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畢竟是沒了:古代太監受刑的地方為什麼叫做“蠶室”?

持續了幾千年的太監(宦官)制度是中國古代獨特的宮廷政治制度, 對古代的歷史文化有很深的影響。 清朝滅亡之後, 太監制度也被徹底廢除。 如今人們對古代太監制度也是有很多疑問和誤區的, 比如太監受刑的地方為什麼叫做“蠶室”呢?

“蠶室”最原始的意思和字面一樣, 指的是用來養蠶的房間。 蠶, 特別是家桑蠶, 是一種非常柔弱嬌氣的昆蟲, 只有在溫暖、乾燥、無風的環境中才能吐絲結繭。 因此古代的“蠶室”都要密封防風, 並且在屋中長時間燃燒火焰來保證室內溫暖乾燥。

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和科技水準較低, 因此在當時的醫療水準下, 受傷後的致死率比較高。 而“宮刑”又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法, 早年很多受刑後的太監往往會因為傷口感染引發的併發症而死亡, 這也背離了“宮刑”的本來想要達到的目的。

為了降低感染的幾率, 減少太監們因為受刑後的傷口感染而死亡的數量, 在古代只能將他們安置于比較乾燥溫軟的環境之中, 而溫暖乾燥、密閉無風的“蠶室”是最好的選擇。 著名太監、太史公司馬遷受刑後就被安置在“蠶室”裡養傷。

久而久之, 將受刑後的太監安置在“蠶室”養傷逐漸演變為專門制度。 雖然後來隨著技術水準的發展, 宮中建立了專門安置受刑後太監的場所, 不再借用真的養蠶房間, 但在習慣依然還將這些太監受刑的地方成為“蠶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