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鞋子擦太亮被老師罰,橡皮筋顏色錯了要留堂,英國一所中學被網友噴成了篩子

話說, 大家讀書時

應該有試過因為各種原因

被老師懲罰、下課留堂

比如作業沒寫完, 上課講小話

扯了前面妹子的頭髮, 惹哭了人家

書桌下的垃圾一大堆, 被老師罰搞衛生

這些確實是自己做錯了, 理應被罰

但如果老實告訴你, 你要被關禁閉

因為你上課看了一眼教室的鐘呢?

最近, 英國布里斯托爾的Withywood小鎮裡, 有一所叫Merchants' Academy的中學被人冠上“英國最嚴厲”的學校, 因為學校最近頒佈了一個17頁的“行為準則”, 只要你違反準則, 老師分分鐘把你扔去禁閉室, 或者給你貼標籤!而且有時候理由還非常。 。 。 令人意想不到。

比如一個叫Lauren的14歲姑娘, 有一天她在課室外的樓梯上摔倒了, 扭傷了腳在家休息了好多天。 她的母親就跟學校老師說, 她的摔倒很大原因是學校規定的校鞋不好穿, 她決定不再讓女兒穿校鞋上學。 結果學校老師說, “可以啊, 只要她脖子上隨時都掛著‘我不用穿校鞋’的標籤牌子就行。

(如果學生穿錯了校服, 他們就要戴上這個標籤, 上面寫著“我有24小時的時間來整理我的校服”)

除了這個, 還有女生因為橡皮筋的顏色不對被罰, 天氣太熱學生吃飯時脫掉外套被罰, 上課時看了一眼牆上的時鐘被罰,

鞋子太亮了被罰, 換上老師要求的鞋子碼數卻不對, 比自己的腳要小。 而且禁閉一關就是好幾個小時, 包含了5節課、午休和下課留堂。 有一個小孩哭著說:“再不讓我去上課我就跟不上節奏了!”

為什麼這個學校經常為了一些小細節懲罰學生呢?

因為學校要換校長了!

去年, 學校剛換了新校長Nick Short, 這個人從2008年學校建校以來就在這裡工作, 去年好不容易當上了校長, 結果今年又離職了。 但在他離校的前2周, 他突然頒佈了一個“學生行為準則”!

(穿軍服旁邊的那個男士就是校長了)

這17頁的準則圍繞著一個核心理念:如果某個學生做出了對學習不利的事情, 老師就要糾正他的行為;如果糾正不了, 學生持續做這個行為的話, 就要把他關進小黑屋, 不給他上課、不讓他準時放學。

所以, 什麼樣的行為是對學習不利的呢?根據準則, 學校要求學生在走廊時一定要靠左邊走, 靠右邊就是違規;不能帶多包裝的食物;噴霧也對學習不利, 等等。 但準則不可能把所有的情況都列進去, 所以最後校長給老師們畫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流程圖,

只要按照這個程式, 就能判斷這個學生有沒有犯錯了!

校長Nick Short非常自信地說, 根據他多年的教學經驗, 學生學習效率低就是因為很多小動作太多, 讓他們在課堂上無法集中精力聽講。 為了給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他才制定了這些準則, 他還把準則介紹給了學生的父母, 呼籲大家一起幫助孩子們認真學習。

“我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 ‘行為準則’頒佈以後被關進小黑屋的學生數量在不斷下降, 證明我們的準則是有效的, 學生們越來越乖啦!”

(校長和學生的擺拍宣傳照=。=)

但家長們卻不這麼認為。。。

“行為準則”實施的這一個月裡,無數家長投訴“我們家孩子竟然會因為這些奇奇怪怪的理由被關小黑屋?!”腳扭傷的那個學生家長憤怒的表示,讓自己家女兒天天戴著“不用穿校鞋”的標籤上課是幾個意思?別人會怎麼看Lauren?這簡直就是一種羞辱,我以為只有納粹黨會給人貼標籤!

