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還在責打孩子的爸媽看過來?

最近在寶媽育兒群裡面交流到底要不要打孩子?

聽見了一位寶媽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心情特別的煩躁,

總是愛發火,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大聲的呵斥他, 如果不管用, 我甚至還會動手打他, 沒次打完了他我就特後悔, 我也知道孩子小, 不該打, 但是我真的控制不住, 現在孩子才14個月, 我都害怕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陰影, 可是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呢?就像最近吧, 孩子拉肚子了, 醫生說先不讓他吃奶粉, 吃一些粥, 可是不管怎麼喂他就是不張嘴, 勉強喂了一口還吐出來就不吃, 最後乾脆就用手推碗, 碗掉地上了, 我氣的不行, 就打了他, 打完了他我就一個人做在沙發上哭了。 ”

其實我們身邊很多寶媽都遇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調皮的時候氣急敗壞地想打孩子, 可打完孩子以後又難過自己怎麼可以下手打孩子呢?擔憂孩子會不會和我不親了?擔心孩子有沒有被打疼?其實免除這些擔憂,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孩子, 永遠不要, 不管是打哪裡, 手也好, 屁股也好。

下面有這麼一個例子, 它用另外的辦法來代替打孩子, 既糾正了孩子的錯誤行為, 又讓孩子免受上的痛楚。

勞琳調皮得像猴子一樣, 是我們家裡的搗蛋鬼, 她總是喜歡爬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上面去。 一天, 瑪莎走進廚房裡, 只見2歲不到的勞琳正站在櫥櫃的頂上, 擺弄著調味瓶的架子(如果沒有其他人介入的話, 她在冒險活動中幾乎從來沒有爬到過這麼高的地方)。

瑪莎(勞琳的母親)馬上條件反射般地沖了過去, 她一隻手揮向勞琳的屁股, 另一隻手攔腰抱住了她的身體, 堅決、迅速地把她從櫥櫃的頂部抱了下來, 這讓她們倆都吃了一驚, 同時瑪莎嘴裡還說著“多危險!你應該待在下麵!”以及諸如此類的話。

勞琳當時恰巧光著小屁股, 所以媽媽迅速而有力的手讓她光著的屁股稍稍有了一點疼痛, 勞琳緊緊地盯著瑪莎,

想從媽媽的身體語言中覺察出媽媽是否很憤怒, 或者有沒有想要打她的意思, 結果她什麼也沒發現, 因此她把媽媽將她從櫥櫃頂上抱下來的舉動理解為是要保護她和糾正她, 而不是要責罰她, 於是她停止了反抗和叫嚷。

瑪莎出手做出的行動給勞琳帶來的是引導, 而不是疼痛。 媽媽抱她下來的堅定和迅速肯定在勞琳的腦海裡留下了印象, 勞琳再一次認識到瑪莎是家長, 而她自己是個孩子。 對勞琳來說, 瑪莎比她高大並不是一種威脅, 而是一種安全保護(“媽媽能夠救助我是因為媽媽又高又大”), 儘管這種救助活動限制了勞琳的自由, 常常會讓勞琳產生挫敗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應該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父母是處於支配地位的人,

這一點相當重要。 你只有採取切實的行動, 才能讓年幼的孩子充分地產生這種印象, 單憑口頭上說說是不會有用的。

不能打孩子的理由

1、打孩子讓孩子模仿打人。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經常打他家的兒子, 直到這位爸爸看見三歲的兒子毆打一歲的女兒時說的一句“我只是模仿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就是經常打人”。爸爸聽完以後此次再也不打孩子。孩子的模仿力極強,不要讓他有模仿打人的機會就是做到從來不用打他們。

威廉·西爾斯博士告訴我們: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

2、打孩子影響父母和孩子的親情

這個很容易理解,誰喜歡和一個天天責打自己的人親近呢?孩子當然也理解這個道理。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和孩子培養一定的關係已經相當不容易,你還在破壞這種和諧感,無異於自找麻煩。

尤其是單親家庭中,父母離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無法修補,儘管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厚道、達觀,能夠很快地恢復過來,似乎身心完全沒有受到消極的影響,但是另外的一些孩子是很難在父母的責打之下感受到父母之愛的。

雖然打屁股看起來好像能夠讓孩子不敢再去重複錯誤的行為,卻更有可能使孩子對打他的人產生懼怕。

3、打孩子會讓孩子的錯誤行為惡性循環

我們為什麼要打孩子?很多爸媽都會說為了制止他的錯誤行為啊?可真能達到那樣的目的麼?

