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智多星吳用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宋江有一點比他強太多!

文:白馬晉一

(《脫水滸的秀》系列, 第5篇)

【一】

吳用這個人的原始職業, 應為鄉間私塾的代課教師。 按現在話講, 民辦學校的編外教師。 這在原著裡他的初次亮相, 就已經清楚交待了。

吳用的個人首秀, 其實是在捕頭雷橫和流民劉唐的一場纏鬥中。 “掣兩條銅鏈, 叫道:你們兩個好漢且不要鬥, 我看了多時, 權且歇一歇, 我有話說。 便把銅鏈就中一隔, 兩個都收住了樸刀, 跳出圈子外來, 立住了腳。 ”

看得出來, 吳用並非完全的斯文書生。 書生多是手持紙扇, 清秀衣冠。 而此君卻手操兩條銅鏈, 立於兩位纏鬥的壯漢中間,

大喝STOP。 這頗有幾分江湖的氣端。

也正因如此, 當吳用從晁蓋處聽聞“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 送上東京, 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的訊息, 心中已知大概。 甚至, 主動參與到後續的打劫計畫中, 出謀劃策。

【二】

江湖痞氣的人, 當然不算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誠如吳用照面晁蓋, 為了和這位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的保正(相當於鄉長)套近乎。 “(吳用)還至書齋, 掛了銅鏈在書房裡, 分付主人家道:學生來時, 說道先生今日有幹, 權放一日假。 ”

其實也就是曠課!

對此行為, 原著也出詩相諷道, “只愛雄談偕義士, 豈甘枯坐伴兒曹。 放他眾鳥籠中出, 許爾群蛙野外跳。 自是先生多好動, 學生歡喜主人焦。 ”

瞧瞧, 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家長們急壞了。

當然, 這也可見吳用的抱負。 他絕不僅僅只是甘當一位鄉村編外教師, 或不得志的文人。 他要借難得的同江湖大哥晁蓋結識的機會, 主動要打入這個圈子!幹一個大票!

爾後, 梁山聚義堂上, 竭力策劃火拼同為文人的王倫, 更將“文人多相輕、背後捅一刀”演繹到了絕倫。

當然, 吳用在既成小圈子裡的實現價值感的訴求, 也暴露無遺。

【三】

其實, 宋王朝的文人, 是很好玩。

他們的野心抱負, 在整個宋王朝, 卻是極其吊詭的存在。 或是可愛並可恨的一幫人。

說可愛, 大概這個時代的文人多有抱負的,

讀一些迂腐的四書五經, 更遑論上馬殺敵, 卻要一個勁的指點江山。 按現代話講, 就是高級的“鍵盤俠”。 “鍵盤俠”也罷, 但實難稱君子。 如孔夫子曾言, “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 又言,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其實意思都差不多, 即君子從不結黨營私, 那是小人幹的事。 但文人從來自詡君子, 卻最喜拉幫結派。 即便標榜聖潔為公如王安石者, 另一個身份, 卻又是結黨相爭的一班子文人的魁首了。

這其實稍有可恨。

但可恨的, 還不止這些。

【四】

宋史上有一個切實案例。

“華州有二生張、吳者, 俱困場屋, 薄游不得志, 聞元昊有意窺中國, 遂叛往, 以策幹之, 元昊大悅, 日尊寵用事, 凡夏國立國規模, 入寇方略, 多二人教之。 ”

載中的元昊, 即為李元昊,

北宋鄰邦西夏國的開國皇帝(黨項族)。 而“華州有二生張、吳者”, 即為張元、吳昊。 這兩個人, 本是久試不第的書生, 自恃胸中有些文韜武略, 就想著參與國是。 有抱負, 這是好事嘛。 但宋廷對於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書生, 其實也不太重視。 屢次碰壁, 二人有如憤怒的小鳥, 連袂叛逃到了西夏。 李元昊呢, 夷邦蠻族, 文化層次本就不高, 見文化人相投, 自然高興啦, 大腿一拍, 嘿, 哥們, 我要的就是你。 不用說, 加以器用。

而張、吳兩書生, 還真非紙上談兵之輩, 給元昊也出了許多餿主意。

比如, 主張進取關右之地, 佔領關中, 向中原腹地挺進, 同時, 與遼國聯合, 讓契丹人在河北進襲宋朝, 最終使宋朝兩面臨敵。 甚至有亡國之憂。

看吧, 在對待母國的軍事態度上, 可謂招招見血、步步歹毒。文人狹小的氣度和強烈的報復心,讓他們的節操碎了一地。

【五】

文人一般不太壞,但真壞起來,往往是徹底的壞(如前述張、吳兩位)。

吳用相較于張元、吳昊兩書生,其實也好不到哪裡。

《水滸》八十五回,宋江等人接受宋廷招安,並奉命征戰大遼。遼國內部有了一個意見,即採用宋廷的政策,對這夥強人進行反招安。並備下案目,“帶一百八騎好馬,一百八匹好緞子,封宋江為鎮國大將軍,總領遼兵大元帥;賜與金一提,銀一秤,權當信物;教把眾頭目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這個條件開的,相當誘人!

遼國使者來宋家兵營,說明了來意。事後,宋江請來吳用商議。

且看吳用表現。“長歎一聲,低首不語,肚裡沉吟”。

看得出來,他掙扎的心理狀態。

但終於開口。

“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使者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成功,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這話說的相當委婉,其實就是出賣宋廷的主權換榮華富貴。但礙於此前一貫標榜的“忠義”招牌,卻有些進退維谷。

宋江斷然拒絕,正色道,“軍師差矣!若從遼國,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看來,宋江在對待主權問題上的堅持,要比吳用可愛且嚴肅的多。但也正因為宋江的表態,吳用終究沒有徹底地壞下去。只好順著宋老大指的“黑路”一路到底,最後吊亡在蓼兒泊。

這也算成全了忠義的姿態。

可謂招招見血、步步歹毒。文人狹小的氣度和強烈的報復心,讓他們的節操碎了一地。

【五】

文人一般不太壞,但真壞起來,往往是徹底的壞(如前述張、吳兩位)。

吳用相較于張元、吳昊兩書生,其實也好不到哪裡。

《水滸》八十五回,宋江等人接受宋廷招安,並奉命征戰大遼。遼國內部有了一個意見,即採用宋廷的政策,對這夥強人進行反招安。並備下案目,“帶一百八騎好馬,一百八匹好緞子,封宋江為鎮國大將軍,總領遼兵大元帥;賜與金一提,銀一秤,權當信物;教把眾頭目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這個條件開的,相當誘人!

遼國使者來宋家兵營,說明了來意。事後,宋江請來吳用商議。

且看吳用表現。“長歎一聲,低首不語,肚裡沉吟”。

看得出來,他掙扎的心理狀態。

但終於開口。

“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使者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成功,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這話說的相當委婉,其實就是出賣宋廷的主權換榮華富貴。但礙於此前一貫標榜的“忠義”招牌,卻有些進退維谷。

宋江斷然拒絕,正色道,“軍師差矣!若從遼國,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看來,宋江在對待主權問題上的堅持,要比吳用可愛且嚴肅的多。但也正因為宋江的表態,吳用終究沒有徹底地壞下去。只好順著宋老大指的“黑路”一路到底,最後吊亡在蓼兒泊。

這也算成全了忠義的姿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