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睿騁CC無偽實拍,寶馬風格內飾曝光

將於年底上市的長安睿騁CC近日已經曝出了無偽測試車諜照, 此前仍然保密的內飾部分也首度出現在了我們面, 雖然仍然有部分貼紙遮蓋,

但整體的“寶馬”風格設計已經一覽無餘。

從奔奔、悅翔為代表的長安自主品牌第一代車型, 到以逸動、CS75為代表的第二代車型, 接下來7月底上市CS55和年底上市的長安睿騁CC將開啟全新的第三代車型序列。 尤其是作為轎車的睿騁CC, 將首次開始引入家族臉譜的設計風格,

也就是說如今大家看到的睿騁CC這張前臉, 將貫徹到接下來的一系列轎車作品中。

睿騁CC並不屬於現有的睿騁車型系列, 同時也要定位於逸動車型之上, 將是一個全新的B-級轎車系列。 實際上只需要知道睿騁CC的原型車是北京現代的名圖,

就對這款長安全新轎車的級別一目了然了。

毫不諱言, 底盤系統的借鑒模仿仍然是如今自主品牌開發的主流, 因為他有著很強的隱蔽性, 並不像外觀山寨那樣招搖過市。 睿騁CC就借鑒了現代名圖的底盤系統, 包括同樣的2770mm軸距和同樣的多連杆獨立後懸架結構。

當然, 車體部分還是完全由長安自主研發, 睿騁CC的車身長寬高4780*1825*1465mm比起現代名圖還分別要大了70mm、5mm和-5mm。

整體外觀設計還算比較不錯, 但是由於如今自主品牌新車設計整體水準的提升, 長安汽車也很難做到當年逸動XT那樣一鳴驚人的驚豔表現。 迎來最多關注度的莫過於這個和雷克薩斯有些神似的進氣格柵設計, 不過如今大嘴風格本就是新車設計的主流, 長安的這個全新家族臉譜還算不上山寨, 頂多就是風格神似而已。

從測試車諜照可以看出,根據車型配置的不同,高配版車型在進氣格柵下部居中位置配置了ACC自我調整巡航系統雷達。黑底燈殼的大燈不僅集成了光導纖維的日間行車燈,大燈還採用了方形透鏡的設計,疑似採用了LED大燈的配置。霧燈同樣是LED的配置,與下方的鍍鉻裝飾條組成了前杠兩側的C型輪廓裝飾。

車身側面的腰線在後視鏡下方分為了上下兩段,並沒有直接從大燈貫穿到尾燈。和現代名圖一樣,配置了全景天窗和玻璃車型,整個黑色的車頂很符合如今的審美取向。215/50R17規格的車輪也與名圖相同,長安睿騁CC的鋁合金輪轂頗具設計感,雙色輻條的設計還帶有一定的螺旋式風格。尾部的設計要優於原型車名圖,大量的弧面輪廓讓尾部看上去凹凸有致,略帶鴨尾式的後備箱輪廓,後杠下部有鍍鉻裝飾條鑲嵌在黑色護板上。

睿騁CC配置了一款JL476ZQCD型號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缸內直噴技術的加持下, 有著頗為不錯的動力表現,最大功率125kw/5500rpm,最大扭矩220Nm/1950-4500rpm,搭配手動變速箱和六速手自一體AT變速器的車型,在綜合工況下的百公里油耗分別為6.7L和6.9L。

與此同時,睿騁CC的內飾也首次曝光,其實總體風格與之前的長安悅翔V7差別不大,不過睿騁CC的寶馬風格要更甚一籌,懸浮式平板的多媒體系統液晶屏與剛上市的寶馬5系尤為相似。中控面板也採用了扁平化的設計,空調風口下方就是多媒體系統的控制台,再下方的空調系統面板有可能採用觸摸式設計。

儀錶台左側面板佈局了發動機啟停系統,車身穩定系統等按鍵,其餘還能看到發動機一鍵點火,電子手刹,自動駐車系統的按鍵。後排配置有空調出風口,既然借鑒了名圖的底盤系統,也延續了名圖比較平整的後排地台設計。這將在五座狀態下,提升後排中部乘客的舒適度。

從測試車諜照可以看出,根據車型配置的不同,高配版車型在進氣格柵下部居中位置配置了ACC自我調整巡航系統雷達。黑底燈殼的大燈不僅集成了光導纖維的日間行車燈,大燈還採用了方形透鏡的設計,疑似採用了LED大燈的配置。霧燈同樣是LED的配置,與下方的鍍鉻裝飾條組成了前杠兩側的C型輪廓裝飾。

車身側面的腰線在後視鏡下方分為了上下兩段,並沒有直接從大燈貫穿到尾燈。和現代名圖一樣,配置了全景天窗和玻璃車型,整個黑色的車頂很符合如今的審美取向。215/50R17規格的車輪也與名圖相同,長安睿騁CC的鋁合金輪轂頗具設計感,雙色輻條的設計還帶有一定的螺旋式風格。尾部的設計要優於原型車名圖,大量的弧面輪廓讓尾部看上去凹凸有致,略帶鴨尾式的後備箱輪廓,後杠下部有鍍鉻裝飾條鑲嵌在黑色護板上。

睿騁CC配置了一款JL476ZQCD型號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缸內直噴技術的加持下, 有著頗為不錯的動力表現,最大功率125kw/5500rpm,最大扭矩220Nm/1950-4500rpm,搭配手動變速箱和六速手自一體AT變速器的車型,在綜合工況下的百公里油耗分別為6.7L和6.9L。

與此同時,睿騁CC的內飾也首次曝光,其實總體風格與之前的長安悅翔V7差別不大,不過睿騁CC的寶馬風格要更甚一籌,懸浮式平板的多媒體系統液晶屏與剛上市的寶馬5系尤為相似。中控面板也採用了扁平化的設計,空調風口下方就是多媒體系統的控制台,再下方的空調系統面板有可能採用觸摸式設計。

儀錶台左側面板佈局了發動機啟停系統,車身穩定系統等按鍵,其餘還能看到發動機一鍵點火,電子手刹,自動駐車系統的按鍵。後排配置有空調出風口,既然借鑒了名圖的底盤系統,也延續了名圖比較平整的後排地台設計。這將在五座狀態下,提升後排中部乘客的舒適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