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 為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 制定本規劃。

一、戰略態勢

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 經過60多年的演進, 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大資料、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 人工智慧加速發展, 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

大資料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人機協同增強智慧、群體集成智慧、自主智慧系統成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重點, 受腦科學研究成果啟發的類腦智慧蓄勢待發, 晶片化硬體化平臺化趨勢更加明顯, 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 當前, 新一代人工智慧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體升級等整體推進, 正在引發鏈式突破, 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路化向智慧化加速躍升。

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 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 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 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

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當前, 我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形勢更加複雜, 必須放眼全球, 把人工智慧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佈局、主動謀劃, 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 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 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人工智慧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 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 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 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 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 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

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非常艱巨, 必須加快人工智慧深度應用, 培育壯大人工智慧產業, 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人工智慧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 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挑戰依然嚴峻, 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 將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准化水準, 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人工智慧技術可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勢, 及時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 主動決策反應, 將顯著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準,

對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工智慧發展的不確定性帶來新挑戰。 人工智慧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 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係準則等問題, 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 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 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 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我國發展人工智慧具有良好基礎。 國家部署了智慧製造等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 印發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從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 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 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 語音辨識、視覺識別技術世界領先, 自我調整自主學習、直覺感知、綜合推理、混合智慧和群體智慧等初步具備跨越發展的能力, 中文資訊處理、智慧監控、生物特徵識別、工業機器人(300024)、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逐步進入實際應用, 人工智慧創新創業日益活躍, 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速成長, 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 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資料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 形成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獨特優勢。

同時,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晶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體與介面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佈局;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必須主動求變應變,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緊扣發展、研判大勢、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佔先機,引領世界人工智慧發展新潮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帶動國家競爭力整體躍升和跨越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加快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發展智慧經濟,建設智慧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構築知識群、技術群、產業群互動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生態系統,前瞻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智慧化,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二)基本原則。

科技引領。把握世界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突出研發部署前瞻性,在重點前沿領域探索佈局、長期支援,力爭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全面增強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能力,加速構築先發優勢,實現高端引領發展。

系統佈局。根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發展策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專案、基地、人才統籌佈局,已部署的重大專案與新任務有機銜接,當前急需與長遠發展梯次接續,創新能力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環境營造協同發力。

市場主導。遵循市場規律,堅持應用導向,突出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行業產品標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加快人工智慧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形成競爭優勢。把握好政府和市場分工,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安全防範、市場監管、環境營造、倫理法規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開源開放。宣導開源共用理念,促進產學研用各創新主體共創共用。遵循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用,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參與人工智慧全球研發和治理,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三)戰略目標。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自主智慧系統等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實現重要進展,人工智慧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設備和基礎軟體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

——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初步建成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人工智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重點領域全面展開創新應用,聚集起一批高水準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部分領域的人工智慧倫理規範和政策法規初步建立。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人工智慧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慧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取得突破,在多領域取得引領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新一代人工智慧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初步建立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慧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經濟、智慧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形成較為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體系。在類腦智慧、自主智慧、混合智慧和群體智慧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佔據人工智慧科技制高點。

——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人工智慧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慧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

(四)總體部署。

發展人工智慧是一項事關全域的複雜系統工程,要按照“構建一個體系、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進行佈局,形成人工智慧健康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針對原創性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產品和系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佈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慧持續創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慧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徵。既要加大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慧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慧的挑戰,協調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堅持人工智慧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特點和趨勢,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互動演進,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產業升級,以應用示範推動技術和系統優化。在當前大規模推動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面向中長期的研發佈局和攻關,實現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確保理論上走在前面、技術上佔領制高點、應用上安全可控。

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以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帶動國家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引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通過壯大智慧產業、培育智慧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週期;以建設智慧社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工智慧提升國防實力,保障和維護國家安全。

三、重點任務

立足國家發展全域,準確把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態勢,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全面拓展重點領域應用深度廣度,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應用智慧化水準。

(一)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增加人工智慧創新的源頭供給,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平臺、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促進開源共用,系統提升持續創新能力,確保我國人工智慧科技水準躋身世界前列,為世界人工智慧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體系。

聚焦人工智慧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兼顧當前需求與長遠發展,以突破人工智慧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佈局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人工智慧持續發展與深度應用提供強大科學儲備。

突破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瞄準應用目標明確、有望引領人工智慧技術升級的基礎理論方向,加強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合智慧、群體智慧、自主協同與決策等基礎理論研究。大資料智慧理論重點突破無監督學習、綜合深度推理等難點問題,建立資料驅動、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計算模型,形成從大資料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重點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慧感知、複雜場景主動感知、自然環境聽覺與言語感知、多媒體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超人感知和高動態、高維度、多模式分散式大場景感知。混合增強智慧理論重點突破人機協同共融的情境理解與決策學習、直覺推理與因果模型、記憶與知識演化等理論,實現學習與思考接近或超過人類智慧水準的混合增強智慧。群體智慧理論重點突破群體智慧的組織、湧現、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建立可表達、可計算的群智激勵演算法和模型,形成基於互聯網的群體智慧理論體系。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理論重點突破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知識驅動的人機物三元協同與交互操作等理論,形成自主智慧無人系統創新性理論體系架構。

