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牧是個“軟蛋”,為何還能打敗十萬匈奴?原因其實很簡單

戰國時期, 諸侯國不但互相征戰, 還要時刻提防來自少數民族武裝的襲擊, 比如趙國, 就要對抗匈奴的襲擾。 李牧是趙國很有名氣的將領, 長期駐守雁門關, 防備匈奴突襲。

在雁門關, 李牧對士兵很好, 經常宰牛犒賞士兵, 士兵們訓練也很賣力, 騎馬射箭樣樣精通。 每天, 李牧都會叮囑士兵小心看守烽火臺, 一有敵情馬上燃起烽火。 與此同時, 他還派出很多偵察敵情的密探, 時刻掌握匈奴大部隊的動向。

但是, 在積極的備戰措施還沒有得到人們普通讚賞的時候, 李牧又訂立了一項被人們視為“軟蛋”的規章:“如果匈奴入侵, 立刻收攏人馬, 退人營壘固守, 擅自出擊者, 斬!”所以, 每次匈奴人侵, 李牧的軍隊都能及時得到警報, 並立即收兵固守。 這樣過了好幾年, 雖然趙國的人馬和物資並沒有什麼損失, 可是趙國官兵都覺得自己的主將膽小, 連匈奴也認為李牧是一個“軟蛋”將軍。

這事最終傳到趙王的耳朵裡, 趙王很生氣, 對李牧“縮頭烏龜”的行為非常不滿, 要求他主動出擊。 但是, 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李牧對趙王的命令置之不理, 依然我行我素。 趙王一氣之下, 把李牧召回, 派別人代他領兵。 此後一年多, 匈奴一來侵犯,

趙軍就出兵迎戰。 但是, 每次出戰都傷亡慘重, 老打敗仗。 久而久之, 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 沒辦法, 趙王只好再次把李牧調回雁門關, 有他在, 雖然不會贏, 好歹不會輸啊。

到雁門關後, 李牧還是老樣子, 堅決不和匈奴交戰。 這樣又過了好幾年, 匈奴氣焰越發囂張, 覺得李牧不敢交戰是因為打仗不行。 這時候, 趙國駐守邊境的官兵實在是忍無可忍, 都向李牧請命, 要好好地打一仗。 李牧一看士氣高漲, 覺得時機成熟了, 於是精選了一千三百輛戰車, 一萬三千匹戰馬, 衝鋒的步兵五萬, 善射的士兵十萬, 每天進行實戰訓練。

李牧命令牧民趕著大批牲畜外出遊牧, 滿山遍野的牲畜可把匈奴士兵饞死了。 匈奴派出小股人馬攻擊李牧, 李牧派兵迎戰, 結果一擊即潰, 丟盔卸甲逃進雁門關。 匈奴首領單于大喜, 心說李牧果然是個“軟蛋”將軍, 看來這次有機會活捉李牧了。 於是, 他親自率領大批人馬進攻李牧, 李牧布下許多奇兵, 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 大敗匈奴, 殺死十多萬人馬,

單于帶著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此後十多年, 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困擾趙國多年的匈奴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大家這才明白:李牧表現出的“軟”, 只是用來麻痹敵人的;硬碰硬只是莽夫的行為, 等待時機, 一舉擊破, 才是真正的勇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