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我們的口號是“光污染”——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主機殼評測

說起主機DIY, 近年來的一大流行趨勢就是光污染了, 在大大小小的貼吧論壇裡, 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燈條, RGB風扇, 信仰燈, 以及各種燈大燈亮燈會閃,

管長管粗管會彎所帶來的炫酷效果, 當然, 要實現這些炫酷的光污染效果, 一個優秀的側透主機殼是最基本的。 這次筆者正好在智友眾測這個平臺得到了一台相當炫酷的側透主機殼——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的試用機會。

鑒於近年來AMD的不給力和Intel的瘋狂擠牙膏, 所以筆者關於裝機最近的記憶大概也已經是五年前了, 期間也一直沒有動力去換新(畢竟2500K超一下頻戰七代也是沒有問題的)。 正好借著這次試用大水牛主機殼的機會, 筆者也可以久違的來裝一次機, 順便更新一下我的設備。

說到主機殼, 不知道大家購買主機殼的時候都會考慮哪些因素?筆者根據多年的DIY經驗, 總結出了一些購買主機殼的幾大關注點:板材做工、空間和佈局(相容性)、散熱、噪音控制、美觀度、便攜性等。 言歸正傳, 我們還是來看今天的主角——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主機殼(以下簡稱小晶)。

【外觀】

俗話說得好, 顏值即是正義啊!作為一款正義的主機殼, 小晶的顏值當然也是沒的說的。

從正面看, 小晶是一台非常中規中矩的中塔式主機殼, 方方正正, 卻又不失圓潤。 整體黑色主機殼配上側透的亞克力面板顯得比較高端大氣。

主機殼本身的設計比較簡潔, 前置IO區在主機殼的正上方,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包含一個USB3.0在內的各種多媒體介面, 開機鍵和重啟鍵, 以及兩隻指示燈。

主機殼上方除了IO區之外, 還開了一個散熱窗, 為了更好的幫助防塵, 加裝了一塊磁吸防塵網。

主機殼的後部設計同樣比較傳統,比較常見的七槽PCI設計,加之散熱口非常多。

底部則有防滑墊,能更好的減震和保持主機殼穩定。

重新回到前面板,除了這塊透明的亞克力前面板外,小晶還配備了一顆LED燈光控制按鈕,通過這顆按鈕連結內部的RGB燈光控制單元,再配合RGB風扇,就能達成各種炫酷的光污染效果。

【內部構造】

小晶有著中規中矩的外觀,那麼其內部構造是否也一般中規中矩呢?接下來讓我們打開側板來看個究竟。

開側板還是比較方便的,擰掉手擰螺絲即可輕鬆打開側面板。打開之後,我們可以對主機殼的內部構造一覽無餘。中塔設計可以相容ATX,M-ATX,ITX等各種主流主機板。

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主機殼在內部設計上特別分隔了電源倉和硬碟倉,將其與主機板區進行了分離。

主機殼本身總共有六個風扇位,全裝上RGB風扇的話會非常炫酷。

在板材上,顯然大水牛也是用了心,並沒有粗製濫造,而是保持了相當的水準,並沒有看到入門級主機殼常用的毛刺,割手等等。

主機殼的背部可以更加清晰的分辨出電源倉和硬碟倉,並可以看到第二個SSD位,以及各種走線孔。

電源倉不大也不小,可以裝進標準ATX電源。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地方設計比較一般,在我實際裝機的過程中,被這貨差點折騰死。

硬碟倉可以裝進三塊標準3.5寸硬碟,不過真裝三塊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同樣不怎麼喜歡這個設計,這是第二個差點把我折騰死的地方。

要安裝硬碟,首先需要找到主機殼贈送的這種螺絲,擰在硬碟上,然後滑進硬碟倉,再擰緊螺絲即可固定,這個設計算是免工具硬碟倉吧。不過鑒於一個硬碟需要兩顆螺絲,然而三個硬碟倉只送了四個螺絲還是有點捉急的(雖然第三個硬碟倉並不需要螺絲固定)。

正反面的SSD安裝倒不是太難,基本看到就會裝了。

再來一個背部全覽。

小晶在出售的時候也附贈了不少主機殼螺絲,基本上還是足夠用的,

主機殼中還有一個燈孔模組,如果自行購買了RGB風扇的話,就不用另行配備燈控了,只需要直接把風扇接在這裡,就可以通過前面板的LED按鈕控制RGB風扇達成炫酷的燈光效果。燈孔模組背後有雙面膠,可以在走完線之後黏在主機殼裡。