育兒專家對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做過調查,調查顯示,被責打的孩子,記住的是自己被責打時的羞辱和疼痛,而壓根忘記了自己是因為什麼被責打,對於年齡尚小的寶寶尤為為甚。

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父母會誤以為他們是不長記性,變本加厲的責打孩子,孩子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這樣一來,惡性循環並形成了。並造成下麵一條的惡果。

4. 打孩子會演變成虐待孩子

舉個例子,一個剛學走路的寶寶去碰電視櫃上面的花瓶,你輕輕地打了一下他的小手,示意他不能碰。但他沒有理會繼續碰,你加大力度稍微用勁又打了一下他的小手。孩子沒有反應,繼續碰花瓶,你忍無可忍,變本加厲重重地打了他的手。這樣一來,你和孩子之間就變成了誰力氣大的遊戲,弱小的孩子哪裡能抵過你的重拳。

要是孩子還仍舊不理會你,你要怎麼辦?會不會一次打得比一次重,直到孩子手痛得沒辦法再繼續“違抗你”?開始進行體罰的危險首先就在於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拿出更有力的武器。最後,拳頭會代替巴掌,皮帶會代替細軟的鞭子,木頭勺子會代替卷著的報紙。一開始看起來無害的責罰逐漸就升級成了對孩子的虐待。體罰實際上是虐待孩子的前奏,為虐待孩子創造了條件。那些習慣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會傾向于越來越重地責罰孩子,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時不由自主地立刻就實施起了體罰手段。

5、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痛苦的回憶

人們往往更容易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而快樂的事卻比較容易淡忘。

聽過我一個好朋友說過自己的故事。我的好朋友雖然生活在一個全家呵護的大家庭中,可他對童年的回憶仍舊是爺爺拿著柳樹枝舞動著抽在他身上的情景。他告訴我,他小時候做錯事情之後,他爺爺就會用鞭子打他,並把他趕到自己的房間裡去。他到現在還討厭看見柳樹枝,因為看見它就想起爺爺拿起柳樹枝抽打他屁股的疼痛,火辣辣,打在身上,更是打在心裡,永遠忘不了。

儘管我的朋友確實是成長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裡,但是他沒有記住快樂的幸福時光,反而記得了挨鞭子打的諸多細節。

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的記憶當中充滿數以百計、乃至數以千計的愉快情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挨打的不愉快的記憶會嚴重地排斥那些快樂的記憶。

替代打孩子的方法tips

多多瞭解孩子。很多家長抱怨忙忙忙,哪裡有時間管孩子,可不要忘記你忙著賺錢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麼,要是你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精神世界,賺那麼多的錢,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麼。多瞭解孩子,發現他不聽話的蛛絲馬跡,正確引導,並扼殺在搖籃中。

耐心傾聽孩子。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自己的孩子,應該冷靜地聆聽孩子的傾訴,深刻瞭解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自己要怎麼才能幫助他,而不是責怪他,這樣你們的親子關係會更永固,遇到麻煩的孩子也會更加相信你。

誇獎讚美自己的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弄乾淨了自己的房間,幹得不錯!”“那是一個很好的決定”或者“我喜歡你在這幅畫中用了多種顏色”。孩子會看得出你的誇獎是真誠的,因為你努力地使自己對他的誇獎明確、具體,這表明你在關心他。

尊重孩子,為孩子提供多種選擇。“你想先穿上睡衣還是先刷牙?”“是穿紅襯衫還是穿藍襯衫?”要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地對孩子說話。孩子年紀越小,你對他說的話就應該越簡短。必須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們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向3歲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那樣做?”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你可以試一試換一種說法:“我們來談談你做的事情。”

對孩子說話要符合社交禮貌。即使是2歲的孩子也會明白“請”字的意思。你應該希望你的孩子講禮貌,孩子們不應該認為禮貌是可有可無的。因此,你希望孩子們用什麼方式與你說話,你就必須在與他們說話時首先採用這種方式。

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叫喊得越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地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只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你和他一般見識,那麼你就要面對雙倍的怒氣。在他面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復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的稟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為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提出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做是嘮叨。

家長應該謹記,不要在盛怒之中打孩子。

如果你總是怒氣衝衝,習慣於衝動地打人,那你應該認識到你很可能會虐待性地、危險地打孩子的屁股。有些孩子會老是去觸發大人身上的“怒氣開關”,而有些大人身上有著許多非常敏感的怒氣開關。

在你打了孩子的屁股之後,應該檢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你打孩子的屁股是為了懲罰孩子,還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到底是誰應該被打屁股?是你自己,還是孩子?

調查:你打過孩子麼?

希望家長能夠認真嚴肅對待責打孩子的問題,

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這裡有實用育兒乾貨,

這裡有科學育兒理念。

還有親子遊玩攻略,

禾小禾( ID:hhmm026),

為你在育兒路上排憂解難,

勵志和寶寶媽媽共同成長^^^

我的爸爸就是經常打人”。爸爸聽完以後此次再也不打孩子。孩子的模仿力極強,不要讓他有模仿打人的機會就是做到從來不用打他們。

威廉·西爾斯博士告訴我們: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

2、打孩子影響父母和孩子的親情

這個很容易理解,誰喜歡和一個天天責打自己的人親近呢?孩子當然也理解這個道理。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和孩子培養一定的關係已經相當不容易,你還在破壞這種和諧感,無異於自找麻煩。

尤其是單親家庭中,父母離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無法修補,儘管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厚道、達觀,能夠很快地恢復過來,似乎身心完全沒有受到消極的影響,但是另外的一些孩子是很難在父母的責打之下感受到父母之愛的。

雖然打屁股看起來好像能夠讓孩子不敢再去重複錯誤的行為,卻更有可能使孩子對打他的人產生懼怕。

3、打孩子會讓孩子的錯誤行為惡性循環

我們為什麼要打孩子?很多爸媽都會說為了制止他的錯誤行為啊?可真能達到那樣的目的麼?