鞋子太亮被罰的學生家長也說,自己家就只夠錢買黑色亮皮鞋,沒錢買別的了,學校不能因為這樣就懲罰學生啊!在英國,孩子的校服都是要自己去店裡買的,而且一套還不便宜,有的幾百英鎊,所以家裡窮的家長可能會買別人二手的校服,更不會為孩子多買校鞋。

(Lauren和她的母親)

當然,校長也是有支持者的!支持校長的家長認為,有的父母就喜歡嘰嘰喳喳的挑刺,嚴格要求學生們不好嗎?讓他們乖乖學習不為其他事分心不好嗎?兩派現在爭論不休,但網友卻一邊倒,紛紛指責學校“真是變態”。。。

“我一般都是支持學校的,但因為鞋子太亮就懲罰學生?這學校有病吧?”

“我7歲時有一個很獨裁的老師,我現在40歲了,那個女人的行為摧毀了我這一輩子的自信。我從一個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的人變成一個哪都不敢去的學生,我自認為我是個很乖巧的學生,但她能給每個學生挑刺。紀律是很重要,但拿這些荒謬的理由懲罰學生只會百害無一利。特別是那個‘鞋子太亮’的,你們在逗我嗎?”

“又一個濫用職權的方法”

“鞋子太亮?WTF?”

在國外,老師、學生和家長這三方起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有時候和我們國內的醫患關係一樣嚴重,有的老師走在街上還會被學生打!當然,這三方憤怒肯定都有各自的理由。

首先是學生,他們年輕氣盛,又處於叛逆期,所以他們經常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奇葩”老師,有些老師確實也太過嚴格:

“我高三時一個老師突然倒地心臟停止跳動。有個學生立馬打911,結果事後他被學校開除了,因為根據學校的政策只有管理員才可以決定報不報警。”

“下課了才能去廁所,其他時間堅決不允許!”

“中學時學校規定學生不能擊掌,被發現了就要留堂。”

“我讀的是那種超級極保守的關島浸會高中,被罰的事情可多了:頭髮太“硬”,耶誕節唱流行歌曲,帶熱門電影的DVD回學校。後來我被學校開除了,因為同學舉報我在朋友的聚會上喝酒。臥槽,我當時已經18了好麼?已達到法定喝酒年齡!”

國外的家長又為什麼會和學校起衝突呢?他們的理由和國內有些不一樣,他們認為老師不能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國外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開拓思維,所以他們有小班教學,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只有20幾個,因為這樣老師就能顧及每一個學生,這也是國外學校吸引國內家長的原因。

但當家長們發現老師並沒有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態度平平時,家長就會不開心了,只要老師一懲罰學生,家長就認定是老師有偏見,這對孩子很不利。其實,老師和家長認識的偏差是因為他們的出發點與視覺不同。

很多時候,老師只能看到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一面,家長看到的卻是學生下課後自由活動的一面,兩者看到孩子的時間和表現不同,自然看法也不同,所以當老師沒有發現孩子的某些能力、或者因為一些家長覺得只是小事的錯誤懲罰學生,家長自然而然地感到不滿,其實這之間多多少少是有些誤解。

至於老師這邊,英國另一所學校的校長從自己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家長口中的“變態學校”其實都是家長們的誤解。

位於倫敦北部的米凱拉社區學校,也是一所校規超級嚴格的學校,嚴到在當地都赫赫有名,嚴到天天有人在網上罵校長。但是校長Katharine Birbalsingh卻說,真正給她壓力的不是學校裡的學生,而是學校外的人。

Katharine經常能收到謾駡的郵件,有的家長詛咒她得癌症,有的人罵她有種族歧視,不尊重有膚色的學生,但她完全沒有過這種想法。校長說每天都要應付這些郵件,其實她挺難受的,感情和心理上都受打擊,只是她作為校長必須要堅強起來,一一回復。

(校長Katharine Birbalsingh)

對於校規嚴格這事,Katharine和Nick Short一樣覺得這些都是必須的。在米凱拉社區學校,學生看到地上有一顆葡萄都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裡,但要是在其他學校,學生可能直接踩過去就不管了。Katharine說嚴格的校規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更加尊重老師和學校。