前面板同樣是可以拆卸的,並且可以裝三隻散熱風扇。其實整機來看,風扇位確實還是比較多的,如果都裝上RGB風扇的話,那確實會相當炫酷(可惜筆者太窮,買不起,畢竟6只RGB風扇都夠買一個新主機殼了)。

【裝機實踐及燈光展示】

話說為了這次的評測,筆者還特別投入了好幾千大洋,基本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更新了一遍,且看下圖:

主機板和U還有散熱沒什麼好介紹的,兩塊HDD和一塊SSD是從老機械裡拆出來的,這裡特別要說的是電源——安鈦克EA500G Pro。這次讓筆者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和小晶之間發生了不少不得不說的故事。

這是一款金牌半模組電源,為了能更好的配合主機殼走線,筆者千挑萬選的購買了這款半模組電源,模組線是扁平黑化,比較硬。然而在接下來的裝機過程中,這款模組電源卻和主機殼本身的設計產生了一些衝突。

慣例先裝電源,電源安裝還是比較簡單的,直接擰上後面板的幾顆螺絲就OK了。

然而裝完之後,筆者突然察覺到,傳統模組電源先裝機再接線的裝法,好像不靠譜啊!因為小晶本身的電源倉比較小,所以剩下的空間要用手去一根一根裝模組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也就是說,以後每一次要重新佈線,就需要把電源拆下來之後,才能再安裝模組線,這是在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困難。

主機板的安裝還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基本上有經驗的都不會有問題。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本身主機殼內部已經上好了數個主機板銅柱,記得要按照自己的主機板調整銅柱位置,如果銅柱位置出錯的話,會直接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然後對好銅柱位置,裝上主機板擰緊螺絲,安上散熱,就可以輕鬆搞定主機板了。

接著就是一通走線,各種背線跳線接好就OK了……請原諒筆者多年以來,走線功夫一直很差。

幸好這塊顯卡(799元的昂達1050ti典範)並不需要額外供電,直接導致我只需要一根模組線,技能完成整機的佈線工作。話說有沒有圖吧的兄弟對這塊顯卡很眼熟?

在硬碟位元走線的時候,筆者同樣碰到了一些問題,因為硬碟位元是對著右側面板的,所以理線空間非常小,哪怕用模組線,都要經過各種彎折,才能勉強把硬碟供電口給接上,至於SATA線,更是只能用彎頭,要不然絕對蓋不上主機殼蓋。

簡而言之,我個人認為,小晶的硬碟倉的走線空間設計的極為不合理,幾乎完全沒有考慮理線空間。

經過數次折騰之後的背線效果圖。最終筆者放棄了在SSD位安裝固態,直接把SSD丟到了硬碟倉裡,然後選擇了用一根模組線同時給三塊硬碟供電,並用一較短的SATA線連接SSD,才勉強完成一個還算能看佈線效果。

不過硬碟位元確實比較小,安裝電源線和SATA線確實很困難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一定要改進。

最後的正面佈線效果圖,終於勉強還能看了。為了能更好的體現主機殼的側透效果,筆者還特別購置了兩個藍光風扇。

然後我們可以蓋上主機殼蓋,直接來看看各種炫酷的光效啦!

首先還是來嘗試點亮主機:

一次點亮無壓力,然後就可以看到各種風扇了。

整機配置如下:

配置比較一般,各種採購下來前前後後大概花了1300左右(U卡都是現成的)。

鑒於筆者比較窮,加之截稿日快到了,所以並沒有能夠等到剛採購的RGB燈條,以及燈大燈亮燈會閃的散熱器,所以就直接用主機板贈送的紅海mini來體驗了,對於側透主機殼來說,其實效果比較一般。

至於上面的溫度,說出來各位可能不信,這是拔掉了CPU散熱器風扇的溫度,單靠倆主機殼風扇,在室外37度的江南地區,CPU溫度可以保持在30度左右,由此也可以對小晶的散熱效果可見一斑。

廢話不多說,既然是有燈,那還是直接看圖吧:

如果換上燈條,RGB風扇,以及RGB散熱,效果會相當炫酷。

再來看一看改上側面板之後的效果:

透光效果也是一流的!燈光效果,在全黑的環境下,雖然有茶色側透設計,但照射的還是蠻亮的,如果覺得太亮的話,是可以考慮把帶燈風扇卸掉的。

可惜筆者本人其實並不怎麼喜歡光污染(所以我的鍵盤是酷冷至尊烈焰槍XT側刻,滑鼠的燈也都關了),在寫完評測,接下來自己用的時候,也肯定會把所有的燈都卸掉,想想好像有些白瞎了這麼炫酷的主機殼了。

