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聲明》遭拒聯會離心 奧迪痛失豪華車市場話語權

多次以“紅頭文件”形式進入公眾視野的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 再遭德國奧迪“爽約”。

近日, 德國奧迪針對在華奧迪經銷商隔空喊話“不挽留”,

且並未回應奧迪經銷商聯會要求3月20日回復聲明的訴求。 隨後, 奧迪經銷商聯會再次發佈回應稱, 將《奧迪經銷商聯會三亞聲明》(以下簡稱《三亞聲明》)的回復日期延長至3月31日, 且言辭頗為強硬。 然而, 該鐵腕話術或僅限於書面檔中, 事實上, 大部分奧迪經銷商已經開始正常提車售賣。

“‘不進車’的情況僅限於奧迪進口車, ”北京地區一位元經銷商工作人員告訴買車網編輯, 國產車型並不受影響, 大部分熱銷車型現車依舊充足, “且優惠幅度與去年年底相比有所增加。 ”在此情況下, 奧迪經銷商聯會手中“不進車”、“加價售”的兩張底牌, 或已徹底失去用武之地。

逐利難抱團

2016年11月, 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在德國狼堡簽署《在中國製造和銷售奧迪品牌產品,

銷售奧迪品牌進口汽車, 並提供相關移動服務的合作框架協定》諒解備忘錄的消息傳出後, 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開始抱團自衛, 奧迪經銷商聯會要求經銷商對提車的數量進行備案, 部分經銷商聯合抵制進車, 並收窄優惠幅度。 然而, 時隔不足4個月, 儘管德國奧迪方面依舊說法強硬, 但國內經銷商卻已開始慢慢轉變態度。

一位北京奧迪經銷商4S店的銷售人員表示, 目前奧迪的國產車型並不存在“不進車”的情況, 只有進口車涉及。 而Q5、Q3、A6L等熱銷車型如今的優惠力度也恢復到了去年10月的水準, “目前的主銷車型, 以奧迪Q5為例, 北京地區的優惠最高能達到將近11萬, 最低32萬就能提車, ”上述銷售人員如是說。

“經銷商逐利, 然而不進車、提價格的直接結果就是銷量走跌。 與此同時, 成本也並沒有削減, 因此奧迪經銷商寄希望於以不進車為手段督促德國奧迪儘快給出答覆, 實則是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 ”有業內人士表示。

然而, 儘管‘不進車’的現象依舊存在, 但其所涉及的進口車型並非奧迪在華銷量主力。

目前, 奧迪在華銷量主要依賴國產車型, 以2016年為例, 奧迪全年累計銷量達59.2萬輛, 其中國產車銷量占比達90.54%, 達53.6萬輛。

據官方資料顯示, 儘管今年2月奧迪汽車在華銷量達3.2萬輛, 同比有著6.3%的下滑, 但相對于1月份單月35.3%的跌幅而言, 2月銷量已屬“觸底反彈”。 而此時, 距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代表宣稱“停車從廠家進車, 直到取得滿意答覆”的時間, 僅僅過去了3個月。

“奧迪至今也沒有發佈2017年的銷量目標,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銷售壓力。 ”一位元北京地區經銷商負責人表示, 作為一個經營實體, 門店不能不賣車。 而市場大環境也顯示出了奧迪現今的尷尬境地——據官方資料顯示, 自去年寶馬5系超越奧迪A6L銷量之後, 今年2月, 賓士E級單月銷量也已超越奧迪A6L。

信任寒冬期

儘管一汽-大眾的大部分經銷商已開始悄然回歸正常經營模式, 但不可否認的是, 德國奧迪與其在華經銷商早已進入信任寒冬期。

2016年11月21日, 在華奧迪經銷商代表就曾與奧迪德方代表在佛山展開談判。 彼時,經銷商代表的態度尚且表現得異常決絕——“2016年12月1日前,奧迪若沒有對如何保障經銷商權益做出明確且令人滿意的答覆,經銷商將停止從廠家提車。”經銷商代表表示。甚至,在華經銷商還意欲同時召開對外記者發佈會,將奧迪和經銷商的矛盾公之於眾,並保留訴訟的權利。然而,德國奧迪負責銷售和市場的董事馮德睿對此卻聲稱:“我並不是專門過來開這個會的,你們只有兩個小時時間,我只負責回饋意見。”

或許在那個時候,德國奧迪的“不挽留”態度,就已初露端倪。早在3月15日,奧迪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在英戈爾施塔特總部明確表示將繼續與上汽合作之後,3月2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公開發佈了《回應德國奧迪高管3月15日答媒體問》的正式聲明。聲明希望,德國奧迪能夠在3月31日之前對經銷商此前發表的《三亞聲明》作出明確回應。《三亞聲明》中提到,當奧迪在華銷量達到100萬輛之後,奧迪經銷商聯會將不反對德國奧迪在華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但事實上,該聲明中提到的最後回應期限為3月20日。

“3月2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發佈的聲明將最後回復日期延長到了3月31日。但德國奧迪目前的態度已經很明朗了,奧迪經銷商聯會恐難得到其希望的答案。”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管道與廠商兄弟鬩牆,造成的直接惡果將直接反映於市場表現之上。而如今奧迪品牌銷量走低,在豪華品牌細分市場中黯然“下莊”,這一場拉鋸戰或將呈愈演愈烈之勢。

彼時,經銷商代表的態度尚且表現得異常決絕——“2016年12月1日前,奧迪若沒有對如何保障經銷商權益做出明確且令人滿意的答覆,經銷商將停止從廠家提車。”經銷商代表表示。甚至,在華經銷商還意欲同時召開對外記者發佈會,將奧迪和經銷商的矛盾公之於眾,並保留訴訟的權利。然而,德國奧迪負責銷售和市場的董事馮德睿對此卻聲稱:“我並不是專門過來開這個會的,你們只有兩個小時時間,我只負責回饋意見。”

或許在那個時候,德國奧迪的“不挽留”態度,就已初露端倪。早在3月15日,奧迪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在英戈爾施塔特總部明確表示將繼續與上汽合作之後,3月2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公開發佈了《回應德國奧迪高管3月15日答媒體問》的正式聲明。聲明希望,德國奧迪能夠在3月31日之前對經銷商此前發表的《三亞聲明》作出明確回應。《三亞聲明》中提到,當奧迪在華銷量達到100萬輛之後,奧迪經銷商聯會將不反對德國奧迪在華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但事實上,該聲明中提到的最後回應期限為3月20日。

“3月20日奧迪經銷商聯會發佈的聲明將最後回復日期延長到了3月31日。但德國奧迪目前的態度已經很明朗了,奧迪經銷商聯會恐難得到其希望的答案。”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管道與廠商兄弟鬩牆,造成的直接惡果將直接反映於市場表現之上。而如今奧迪品牌銷量走低,在豪華品牌細分市場中黯然“下莊”,這一場拉鋸戰或將呈愈演愈烈之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