勢會好於預期, 通貨膨脹不會早出現;與此同時, 國家持續出臺政策鞏固供給側改革的效果, 企業去產能仍在繼續。

從嚴監管助推A股“美股化”

出現新變化的,

不僅有經濟復蘇的驅動因素, 還有A股市場的驅動邏輯。

傅靜濤在策略會上就表示, 就全球資產今年以來的表現來看, 原油與發達國家股市“脫鉤”, 大宗商品價格對於風險資產表現的驅動已鈍化, 美元與全球股市趨於負相關, 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的相關性回到了低位, 而上證指數也保持了獨立性。 這意味著, A股市場已逐漸受到獨立邏輯的影響和主導。

在此背景下, 法制化建設對A股的影響正開始凸顯。 “管理層從嚴監管, A股市場一些偏離價值投資的市場特徵被抑制, 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土壤正在形成。 ”傅靜濤強調, 伴隨證監會法制建設和監管力度的加強, A股市場微觀結構和市場特徵的變革正在發生。 其將這種趨勢形容為“美股化”, 核心特徵是藍籌股和龍頭股將呈現溢價和高估值、中小盤股的估值開始回歸均值,市場進入低波動率、低換手率階段。

事實上,回顧2017年以來的交易資料,“美股化”已經在A股市場上演。統計資料顯示,年內28個申萬一級行業當中,22個行業市值前20%的藍籌股跑贏市值後20%的中小盤股;行業漲幅越高,這一趨勢就更為明確。此外,當前市場波動率已經低於2009年至2014年的中樞水準,換手率已經回到了歷史低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的賺錢效應並不差。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此類基金的中位數、前30%和前10%產品,淨值目前已分別增長3.8%、5.4%和8.8%。

“發達市場股市的特徵是市場上漲波動率下行。這可能將是未來3年A股市場特徵變化的方向。”傅靜濤表示,A股美股化必須要由機構投資者推進,而公募基金配置於50倍PE以上標的的占比依然處於歷史高位,機構投資者配置轉向低估值龍頭的空間依然較大,A股美股化的趨勢可能剛剛開始。

對於二季度A股的投資邏輯,傅靜濤也延續了“美股化”的思路。“A股‘美股化’進程可能剛剛開始,龍頭配置正當其時;由於受到業績和產業集中度提升支撐著長期展望,週期和成長的龍頭也將收益。高景氣的成長股細分領域如手遊、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等,也值得重點關注。”傅靜濤還表示,目前消費品的基本面趨勢仍有延續空間,支撐相關板塊走強。

核心特徵是藍籌股和龍頭股將呈現溢價和高估值、中小盤股的估值開始回歸均值,市場進入低波動率、低換手率階段。

事實上,回顧2017年以來的交易資料,“美股化”已經在A股市場上演。統計資料顯示,年內28個申萬一級行業當中,22個行業市值前20%的藍籌股跑贏市值後20%的中小盤股;行業漲幅越高,這一趨勢就更為明確。此外,當前市場波動率已經低於2009年至2014年的中樞水準,換手率已經回到了歷史低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的賺錢效應並不差。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此類基金的中位數、前30%和前10%產品,淨值目前已分別增長3.8%、5.4%和8.8%。

“發達市場股市的特徵是市場上漲波動率下行。這可能將是未來3年A股市場特徵變化的方向。”傅靜濤表示,A股美股化必須要由機構投資者推進,而公募基金配置於50倍PE以上標的的占比依然處於歷史高位,機構投資者配置轉向低估值龍頭的空間依然較大,A股美股化的趨勢可能剛剛開始。

對於二季度A股的投資邏輯,傅靜濤也延續了“美股化”的思路。“A股‘美股化’進程可能剛剛開始,龍頭配置正當其時;由於受到業績和產業集中度提升支撐著長期展望,週期和成長的龍頭也將收益。高景氣的成長股細分領域如手遊、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等,也值得重點關注。”傅靜濤還表示,目前消費品的基本面趨勢仍有延續空間,支撐相關板塊走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