最後還有自帶RGB燈效的LOGO,也是比較炫酷的。

【總結】

作為一款入門級的電腦主機殼,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整體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時尚的側透設計,合理的空間佈局,炫酷的燈光效果和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都是值得點贊的!不過優點多了,缺點也是有的,比如說不管電源倉還是硬碟都有點小,對於模組電源一定程度上來說不怎麼友好,至於說硬碟倉更是有點讓人捉急,哪怕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筆者選的這款模組電源模組線比較硬的原因,但是走線空間過小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如果你用不到筆者這樣的多硬碟,或者是直接用普通線材,也能夠避免這些問題,終歸來說,一款產品是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的。

綜上所述,這款炫酷的側透主機殼目前的售價還只要200不到,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優惠了,如果你的預算不多,又想要購買一台可靠又好看的主機殼,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一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主機殼的後部設計同樣比較傳統,比較常見的七槽PCI設計,加之散熱口非常多。

底部則有防滑墊,能更好的減震和保持主機殼穩定。

重新回到前面板,除了這塊透明的亞克力前面板外,小晶還配備了一顆LED燈光控制按鈕,通過這顆按鈕連結內部的RGB燈光控制單元,再配合RGB風扇,就能達成各種炫酷的光污染效果。

【內部構造】

小晶有著中規中矩的外觀,那麼其內部構造是否也一般中規中矩呢?接下來讓我們打開側板來看個究竟。

開側板還是比較方便的,擰掉手擰螺絲即可輕鬆打開側面板。打開之後,我們可以對主機殼的內部構造一覽無餘。中塔設計可以相容ATX,M-ATX,ITX等各種主流主機板。

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主機殼在內部設計上特別分隔了電源倉和硬碟倉,將其與主機板區進行了分離。

主機殼本身總共有六個風扇位,全裝上RGB風扇的話會非常炫酷。

在板材上,顯然大水牛也是用了心,並沒有粗製濫造,而是保持了相當的水準,並沒有看到入門級主機殼常用的毛刺,割手等等。

主機殼的背部可以更加清晰的分辨出電源倉和硬碟倉,並可以看到第二個SSD位,以及各種走線孔。

電源倉不大也不小,可以裝進標準ATX電源。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地方設計比較一般,在我實際裝機的過程中,被這貨差點折騰死。

硬碟倉可以裝進三塊標準3.5寸硬碟,不過真裝三塊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同樣不怎麼喜歡這個設計,這是第二個差點把我折騰死的地方。

要安裝硬碟,首先需要找到主機殼贈送的這種螺絲,擰在硬碟上,然後滑進硬碟倉,再擰緊螺絲即可固定,這個設計算是免工具硬碟倉吧。不過鑒於一個硬碟需要兩顆螺絲,然而三個硬碟倉只送了四個螺絲還是有點捉急的(雖然第三個硬碟倉並不需要螺絲固定)。

正反面的SSD安裝倒不是太難,基本看到就會裝了。

再來一個背部全覽。

小晶在出售的時候也附贈了不少主機殼螺絲,基本上還是足夠用的,

主機殼中還有一個燈孔模組,如果自行購買了RGB風扇的話,就不用另行配備燈控了,只需要直接把風扇接在這裡,就可以通過前面板的LED按鈕控制RGB風扇達成炫酷的燈光效果。燈孔模組背後有雙面膠,可以在走完線之後黏在主機殼裡。

前面板同樣是可以拆卸的,並且可以裝三隻散熱風扇。其實整機來看,風扇位確實還是比較多的,如果都裝上RGB風扇的話,那確實會相當炫酷(可惜筆者太窮,買不起,畢竟6只RGB風扇都夠買一個新主機殼了)。

【裝機實踐及燈光展示】

話說為了這次的評測,筆者還特別投入了好幾千大洋,基本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更新了一遍,且看下圖:

主機板和U還有散熱沒什麼好介紹的,兩塊HDD和一塊SSD是從老機械裡拆出來的,這裡特別要說的是電源——安鈦克EA500G Pro。這次讓筆者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和小晶之間發生了不少不得不說的故事。

這是一款金牌半模組電源,為了能更好的配合主機殼走線,筆者千挑萬選的購買了這款半模組電源,模組線是扁平黑化,比較硬。然而在接下來的裝機過程中,這款模組電源卻和主機殼本身的設計產生了一些衝突。

