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浙江東部一縣曾屬江蘇,人口超78萬,名字十人九不識卻很好聽

浙江, 位於中國東部地區, 簡稱“浙”是中國沿海發達省份, 省會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 浙江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 因境內流淌著著名的錢塘江, 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 因流經古錢塘縣而得名, 省名也因錢塘江的百折千回而被稱為折江、之江, 後來演化為浙江, 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明清之際更是文人墨客的天堂, 在浙江眾多縣市中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浙江的最東部, 名字不是很好認可以達到十人九不識的程度, 卻很好聽也很有意境。

這就是位於浙江省最東部, 舟山群島最北部, 隸屬地級舟山市管轄的嵊泗縣(嵊讀[shèng], 這個字不常用, 如果不熟悉的話會被讀錯), 同時也為浙江比較著名的海島縣, 嵊泗縣歷史悠久, 上古時期就有先民於此生活, 春秋戰國時, 為越國的東境句章縣海中洲的一部分, 戰國末時, 越國為楚國所滅,

楚人於此設置了將東郡, 並轄管于章縣地, 西元前221年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後嵊泗故地歸屬會稽郡鄮縣。 陳勝吳廣起義反暴秦後, 楚漢相爭之際, 此地屬項羽的東楚會稽郡鄮縣, 漢朝建立後仍然沒改建制, 漢初時分封為韓信的屬地, 後歷經數次分封而更易之。 後爆發七國之亂, 景帝平叛後分予江都王劉非封地之會稽郡鄮縣。 西元前106年天下之地分為十三州刺史部, 嵊泗地歸屬揚州刺史部。

西漢末年朝廷政治腐敗, 王莽趁機篡權, 建立了新朝, 此時的嵊泗之地被改鄮為海治也稱為會稽郡海治縣, 後存在僅有15年的新莽政權覆滅後, 光武帝劉秀再造漢朝建立東漢, 此地仍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鄮縣, 三國時, 歸東吳政權所有, 建制未變。 西晉建立後仍然沿襲原有建制, 後於東晉的太寧二年將會稽郡改為了會稽國。 南北朝時嵊泗之地歷經宋齊梁陳四個政權更替。

楊堅建立大隋朝後, 于此置吳州總管府, 嵊泗地屬吳州總管府句章縣所屬。 西元605年即隋大業元年時, 改屬為越州句章縣, 大業三年時又改歸為會稽郡句章縣, 唐朝建立後於西元621年時, 於此置越州總管(府)和鄞州, 撤銷縣制, 嵊泗歸越州總管(府)鄞州。 西元627年即唐貞觀元年時, 嵊泗地屬江南道越州鄮縣, 開元時期, 在鄮縣設明州翁山縣, 嵊泗之地屬明州翁山縣, 西元771年廢翁山縣。

五代時, 此地曾屬梁朝, 並複名翁山縣管轄, 北宋建立後, 廢翁山縣而屬明州鄞縣, 西元993年時, 歸浙東道, 後屬屬兩浙路, 西元1073年即宋熙寧六年時, 設置昌國縣, 嵊泗此時歸置昌國縣。 南宋建立後, 兩浙分東、西兩路。 嵊泗之地劃歸為兩浙東路, 為慶元府昌國縣, 元朝時曾屬江浙等處行中收省浙東道宣慰司慶元路昌國州昌國縣。

明朝時於洪武二年即西元的1369年劃嵊泗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州府昌國縣。1381年時,設寧波府後廢昌國縣嵊泗地之地屬浙江承宣佈政使司寧波府定海縣。據《明史、職官志》,嵊泗縣境當時歸屬寧紿分巡道管轄。清朝時沿襲明朝的建制,康熙27年時設定海縣,嵊泗屬定海縣管轄,康熙二十九年時劃為江蘇省(布政使司)蘇松太道蘇州府太倉州崇明縣,至此嵊泗歸江蘇省管轄。辛亥革命後,歸江蘇省崇明縣。汪偽政權劃為嵊泗特別區,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改崇明縣第五區為江蘇省直屬區嵊泗歸之。

1949年10月設嵊泗縣,1950年嵊泗解放,屬蘇南松江專區,1952年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3年劃歸為浙江的舟山專區,1960年11月到1962年4月,嵊泗縣曾短暫的劃歸上海市管轄。1962年4月,複歸浙江省舟山專區。1987年3月,改浙江省舟山地區為浙江省地級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至今。

元朝時曾屬江浙等處行中收省浙東道宣慰司慶元路昌國州昌國縣。

明朝時於洪武二年即西元的1369年劃嵊泗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州府昌國縣。1381年時,設寧波府後廢昌國縣嵊泗地之地屬浙江承宣佈政使司寧波府定海縣。據《明史、職官志》,嵊泗縣境當時歸屬寧紿分巡道管轄。清朝時沿襲明朝的建制,康熙27年時設定海縣,嵊泗屬定海縣管轄,康熙二十九年時劃為江蘇省(布政使司)蘇松太道蘇州府太倉州崇明縣,至此嵊泗歸江蘇省管轄。辛亥革命後,歸江蘇省崇明縣。汪偽政權劃為嵊泗特別區,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改崇明縣第五區為江蘇省直屬區嵊泗歸之。

1949年10月設嵊泗縣,1950年嵊泗解放,屬蘇南松江專區,1952年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3年劃歸為浙江的舟山專區,1960年11月到1962年4月,嵊泗縣曾短暫的劃歸上海市管轄。1962年4月,複歸浙江省舟山專區。1987年3月,改浙江省舟山地區為浙江省地級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至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