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共有16皇帝、十七朝,為何京郊卻只有十三陵?

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創立明朝, 一直到崇禎皇帝自縊煤山, 大明王朝共在中國歷史存在276年。 在這近三百年的歷史中, 共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 並且大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十三陵

然而, 為何有著十六位皇帝、十七朝的大明卻只在北京郊區留下了13座皇陵呢?

為弄清楚這個問題, 我們就必須要知道, 這十三陵對應的是哪十三個皇帝: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細心地讀者會發現, 開頭我們提到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並沒有在上面出現, 事實也是如此, 朱元璋創建明朝, 定都于南京, 而他本人死後也葬于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讀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惑了, 明朝的都城不是北京麼?沒錯, 接下來我們就會講到為何明朝會遷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 大明迎來了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 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長孫, 因太子朱標離世, 朱元璋立朱標長子朱允炆即太子位。 然而建文帝即位僅四年後,

其叔父朱棣(上面排在第一位的明成祖)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 篡奪了皇位, 建文帝不知所終, 下落不明, 所以沒有陵墓, 不止北京沒有, 南京也沒有!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 遷都北京, 便在北京郊外修建陵寢, 爾後才有了現如今的明十三陵。

還少一位!

大明第七帝朱祁鈺, 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 宮中無主, 太后便下懿旨讓朱祁鈺即了帝位。 後英宗被放回, 其心腹黨羽在明代宗朱祁鈺病危之際, 發動了“奪門之變”, 英宗又坐了皇帝。 英宗即位後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 便以親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玉泉山。

明代宗

就這樣這樣, 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 一位下落不明, 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 所以稱“明十三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