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八旬老人自稱是建文帝朱允文後裔,不僅有族譜還有祖先的墓地為證

標題:此人是建文帝朱允炆後人 有族譜為證 甚至還找到祖先墓地!

正文: “人活了大半輩子, 總會想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這便是張振東20多年來的執念, 而這一執著, 竟讓他發現自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後裔!

張振東

張振東, 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人, 已經是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了, 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探索精神。 他曾經頂著30多度的烈日酷暑, 在福臨鎮和青山鋪鎮之間往返十餘次, 也曾走過影珠山、天華山等地, 細心訪問上了年紀的當地村民百余人, 為多年來的尋根問祖收集一點一滴的線索。

張振東老人說, “家族中一直流傳著我們張氏是建文帝朱允炆後人的說法。 ”而族譜, 是家族在歷史中留下的痕跡, 是追根尋祖最重要的東西。 張振東老人拿出了《自源沖張氏族譜》, 上面便有著這樣的記載:“吾族一世祖徳升公, 原住江南句容, 系王候之家, ……六傳至玉榮公,

遭難改徙外家姓, 或謂之張即其後也。 ”以朱元璋的祖父為第二世, 父親為第三世, 朱元璋為第四世, 朱標為第五世, 建文帝朱允炆(即玉榮公)為第六世祖。 而其中提到的一世祖徳升公, 被認為是朱元璋的曾祖父;而玉榮公就是建文帝, 靖難之變之後, 便改姓為張隱藏身份。

古陵園

更重要的是, 《自源沖張氏族譜》裡還有徳升公在金陵的溯源祖墓圖, 地址為江南句容縣北鄉鶴坡。 這與《明史》所記載的“太祖……諱元璋, 字國瑞, 姓朱氏, 先世家沛, 徙句容, 再徙泗州”相符!

當然, 你可以說這只是一家之言, 可能是個巧合。 事實是, 張振東1991年退休後, 便著手研究明朝第一號謎案——建文帝去向之謎。 為此, 他買來各種有關明朝的書籍資料, 一頁頁翻閱琢磨, 也跑遍了各類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

古墓

而在張振東老人保存的《自源沖張氏族譜》中, 有一篇文章為《七世祖思孔公墓碣》, 是一位清朝光緒年間在長沙主政的官員叫廖國璘寫的, 裡面有這樣的記載:“公諱源聰, 字思孔, 號岐山, 亦字秉亮, 勝國遺裔, 遭難改徙外家姓張氏。 皇祖淑文襲五等爵, 其尊奉望公避靖難兵播遷江淮, 貨殖卒業。 公從權度, 積資巨萬, 疲於賦, 走長沙。 ”其中的“源沖“就是由七世祖的名諱“源聰”演化而來的。 也就說明了《七世祖思孔公墓碣》和‘朱’氏的家譜相吻合。 “避靖難兵……走長沙”說明朱允炆兵敗後來到了長沙。

古墓

綜上, 張振東老人自稱“原系朱姓, 乃朱元璋之後朱允炆第21代孫”是的的確確有根據的。

傳說建文帝靖難之變後便隱姓埋名, 過著隱居生活, 而長沙, 很可能就是建文裡隱居的地方!2008年, 激動的張振東老先生來到長沙, 尋訪祖先遺跡。在地圖上,他偶然發現了源沖村(現影珠山村源沖組),聯想到先人或許曾到過這裡,便馬上趕到了長沙縣福臨鎮。他通過走訪家家戶戶,驚訝不已地發現,當地居然有著這樣一個說法:“當地人都說這裡曾經有個落難的皇帝!”張振東老人還發現,當地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名,比如龍坡廟、龍坡裡、九龍庵、九間房、九馬嘴、萬壽宮、鳳凰台、養靜園等,只需看名字,我們便可以想像,這些和皇家必然有著聯繫!張振東老人熱淚盈眶,他相信他的祖先當年就在這裡,而建文帝,就葬在此處!

家譜

這個念頭讓張振東老人振奮不已,不久之後,通過一本本古籍、資料,老人又有了新的發現:“建文帝葬在影珠山前可能曾埋于天華山!”

在長沙縣青山鋪鎮的天華山東側,有一個人跡罕至的“道士坡”,坡中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葬。只見墓葬周圍雜草叢生,兩側各立一岩石,就像是守衛主人的侍衛。這座墓沒有主墓碑,中間約八十公分寬為亂石堆砌,兩邊各有一石碑,其上字跡模糊,左碑上面依稀有“馬公字文建”,右碑則為“胡公諱明建”,加起來恰好是建文!

“墓葬中間無主碑,說明墓主人有難言之隱。”一位當地村民楊再武說道,“小時候就聽長輩說,天華山這兒曾是天子葬身之所,說不定就是建文帝呐。”張振東也認為,這裡便是建文帝最後所葬之地!

尋訪祖先遺跡。在地圖上,他偶然發現了源沖村(現影珠山村源沖組),聯想到先人或許曾到過這裡,便馬上趕到了長沙縣福臨鎮。他通過走訪家家戶戶,驚訝不已地發現,當地居然有著這樣一個說法:“當地人都說這裡曾經有個落難的皇帝!”張振東老人還發現,當地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名,比如龍坡廟、龍坡裡、九龍庵、九間房、九馬嘴、萬壽宮、鳳凰台、養靜園等,只需看名字,我們便可以想像,這些和皇家必然有著聯繫!張振東老人熱淚盈眶,他相信他的祖先當年就在這裡,而建文帝,就葬在此處!

家譜

這個念頭讓張振東老人振奮不已,不久之後,通過一本本古籍、資料,老人又有了新的發現:“建文帝葬在影珠山前可能曾埋于天華山!”

在長沙縣青山鋪鎮的天華山東側,有一個人跡罕至的“道士坡”,坡中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葬。只見墓葬周圍雜草叢生,兩側各立一岩石,就像是守衛主人的侍衛。這座墓沒有主墓碑,中間約八十公分寬為亂石堆砌,兩邊各有一石碑,其上字跡模糊,左碑上面依稀有“馬公字文建”,右碑則為“胡公諱明建”,加起來恰好是建文!

“墓葬中間無主碑,說明墓主人有難言之隱。”一位當地村民楊再武說道,“小時候就聽長輩說,天華山這兒曾是天子葬身之所,說不定就是建文帝呐。”張振東也認為,這裡便是建文帝最後所葬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