佈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針對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方向,前瞻佈局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慧計算、量子智慧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高級機器學習理論重點突破自我調整學習、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具備高可解釋性、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慧。類腦智慧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類腦的資訊編碼、處理、記憶、學習與推理理論,形成類腦複雜系統及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建立大規模類腦智慧計算的新模型和腦啟發的認知計算模型。量子智慧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量子加速的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高性能計算與量子演算法混合模型,形成高效精確自主的量子人工智慧系統架構。

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推動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心理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引領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發展的數學基礎理論研究,重視人工智慧法律倫理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支持原創性強、非共識的探索性研究,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勇於攻克人工智慧前沿科學難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

(廣東電臺、廣東廣播電視臺股市廣播FM 95.3、 財經電臺、《投資快報》官方網站,為證券投資者提供快捷、權威、簡明、實用的股票市場金融資訊、內參、資料、策略服務。)

編輯:許偉雄

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晶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體與介面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佈局;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必須主動求變應變,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緊扣發展、研判大勢、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佔先機,引領世界人工智慧發展新潮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帶動國家競爭力整體躍升和跨越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加快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發展智慧經濟,建設智慧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構築知識群、技術群、產業群互動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生態系統,前瞻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智慧化,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二)基本原則。

科技引領。把握世界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突出研發部署前瞻性,在重點前沿領域探索佈局、長期支援,力爭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全面增強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能力,加速構築先發優勢,實現高端引領發展。

系統佈局。根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發展策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專案、基地、人才統籌佈局,已部署的重大專案與新任務有機銜接,當前急需與長遠發展梯次接續,創新能力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環境營造協同發力。

市場主導。遵循市場規律,堅持應用導向,突出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行業產品標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加快人工智慧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形成競爭優勢。把握好政府和市場分工,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安全防範、市場監管、環境營造、倫理法規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開源開放。宣導開源共用理念,促進產學研用各創新主體共創共用。遵循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用,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參與人工智慧全球研發和治理,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三)戰略目標。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自主智慧系統等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實現重要進展,人工智慧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設備和基礎軟體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

——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初步建成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人工智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重點領域全面展開創新應用,聚集起一批高水準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部分領域的人工智慧倫理規範和政策法規初步建立。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人工智慧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慧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取得突破,在多領域取得引領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新一代人工智慧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初步建立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慧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經濟、智慧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形成較為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體系。在類腦智慧、自主智慧、混合智慧和群體智慧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佔據人工智慧科技制高點。

——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人工智慧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慧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

(四)總體部署。

發展人工智慧是一項事關全域的複雜系統工程,要按照“構建一個體系、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進行佈局,形成人工智慧健康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針對原創性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產品和系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佈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慧持續創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慧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徵。既要加大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慧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慧的挑戰,協調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堅持人工智慧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特點和趨勢,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互動演進,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產業升級,以應用示範推動技術和系統優化。在當前大規模推動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面向中長期的研發佈局和攻關,實現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確保理論上走在前面、技術上佔領制高點、應用上安全可控。

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以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帶動國家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引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通過壯大智慧產業、培育智慧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週期;以建設智慧社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工智慧提升國防實力,保障和維護國家安全。

三、重點任務

立足國家發展全域,準確把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態勢,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全面拓展重點領域應用深度廣度,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應用智慧化水準。

(一)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增加人工智慧創新的源頭供給,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平臺、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促進開源共用,系統提升持續創新能力,確保我國人工智慧科技水準躋身世界前列,為世界人工智慧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體系。

聚焦人工智慧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兼顧當前需求與長遠發展,以突破人工智慧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佈局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人工智慧持續發展與深度應用提供強大科學儲備。

突破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瞄準應用目標明確、有望引領人工智慧技術升級的基礎理論方向,加強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合智慧、群體智慧、自主協同與決策等基礎理論研究。大資料智慧理論重點突破無監督學習、綜合深度推理等難點問題,建立資料驅動、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計算模型,形成從大資料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重點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慧感知、複雜場景主動感知、自然環境聽覺與言語感知、多媒體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超人感知和高動態、高維度、多模式分散式大場景感知。混合增強智慧理論重點突破人機協同共融的情境理解與決策學習、直覺推理與因果模型、記憶與知識演化等理論,實現學習與思考接近或超過人類智慧水準的混合增強智慧。群體智慧理論重點突破群體智慧的組織、湧現、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建立可表達、可計算的群智激勵演算法和模型,形成基於互聯網的群體智慧理論體系。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理論重點突破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知識驅動的人機物三元協同與交互操作等理論,形成自主智慧無人系統創新性理論體系架構。

佈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針對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方向,前瞻佈局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慧計算、量子智慧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高級機器學習理論重點突破自我調整學習、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具備高可解釋性、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慧。類腦智慧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類腦的資訊編碼、處理、記憶、學習與推理理論,形成類腦複雜系統及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建立大規模類腦智慧計算的新模型和腦啟發的認知計算模型。量子智慧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量子加速的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高性能計算與量子演算法混合模型,形成高效精確自主的量子人工智慧系統架構。

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推動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心理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引領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發展的數學基礎理論研究,重視人工智慧法律倫理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支持原創性強、非共識的探索性研究,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勇於攻克人工智慧前沿科學難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

(廣東電臺、廣東廣播電視臺股市廣播FM 95.3、 財經電臺、《投資快報》官方網站,為證券投資者提供快捷、權威、簡明、實用的股票市場金融資訊、內參、資料、策略服務。)

編輯:許偉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