在學校的走廊裡,沒有一個學生講話,大家都安靜地排好隊,有秩序地去下一個教室。這場景看起來也是怪嚇人的,但校長說學生們最愛打架的場所就是走廊了,而且開端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挑釁。所以校規裡要求學生走廊上不准講話,結果學校還真的再也沒有人打架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看起來荒謬的校規其實也有充分的理由,比如“沒帶筆就要下課留堂”,是因為米凱拉社區學校會給每一個學生髮筆,而且學校外面也有一個每天都打折的文具店,家長送孩子上學時都能看到店外放著個牌子提醒家長和學生帶筆回校。諸如這樣的“誤解”還有很多,大家看到的只是學校的變態校規,卻沒有瞭解到背後的實情。

除了校規,Katharine還說家長不支持學校的教學理念。英國絕大部分老師認為,自己知道的知識不一定比孩子多,所以老師要“指導”,而不是“教導”,關係更為平等。但在Katharine的學校,老師直接傳授知識,並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和家長,懂得感激。為了讓家長理解學校,校長還曾舉辦了“開放日”讓家長入校參觀,但效果還是甚微。

學生不尊重老師、自由散漫,在英國的課堂裡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BBC之前拍了一部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裡面的學生在課堂上化妝、聊天、玩手機,就是不聽老師講課,都快把幾個中國老師給逼瘋了。。。所以說,國外的課堂不一定很好,國內的教育也有自身的優點,至少老師能鎮得住學生!

(BBC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上課氛圍簡直是一團糟)

老師、學生、家長

這三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立場

衝突肯定是難免的

重要的是如何調節關係

艾瑪姐認為

家長和老師應該好好溝通

一起引導孩子專心學習

而不是互相猜忌、鄙視

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老師

外加不適應國外的環境

成績只能一落千丈

“Turning Conflicts Into Partnerships”

這是老師和家長的必修課

希望你們能掌握方法

在國外的課堂裡學到真本領~

(校長和學生的擺拍宣傳照=。=)

但家長們卻不這麼認為。。。

“行為準則”實施的這一個月裡,無數家長投訴“我們家孩子竟然會因為這些奇奇怪怪的理由被關小黑屋?!”腳扭傷的那個學生家長憤怒的表示,讓自己家女兒天天戴著“不用穿校鞋”的標籤上課是幾個意思?別人會怎麼看Lauren?這簡直就是一種羞辱,我以為只有納粹黨會給人貼標籤!

鞋子太亮被罰的學生家長也說,自己家就只夠錢買黑色亮皮鞋,沒錢買別的了,學校不能因為這樣就懲罰學生啊!在英國,孩子的校服都是要自己去店裡買的,而且一套還不便宜,有的幾百英鎊,所以家裡窮的家長可能會買別人二手的校服,更不會為孩子多買校鞋。

(Lauren和她的母親)

當然,校長也是有支持者的!支持校長的家長認為,有的父母就喜歡嘰嘰喳喳的挑刺,嚴格要求學生們不好嗎?讓他們乖乖學習不為其他事分心不好嗎?兩派現在爭論不休,但網友卻一邊倒,紛紛指責學校“真是變態”。。。

“我一般都是支持學校的,但因為鞋子太亮就懲罰學生?這學校有病吧?”

“我7歲時有一個很獨裁的老師,我現在40歲了,那個女人的行為摧毀了我這一輩子的自信。我從一個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的人變成一個哪都不敢去的學生,我自認為我是個很乖巧的學生,但她能給每個學生挑刺。紀律是很重要,但拿這些荒謬的理由懲罰學生只會百害無一利。特別是那個‘鞋子太亮’的,你們在逗我嗎?”

“又一個濫用職權的方法”

“鞋子太亮?WTF?”

在國外,老師、學生和家長這三方起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有時候和我們國內的醫患關係一樣嚴重,有的老師走在街上還會被學生打!當然,這三方憤怒肯定都有各自的理由。

首先是學生,他們年輕氣盛,又處於叛逆期,所以他們經常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奇葩”老師,有些老師確實也太過嚴格:

“我高三時一個老師突然倒地心臟停止跳動。有個學生立馬打911,結果事後他被學校開除了,因為根據學校的政策只有管理員才可以決定報不報警。”

“下課了才能去廁所,其他時間堅決不允許!”

