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封神八百諸侯都朝周,伯夷叔齊阻攔武王姬發東征紂王對不對?

武王姬發與薑子牙該不該東征討伐紂王?

這個問題放在如今, 自然不是問題。 因為姬發順利的滅掉了商朝, 紂王也自焚而死。

按照成王敗寇的規律, 商紂自然改滅, 周武自然當興。

不過, 這個問題放在當時, 卻是個非常重大, 非常嚴峻的問題。

當初薑子牙提議東征, 武王姬發憂心忡忡, 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此舉有虧臣子之義。

就算是天下八百諸侯都歸了西周, 就算西周的兵馬足夠強大可以滅商, 可是, 西周(西岐)畢竟數百年都是商朝的臣屬。 以臣伐君, 以下犯上, 那就是大不義。

古人出兵, 講究“師出有名”, 這名, 其實就是名分, 就是大義。

無論薑子牙把紂王說得如何壞, 把伐紂說得如何對, 可在天下一部分人, 尤其是那些支持商朝的人看來, 那都是大不義。

那姬發與薑子牙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莫非把支持商朝、反對周朝的人都殺掉?

六十萬周兵離開西岐城, 很快就走過了燕山, 馬上就要到了商境。 在首陽山前, 有兩位老者攔住了軍隊, 要求見武王與大帥。

能阻攔六十萬大軍前進者, 必非常人。 姜子牙忙請出武王姬發, 兩人一起騎馬來到軍前, 詢問對方是誰, 為何阻攔軍馬。

那兩位老者自稱是伯夷、叔齊。

姜子牙與武王一聽, 這二人乃當世名人, 忙欠身行禮。

伯夷叔齊是兩兄弟, 他們都是一個小國孤竹國的王子。 伯夷是老大, 叔齊是老三。 他們老爸很喜歡叔齊, 臨終遺命讓叔齊繼承國君之位。 老爸死後, 國人公推最年長的伯夷繼承君位。 伯夷卻以父親有名為由, 讓給三弟叔齊。 叔齊則以立國以長為由, 拒絕接受。 伯夷叔齊雙雙離開孤竹國, 最後由老二撿了個便宜, 當了國君。

伯夷叔齊因為孝悌友愛, 謙恭守禮, 成為天下知名的守禮君子。

伯夷叔齊搬出老一套理論, 什麼“子不言父過, 臣不彰君惡”, 什麼身為臣子, 不能以下犯上, 以臣伐君云云, 反對東征。

伯夷叔齊提出, 就算是紂王無道, 那麼, 身為臣子的武王姬發也應該遵守君臣名分, 用仁德去慢慢感化紂王。

伯夷叔齊在品德上是讓人敬仰的君子, 但在識見上就是一對迂腐老頭。 還是偉大領袖說得好:“掃帚不到, 灰塵不會自己跑掉!”沒人去教訓教訓紂王, 紂王不可能自己變好!

武王姬發聽聞, 沉默不語。

他若說伯夷叔齊說得不對,

就有違禮法;若說伯夷叔齊說得對, 那就要撤兵。 最好的回應就是沉默, 由薑子牙去說。

薑子牙乃是堅定的伐商派。 他大談當今天下紛亂, 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天命已經不在商朝。 如今與八百諸侯一起, 兵伐朝歌。 西周興起, 正是順天應人。

講了許久, 見伯夷叔齊還攔住馬頭不放他們走, 薑子牙很不高興, 一揮手, 沖出一對士兵, 把伯夷叔齊“扶”到一邊。 周營將士, 滿心都是殺敵立功, 都恨伯夷叔齊礙眼, 紛紛拔刀要殺了二人。 多虧薑子牙勸阻, 兩人才僥倖活命。

後來, 周朝滅了商朝, 取了天下。 伯夷叔齊發誓忠於商朝, 不吃周朝的糧食, 於是在首陽山上吃野菜。 等野菜吃完了, 二人雙雙而死。

這二人雖然是不識時務, 但也頗有風骨。 有原則,有操守的人,總還是讓人尊敬。

加上伯夷叔齊雖有大名,卻無實權,並不能威脅到周朝的統治,善待他們,反倒可以為新朝贏得美名。

有原則,有操守的人,總還是讓人尊敬。

加上伯夷叔齊雖有大名,卻無實權,並不能威脅到周朝的統治,善待他們,反倒可以為新朝贏得美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