慣例先裝電源,電源安裝還是比較簡單的,直接擰上後面板的幾顆螺絲就OK了。

然而裝完之後,筆者突然察覺到,傳統模組電源先裝機再接線的裝法,好像不靠譜啊!因為小晶本身的電源倉比較小,所以剩下的空間要用手去一根一根裝模組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也就是說,以後每一次要重新佈線,就需要把電源拆下來之後,才能再安裝模組線,這是在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困難。

主機板的安裝還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基本上有經驗的都不會有問題。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本身主機殼內部已經上好了數個主機板銅柱,記得要按照自己的主機板調整銅柱位置,如果銅柱位置出錯的話,會直接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然後對好銅柱位置,裝上主機板擰緊螺絲,安上散熱,就可以輕鬆搞定主機板了。

接著就是一通走線,各種背線跳線接好就OK了……請原諒筆者多年以來,走線功夫一直很差。

幸好這塊顯卡(799元的昂達1050ti典範)並不需要額外供電,直接導致我只需要一根模組線,技能完成整機的佈線工作。話說有沒有圖吧的兄弟對這塊顯卡很眼熟?

在硬碟位元走線的時候,筆者同樣碰到了一些問題,因為硬碟位元是對著右側面板的,所以理線空間非常小,哪怕用模組線,都要經過各種彎折,才能勉強把硬碟供電口給接上,至於SATA線,更是只能用彎頭,要不然絕對蓋不上主機殼蓋。

簡而言之,我個人認為,小晶的硬碟倉的走線空間設計的極為不合理,幾乎完全沒有考慮理線空間。

經過數次折騰之後的背線效果圖。最終筆者放棄了在SSD位安裝固態,直接把SSD丟到了硬碟倉裡,然後選擇了用一根模組線同時給三塊硬碟供電,並用一較短的SATA線連接SSD,才勉強完成一個還算能看佈線效果。

不過硬碟位元確實比較小,安裝電源線和SATA線確實很困難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一定要改進。

最後的正面佈線效果圖,終於勉強還能看了。為了能更好的體現主機殼的側透效果,筆者還特別購置了兩個藍光風扇。

然後我們可以蓋上主機殼蓋,直接來看看各種炫酷的光效啦!

首先還是來嘗試點亮主機:

一次點亮無壓力,然後就可以看到各種風扇了。

整機配置如下:

配置比較一般,各種採購下來前前後後大概花了1300左右(U卡都是現成的)。

鑒於筆者比較窮,加之截稿日快到了,所以並沒有能夠等到剛採購的RGB燈條,以及燈大燈亮燈會閃的散熱器,所以就直接用主機板贈送的紅海mini來體驗了,對於側透主機殼來說,其實效果比較一般。

至於上面的溫度,說出來各位可能不信,這是拔掉了CPU散熱器風扇的溫度,單靠倆主機殼風扇,在室外37度的江南地區,CPU溫度可以保持在30度左右,由此也可以對小晶的散熱效果可見一斑。

廢話不多說,既然是有燈,那還是直接看圖吧:

如果換上燈條,RGB風扇,以及RGB散熱,效果會相當炫酷。

再來看一看改上側面板之後的效果:

透光效果也是一流的!燈光效果,在全黑的環境下,雖然有茶色側透設計,但照射的還是蠻亮的,如果覺得太亮的話,是可以考慮把帶燈風扇卸掉的。

可惜筆者本人其實並不怎麼喜歡光污染(所以我的鍵盤是酷冷至尊烈焰槍XT側刻,滑鼠的燈也都關了),在寫完評測,接下來自己用的時候,也肯定會把所有的燈都卸掉,想想好像有些白瞎了這麼炫酷的主機殼了。

最後還有自帶RGB燈效的LOGO,也是比較炫酷的。

【總結】

作為一款入門級的電腦主機殼,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整體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時尚的側透設計,合理的空間佈局,炫酷的燈光效果和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都是值得點贊的!不過優點多了,缺點也是有的,比如說不管電源倉還是硬碟都有點小,對於模組電源一定程度上來說不怎麼友好,至於說硬碟倉更是有點讓人捉急,哪怕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筆者選的這款模組電源模組線比較硬的原因,但是走線空間過小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如果你用不到筆者這樣的多硬碟,或者是直接用普通線材,也能夠避免這些問題,終歸來說,一款產品是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的。

綜上所述,這款炫酷的側透主機殼目前的售價還只要200不到,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優惠了,如果你的預算不多,又想要購買一台可靠又好看的主機殼,大水牛潘朵拉晶Plus一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