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初中前,這5條家規父母越早立越好,誰看誰受益!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而每位元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卻不盡相同。

有的人愛孩子是給他最好的條件, 盡可能滿足所有要求;還有的人是替孩子做所有事, 幫他解決成長道路中的一切挫折和坎坷。

在我看來, 愛孩子既要給他寬鬆的生長環境, 讓他無拘無束的成長;也要在適當的時候狠下心, 給他點“顏色”, 不能讓他失了規矩, 變成人們口中的“熊孩子”。

孔子雲:少成若天性, 習慣成自然。 幼時形成的品質, 往往會根深蒂固, 影響人的一生, 現在自己不教好孩子, 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教訓孩子的。

我在兒子三歲之後, 為他定制了十六條家規, 當他偶有觸犯, 我便會不顧“情面”, 用各種“有趣”的方式懲罰。

經過一段時間後, 兒子漸漸學會了在規則規定的範圍之內, 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遊戲。

下面就是我家“十六條家規”的內容, 僅供大家參考。 (不僅有約束孩子的,

還有對家長的要求:)

餐桌家規:

1、上學期間每天早晨6:40起床吃早飯, 學習才能精力旺盛、效率倍增。

2、每天每頓飯都要固定吃, 不想吃飯也行, 過時不候, 餓著等下一頓。

3、飯前半小時不可以吃零食, 影響正餐營養吸收。

4、咳嗽打噴嚏要先蓋住嘴巴以免影響他人。

睡前家規:

5、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天氣特別熱除外)。

6、上學(含輔導班)期間, 晚上最晚9:00上床睡覺。 節假日、雙休日期間可後延1小時(生病、太勞累等情況除外)。

7、睡前半小時不可以玩手機, 影響睡眠品質和時間。

作業家規:

8、上學期間, 孩子每晚作業由父母審定認為好的, 每次獎勵2分鐘電腦時間。 表現差的(如書寫不認真、錯題太多等), 每次減少5分鐘電腦時間。

9、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每發現一次不好表現,

從電腦時間中扣除2分鐘, 連續3次犯同一問題, 要加倍扣除。 發現表現好的, 一次加2分鐘電腦時間。

10、孩子做作業期間, 其他人禁止看電視。

出門家規:

11、要待人有禮, 常說請、謝謝, 哪怕是對父母和服務員阿姨。

12、不能闖紅燈, 坐車必須綁安全帶。 再不舒服不願意也得遵守。

13、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想看想玩需要事先 徵求許可, 耐心排隊, 不可以隨意插隊。

14、錯事要勇敢面對, 該道歉就道歉。 如果他人冒犯你也要有勇氣說不, 去制止。

生活家規:

15、禁止在家中大聲吵鬧喧嘩, 不准說髒話。

16、孩子要做的家務有:幫父母乾飯前準備工作、洗碗筷、洗衣服、衛生清掃等;還要洗自己的內衣、襪子, 整理自己的書桌房間。

2~6歲是孩子秩序行為發展的關鍵期, 父母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懂規矩, 6歲以後的孩子也可以進行對照借鑒, 畢竟家規的制定是改變壞習慣的好方法。

許多規則的建立都是一步一步的加強, 而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完成的, 孩子的行為規矩還真的需要家長付出許多心力去引導,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幫助孩子學規矩, 家長還要注意這些

規矩要清晰明確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自控力都是有限的, 複雜的規矩很難遵守, 所以, 家長制定的規矩一定要清晰, 明確。 要從簡單的規矩教起, 如認真吃飯, 按時睡覺等等。

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矩

教孩子規矩, 不能今天執行了, 明天因為懶就放縱了孩子, 家長要有耐心, 能始終如一的堅持下來, 昨天這樣, 今天也這樣, 在家裡這樣, 在外面也是這樣。

同時, 也不因為孩子鬧情緒就輕易改規矩, 還是要溫柔而堅定的執行下去。

家長要做好榜樣

你對孩子說要遵守諾言, 卻忘了跟孩子約好的遊樂場;你說要禮貌待人, 轉身卻因為一點小事找服務員麻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行為舉止,有良好的情緒控制,孩子通常也更容易學會這些。

家長態度要保持一致

教育孩子最忌諱家長態度不一致,特別是隔代之間,不僅影響父母威信,還很難達到教育效果。

所以家長之間要做好溝通,對孩子的教養保持一致,這樣孩子瞭解到的規矩是一致的,會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效果。

我堅信,世上從來就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

在規則之下的自由探索,才符合社會的標準,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根本的修身方式。小小的孩子不懂得這些道理,因此需要家長從細節處耐心的持之以恆的引導。

我們愛孩子,但不溺愛。我們給孩子探索的自由,也制定明確的規則界定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小樹苗才不會長歪掉。每一個規則的制定和遵守,都有愛和鼓勵作為支撐以內化為自律,而不是強制。

規則與自由的統一和協調,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有智慧的愛,負責任的愛,能滋養他們一生的愛。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行為舉止,有良好的情緒控制,孩子通常也更容易學會這些。

家長態度要保持一致

教育孩子最忌諱家長態度不一致,特別是隔代之間,不僅影響父母威信,還很難達到教育效果。

所以家長之間要做好溝通,對孩子的教養保持一致,這樣孩子瞭解到的規矩是一致的,會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效果。

我堅信,世上從來就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

在規則之下的自由探索,才符合社會的標準,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根本的修身方式。小小的孩子不懂得這些道理,因此需要家長從細節處耐心的持之以恆的引導。

我們愛孩子,但不溺愛。我們給孩子探索的自由,也制定明確的規則界定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小樹苗才不會長歪掉。每一個規則的制定和遵守,都有愛和鼓勵作為支撐以內化為自律,而不是強制。

規則與自由的統一和協調,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有智慧的愛,負責任的愛,能滋養他們一生的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