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形意拳與“精、氣、神”

點上面關注“功夫之詠春”……

祖國醫學認為, 精、氣、神是生命現象產生及其變化的根本, 人的壽命長短與精氣神的盈虧有直接關係。

所謂“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 也就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從廣義上來說中醫理論中所說的人體內的氣、血、津液, 這些物質統屬“精”的範疇。 《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夫精者, 身之本也”。

歷代中醫學家對精的認識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從來源上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二是從功能上分為臟腑之精和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藏於腎, 即腎乃先天之本;後天之精來源於脾胃, 即脾胃乃後天之本。 脾胃通過飲食水穀並轉化為水穀精微即營養物質, 然後輸送到各個臟腑以充養先天之精, 使之成為生命運動的物質基礎。

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基礎。 腎精不足就可能出現腰膝酸軟、記憶減退, 動作遲緩,

頭昏耳鳴等現象。 東漢張仲景所著《內經》中就有“精氣奪則虛”, “精氣竭絕, 形體毀詛”的論述, 還說到“冬不藏精, 春必病溫”。 由此可見“精”對人體的重要性。

“氣”是我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界現象的一種樸素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氣”是運動著的物質實體。 《黃帝內經》中說到:“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 ”“其細無內, 其大無外。 ”“天複地載, 萬物方生。 ”一切事物又都是“氣”運動的結果。 “人以天地之氣生, 四時之法成”, “天地合氣, 命之曰人”, “氣者, 人之根本也”。 指出, 氣既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 也是人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基礎。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氣有多種表現形式。 其中最基本的稱為“元氣”(又稱真氣), 而元氣又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為藏於腎中的精氣,

另一部分是從肺吸入的空氣和從脾胃吸收運化而來的“水穀精氣”。 中醫理論認為“氣為血之帥, 血為氣之母”。 氣通全身, 血隨氣行, 這一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機體內部陰陽消長轉化的矛盾運動。 通過練功可以使氣暢達, 從而推動血的運行, 實現人體的陰陽平衡, 中醫理論中“氣血通暢, 有病自愈”的理論也早已被人們所認同。

“神”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精、氣、血、津液活動外在表現的高度概括, 是人體生命運動的總稱。 廣義的“神”是指生理、病理反映於體表的特徵和現象。 具體地是指體態、面色、語言、意識、表情、目光等。 人體氣血充盈, 五臟六腑調和, 精力就旺盛, 精神就充沛。 反之, 精氣不足, 臟腑功能不調, 就會出現精神萎靡、腰膝酸軟、面無光澤,

目無神采等症候。 《黃帝內經》中就有“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的理論。

精、氣、神三者有著密切的聯繫。 精能藏氣, 氣能化精, 精能生氣, 氣能生神, 他們之間是互為依存, 互為影響, 互為作用, 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

形意拳作為內家拳注重的是內外兼修, 就是要達到“手、眼、身、法、步”與“精、神、氣、力、功”的結合。 因而, 在練習形意拳的過程中要做到“外練手眼身, 內練精氣神”, 同時還要把養精、調氣、攝神三者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保其精, 精滿則氣壯, 氣壯則神旺, 神旺則身健, 身健則壽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