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營口也有個山海關嗎?

上世紀20年代營口山海關(東海關)稅務司公署外貌。

營口山海關稅務司官邸舊址, 位於營口國際酒店西。

提起山海關, 人們想到的肯定是位於河北秦皇島的“天下第一關”。 殊不知, 千里之外的遼寧營口也有一個山海關。 只不過, 兩者的職能不同:一個是抵禦異族入侵的軍事隘口, 一個是徵收沿海船舶稅收的管理機構。 這兩個看似毫無瓜葛的山海關, 在歷史上曾有過交集, 二者曾同城辦公,

並且矛盾不斷。

康熙年間設立, 與山海關同城辦公, 兩關之間矛盾不斷

營口有個山海關, 連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

如今的山海關舊址已改建成一個酒店, 很難看出其原貌。 值得慶倖的是, 酒店的院內還保留著一座二層西式紅磚結構的小樓。 據閻海介紹, 這座小樓是原來山海關的主要建築之一。

在小樓的背陰面, 即朝向遼河的一側曾是小樓的正門, 門楣上方的石質匾額上, “山海關”三個大字依稀可見。

儘管這個山海關和位於秦皇島的明長城隘口山海關名稱相同, 但兩者修建的年代和職能完全不一樣。

秦皇島的山海關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的長城關隘。 營口本地的山海關則是一個稅關, 因清代東北沿海貿易的發展而建立的。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清政府全面廢止了海禁政策, 沿海地區貿易開始興起, 為徵收稅款, 沿海各地紛紛設立海關, 比如, 廣州設立了粵海關, 福建漳州設立了閩海關, 浙江寧波成立了浙海關, 江南的雲臺山成立了江海關, 這幾大海關成為清代最早的海關。

山海關在此背景下設立, 只不過, 東北沿海貿易興起較晚, 因此山海關設立的時間略晚一些, 大概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清廷派駐海關監督東北沿海的貿易稅款徵收。 按照此前所設立的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等名稱的叫法, 東北沿海設立的海關被稱為山海關。 需要注意的是, 負責徵收東北沿海貿易稅款的山海關監督(官銜名)最初並不是在營口辦公,

而是在河北的山海關城內, 與負責山海關關隘防務的副都統同城辦公, 矛盾不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遷往營口

並存的兩個山海關矛盾不斷。 清代的文獻中記載:“山海關(指河北山海關)副都統孟魁覆奏山海關(指東北海關)監督宗室奕毓失于查察……”兩者之間的矛盾持續很多年, 直至近代, 負責稅收的山海關遷往牛莊。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清政府被迫開放牛莊。 為加強水運管理, 增加稅收, 清政府於1860年將原本設在山海關(今河北省山海關市)的稅關“山海關”遷往海城縣牛莊鎮。 一年後, 又遷至距此45公里外的營口(時稱“沒溝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