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鹽都圖書館開展“三伏天”主題讀書活動

揚子晚報訊7月15日下午, 和悅讀書會在鹽都區圖書館四樓研討區舉辦“三伏天”主題讀書活動。 這是鹽都區和悅讀書會第305次活動。 書友們圍繞“三伏天”的入伏時間、日期計算、飲食調理、防暑常識等進行研討。

老中醫熊安俊先生為書友們普及了關於“三伏天”的有關知識。 熊老介紹說,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 大致時間在每年的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步入“三伏天”, 危及人體健康的中暑也進入到高發期。 在許多人印象中, 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出現中暑。 對此, 熊老提醒大家, 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 人體才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 則更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熊老說, 不要以為只要避開陽光, 就可倖免於“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 機體體溫調節障礙,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 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 同樣容易“中招”。 因此, 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 保持良好的通風尤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 現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一般都有空調, 空調間過於密閉, 而且氣溫與室外的高溫反差很大。 熊老指出, 人們頻繁在室外的高溫環境和室內的低溫環境中不斷往返, 人體忽熱忽冷機能調節不過來, 就很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因為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 皮膚上的汗腺大開, 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 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

寒氣就突然襲來, 所以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症。 另外, 過於貪戀冰冷食物還會引起的腸胃不適, 以長時間吹電風扇及洗冷水澡來降溫, 也都易引發暑濕感冒和各種毛病。 這些都是由暑濕引起的健康問題, 也都屬於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 這是夏季最為炎熱的一段時期, 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 很多人都會在“三伏天”注重養生保健, 有的還用中藥調理。 那麼“三伏天”怎樣養生為宜呢?

熊老說,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 以通為補”, 疏通六腑, 暢達氣機, 升清降濁。 所以, 一年當中, 在夏至、入秋之前, 都不宜過補。 “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 而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 夏季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 則致損胃傷脾, 影響營養消化吸收, 有損健康。 夏日上佳食物選擇的有綠豆、苦瓜、番茄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 牛奶營養全, 可以溫脾、補水、滋陰, 也是夏季良品。 所有這些, 對人們科學養生保健都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覺得不錯請點贊或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