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敗後,日本11萬婦女滯留東北,為求自保嫁給當地人

1945年8月9日淩晨, 蘇聯集結150萬兵力越過中蒙邊境, 對長期盤踞在東北一帶的80萬關東軍發動猛攻。 而對於蘇軍的這次突然襲擊, 日本根本毫不知情。 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當晚還饒有興致的欣賞著日本的歌舞表演, 直到接到兩軍已經開戰的消息, 他這才匆匆趕回司令部下達作戰指令。

諾門罕一戰讓日軍早就對蘇軍心生畏懼, 現在蘇聯主動打過來, 素有“皇軍之花”之稱的關東軍卻毫無招架之力。 15日, 裕仁天皇向日本國內廣播:接收波茨坦公告, 無條件投降。 與此同時, 日本大本營向關東軍連下兩道命令, 要求所有將士即刻停火, 向蘇軍繳械投降。 17日, 關東軍放棄抵抗, 請求蘇軍停戰。

當然, 即便是投降的日軍也沒好果子吃, 不是被殺就是被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 除了這些日軍士兵, 那些長期住在東北的日本人如何安置也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這些常住東北的日僑有個統稱——日本開拓團。 從1937年開始, 日本制定了《向滿洲移民百萬戶的計畫》, 意圖在20年之內向東北地區移民100萬戶, 500萬人。 當然, 這也是日本企圖鯨吞中國的一項計畫。 狼子野心的日本人想借此來改變東北地區的民族結構, 反客為主,

將日本人口擴至最大化, 妄想利用人口優勢永久霸佔東北三省。

日本戰敗之時, 已向東北移民130萬人。 在這些日僑當中, 還有近11萬的女人, 她們的生活不僅得不到保證, 還整日惶恐不安害怕遭到當地百姓的報復和蘇聯士兵的侮辱。

由於日本本土剛剛遭受了致命的打擊,

加上日本官方在如何解決滯留中國東北日僑的問題上一直含糊不清, 多數日本婦女對戰敗後的日本以及遣返回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 加上考慮到個人切身利益, 一些日本年輕婦女回嫁給當地的男人, 只要對方年紀相仿、人品端正就行。

當然, 除此之外, 那些剩下的老弱病殘還有婦女兒童因為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洗腦, 加上饑寒交迫、居無定所, 很多人都選擇了自殺。

曾有一支由開拓團組成的15000人的隊伍, 試圖尋找回國的途徑, 當他們到達方正縣一帶時, 由於體力不支加上傳染病肆虐, 近5000人相繼死亡。 出於道義, 一些善良的當地人將這些日本人合葬並收留了4500余名日本婦女、兒童。 直到1946年5月7日, 在美國馬歇爾、中共周恩來、國民黨政府張群的共同努力下, 國共美三方通力合作先後3年將滯留在中國的105萬的日本僑俘分158批由葫蘆島出發遣送回國。

諷刺的是,1959年,在美國的撐腰下逐漸復蘇的日本,頒佈了一項《關於未歸還者的特別措施法》的法令,明文規定對於那些未及時回國而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一律默認為戰時死亡,取消戶籍已經日本國籍。

中國人以德報怨,日本人恩將仇報,一個現實版“農夫與蛇”。

諷刺的是,1959年,在美國的撐腰下逐漸復蘇的日本,頒佈了一項《關於未歸還者的特別措施法》的法令,明文規定對於那些未及時回國而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一律默認為戰時死亡,取消戶籍已經日本國籍。

中國人以德報怨,日本人恩將仇報,一個現實版“農夫與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