育兒專家對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做過調查,調查顯示,被責打的孩子,記住的是自己被責打時的羞辱和疼痛,而壓根忘記了自己是因為什麼被責打,對於年齡尚小的寶寶尤為為甚。

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父母會誤以為他們是不長記性,變本加厲的責打孩子,孩子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這樣一來,惡性循環並形成了。並造成下麵一條的惡果。

4. 打孩子會演變成虐待孩子

舉個例子,一個剛學走路的寶寶去碰電視櫃上面的花瓶,你輕輕地打了一下他的小手,示意他不能碰。但他沒有理會繼續碰,你加大力度稍微用勁又打了一下他的小手。孩子沒有反應,繼續碰花瓶,你忍無可忍,變本加厲重重地打了他的手。這樣一來,你和孩子之間就變成了誰力氣大的遊戲,弱小的孩子哪裡能抵過你的重拳。

要是孩子還仍舊不理會你,你要怎麼辦?會不會一次打得比一次重,直到孩子手痛得沒辦法再繼續“違抗你”?開始進行體罰的危險首先就在於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拿出更有力的武器。最後,拳頭會代替巴掌,皮帶會代替細軟的鞭子,木頭勺子會代替卷著的報紙。一開始看起來無害的責罰逐漸就升級成了對孩子的虐待。體罰實際上是虐待孩子的前奏,為虐待孩子創造了條件。那些習慣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會傾向于越來越重地責罰孩子,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時不由自主地立刻就實施起了體罰手段。

5、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痛苦的回憶

人們往往更容易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而快樂的事卻比較容易淡忘。

聽過我一個好朋友說過自己的故事。我的好朋友雖然生活在一個全家呵護的大家庭中,可他對童年的回憶仍舊是爺爺拿著柳樹枝舞動著抽在他身上的情景。他告訴我,他小時候做錯事情之後,他爺爺就會用鞭子打他,並把他趕到自己的房間裡去。他到現在還討厭看見柳樹枝,因為看見它就想起爺爺拿起柳樹枝抽打他屁股的疼痛,火辣辣,打在身上,更是打在心裡,永遠忘不了。

儘管我的朋友確實是成長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裡,但是他沒有記住快樂的幸福時光,反而記得了挨鞭子打的諸多細節。

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的記憶當中充滿數以百計、乃至數以千計的愉快情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挨打的不愉快的記憶會嚴重地排斥那些快樂的記憶。

替代打孩子的方法tips

多多瞭解孩子。很多家長抱怨忙忙忙,哪裡有時間管孩子,可不要忘記你忙著賺錢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麼,要是你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精神世界,賺那麼多的錢,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麼。多瞭解孩子,發現他不聽話的蛛絲馬跡,正確引導,並扼殺在搖籃中。

耐心傾聽孩子。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自己的孩子,應該冷靜地聆聽孩子的傾訴,深刻瞭解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自己要怎麼才能幫助他,而不是責怪他,這樣你們的親子關係會更永固,遇到麻煩的孩子也會更加相信你。

誇獎讚美自己的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弄乾淨了自己的房間,幹得不錯!”“那是一個很好的決定”或者“我喜歡你在這幅畫中用了多種顏色”。孩子會看得出你的誇獎是真誠的,因為你努力地使自己對他的誇獎明確、具體,這表明你在關心他。

尊重孩子,為孩子提供多種選擇。“你想先穿上睡衣還是先刷牙?”“是穿紅襯衫還是穿藍襯衫?”要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地對孩子說話。孩子年紀越小,你對他說的話就應該越簡短。必須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們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向3歲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那樣做?”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你可以試一試換一種說法:“我們來談談你做的事情。”

對孩子說話要符合社交禮貌。即使是2歲的孩子也會明白“請”字的意思。你應該希望你的孩子講禮貌,孩子們不應該認為禮貌是可有可無的。因此,你希望孩子們用什麼方式與你說話,你就必須在與他們說話時首先採用這種方式。

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叫喊得越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地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只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你和他一般見識,那麼你就要面對雙倍的怒氣。在他面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復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的稟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為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提出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做是嘮叨。

家長應該謹記,不要在盛怒之中打孩子。

如果你總是怒氣衝衝,習慣於衝動地打人,那你應該認識到你很可能會虐待性地、危險地打孩子的屁股。有些孩子會老是去觸發大人身上的“怒氣開關”,而有些大人身上有著許多非常敏感的怒氣開關。

在你打了孩子的屁股之後,應該檢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你打孩子的屁股是為了懲罰孩子,還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到底是誰應該被打屁股?是你自己,還是孩子?

調查:你打過孩子麼?

希望家長能夠認真嚴肅對待責打孩子的問題,

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這裡有實用育兒乾貨,

這裡有科學育兒理念。

還有親子遊玩攻略,

禾小禾( ID:hhmm026),

為你在育兒路上排憂解難,

勵志和寶寶媽媽共同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