“中學時學校規定學生不能擊掌,被發現了就要留堂。”

“我讀的是那種超級極保守的關島浸會高中,被罰的事情可多了:頭髮太“硬”,耶誕節唱流行歌曲,帶熱門電影的DVD回學校。後來我被學校開除了,因為同學舉報我在朋友的聚會上喝酒。臥槽,我當時已經18了好麼?已達到法定喝酒年齡!”

國外的家長又為什麼會和學校起衝突呢?他們的理由和國內有些不一樣,他們認為老師不能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國外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開拓思維,所以他們有小班教學,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只有20幾個,因為這樣老師就能顧及每一個學生,這也是國外學校吸引國內家長的原因。

但當家長們發現老師並沒有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態度平平時,家長就會不開心了,只要老師一懲罰學生,家長就認定是老師有偏見,這對孩子很不利。其實,老師和家長認識的偏差是因為他們的出發點與視覺不同。

很多時候,老師只能看到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一面,家長看到的卻是學生下課後自由活動的一面,兩者看到孩子的時間和表現不同,自然看法也不同,所以當老師沒有發現孩子的某些能力、或者因為一些家長覺得只是小事的錯誤懲罰學生,家長自然而然地感到不滿,其實這之間多多少少是有些誤解。

至於老師這邊,英國另一所學校的校長從自己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家長口中的“變態學校”其實都是家長們的誤解。

位於倫敦北部的米凱拉社區學校,也是一所校規超級嚴格的學校,嚴到在當地都赫赫有名,嚴到天天有人在網上罵校長。但是校長Katharine Birbalsingh卻說,真正給她壓力的不是學校裡的學生,而是學校外的人。

Katharine經常能收到謾駡的郵件,有的家長詛咒她得癌症,有的人罵她有種族歧視,不尊重有膚色的學生,但她完全沒有過這種想法。校長說每天都要應付這些郵件,其實她挺難受的,感情和心理上都受打擊,只是她作為校長必須要堅強起來,一一回復。

(校長Katharine Birbalsingh)

對於校規嚴格這事,Katharine和Nick Short一樣覺得這些都是必須的。在米凱拉社區學校,學生看到地上有一顆葡萄都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裡,但要是在其他學校,學生可能直接踩過去就不管了。Katharine說嚴格的校規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更加尊重老師和學校。

在學校的走廊裡,沒有一個學生講話,大家都安靜地排好隊,有秩序地去下一個教室。這場景看起來也是怪嚇人的,但校長說學生們最愛打架的場所就是走廊了,而且開端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挑釁。所以校規裡要求學生走廊上不准講話,結果學校還真的再也沒有人打架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看起來荒謬的校規其實也有充分的理由,比如“沒帶筆就要下課留堂”,是因為米凱拉社區學校會給每一個學生髮筆,而且學校外面也有一個每天都打折的文具店,家長送孩子上學時都能看到店外放著個牌子提醒家長和學生帶筆回校。諸如這樣的“誤解”還有很多,大家看到的只是學校的變態校規,卻沒有瞭解到背後的實情。

除了校規,Katharine還說家長不支持學校的教學理念。英國絕大部分老師認為,自己知道的知識不一定比孩子多,所以老師要“指導”,而不是“教導”,關係更為平等。但在Katharine的學校,老師直接傳授知識,並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和家長,懂得感激。為了讓家長理解學校,校長還曾舉辦了“開放日”讓家長入校參觀,但效果還是甚微。

學生不尊重老師、自由散漫,在英國的課堂裡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BBC之前拍了一部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裡面的學生在課堂上化妝、聊天、玩手機,就是不聽老師講課,都快把幾個中國老師給逼瘋了。。。所以說,國外的課堂不一定很好,國內的教育也有自身的優點,至少老師能鎮得住學生!

(BBC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上課氛圍簡直是一團糟)

老師、學生、家長

這三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立場

衝突肯定是難免的

重要的是如何調節關係

艾瑪姐認為

家長和老師應該好好溝通

一起引導孩子專心學習

而不是互相猜忌、鄙視

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老師

外加不適應國外的環境

成績只能一落千丈

“Turning Conflicts Into Partnerships”

這是老師和家長的必修課

希望你們能掌握方法

在國外的課堂裡學到真本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