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毛主席如何評價漢光武帝劉秀

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幾百位元帝王, 卻很少有人提及劉秀。 其實, 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位皇帝, 還是最會用人的一位皇帝。 ——這是毛澤東說的。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說: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換句話說, 他認為歷史上這些聲名顯赫的君主沒有一個文武全才。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詞中沒有提到東漢光武帝劉秀, 卻在讀書筆記中給了劉秀三個“最”, 評價最高。

第一, 在歷代皇帝中劉秀最有學問。 西元前6年, 劉秀在河南蘭考出生,

9歲時父親去世, 家境敗落。 小時候劉秀必須親自下地耕作, 非常瞭解基層民眾的生活。 少年時他喜愛耕讀, 自得其樂, 兄長們經常嘲笑他胸無大志。 20歲時劉秀進入漢朝的最高學府——太學, 學習《尚書》。 在歷代帝王中劉秀的文憑最高。 他的經學造詣很高, 很會寫文章。 起兵之前就已經以學問好而聞名鄉里。 他是漢朝貴族後裔, 可是在王莽的新朝中非但沒有好處, 反而經常受到排擠打擊。 他在太學中飽嘗世態炎涼, 很快就打消了進入朝廷當官的幻想, 回到家鄉, 買賣稻穀, 做點小生意。 後來, 在農民大起義的浪潮中, 他隨兄長一起造反, 在戎馬征戰中還經常給部下“投戈講藝, 息馬論道”。 他手下的將領有許多是太學生, 文化程度普遍高於其他朝代的開國元勳。

第二, 毛澤東認為, 劉秀最會打仗。 人常說“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 劉秀是個例外, 十年不鳴, 一鳴驚人。 他在家讀書, 安分守己, 一旦造反, 倒海翻江。 轟轟烈烈, 白手起家, 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 西元16年, 綠林、赤眉起義, 天下大亂。 那年劉秀21歲, 和兄長一起投入綠林軍的陣營。 西元23年, 王莽派兵42萬包圍綠林軍于昆陽, 劉秀突圍求救, 率3000人馬回攻王莽軍隊, 集中突破要害, 全殲敵軍主力, 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毛澤東在評論梁代大將韋睿時說“敢以數萬敵百萬, 有劉秀、周瑜之風”。 把劉秀擺在“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前頭, 可見劉秀以少勝多, 何等厲害。 昆陽大戰之後, 綠林將領們嫉妒劉氏兄弟的才能,

另外立了一個更始皇帝, 隨後又借故殺掉了劉秀的哥哥。 這支農民起義軍很快墮落成為一群四處燒殺搶掠的盜匪。 他們爭權奪利, 不斷地自相殘殺。 劉秀在哥哥遇害後, 以超人的忍術麻痹對手, 趁機逃往河北。 當時劉秀既沒有兵馬又沒有 根據地, 勢孤力單, 可是劉秀團結一群精英, 採取和其他軍閥完全不同的策略, 嚴明軍紀, 賞罰分明, 建立制度, 廣施仁政, 在很短的時間內平定河北。 當時, 劉秀面對的局勢相當複雜。 更始帝盤踞河南, 赤眉擁眾山東, 公孫述稱帝四川, 隗囂割據甘肅, 各地勢力都比他強大。 國境外面也不太平, 北邊匈奴, 東夷西羌, 都在窺視中原。 劉秀高瞻遠矚, 謀略過人, 出征必勝, 他在3l歲稱帝, 僅花了10年時間就掃平群雄,
統一全國。 每仗都贏得乾淨俐落, 讓對手服氣。 劉秀在位31年, 很少出現叛亂。 難怪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說劉秀是 “起于學士大夫, 席經術, 終涉大位者”。

第三, 毛澤東說, 劉秀最會用人。 要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 確實很難。 由於歷代情況不同, 很難找到一個比較的基準。 一般地說, 開國皇帝都很有本事, 否則亂世之中怎麼也論不上由他們來一統天下。 不過, 開國君主是否真有本事, 似乎可以探討一下他們和功臣之間的關係。 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君主不多。 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後大殺功臣, 方能最終保得江山。 殺功臣就說明別人功高震主, 不殺不行, 說到底, 這個主子心裡沒底, 沒多大本事。 要求開國君主不殺功臣大概需要三個條件:第一,

本人文武全才, 本事最大, 功勞最大。 第二, 在打天下的一夥人當中年齡最輕。 第三, 最會用人。 人常說, 世界上有本事的人很多, 忠誠的人也很多, 可是, 二者兼有, 又有本事又忠誠的不多。 劉邦、朱元璋等開國君主總在懷疑別人是否有叛心, 動不動就要搞次運動, 清理階級隊伍, 殺掉些功臣。 關鍵就是他們看不准人, 對自己的用人之術沒有信心。 唐太宗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他18歲就領兵出征, 親自掛帥, 衝鋒陷陣, 本事很大。 功臣們不僅服氣, 還都死在他前面, 用不著殺。 宋太祖趙匡胤不殺功臣, 不僅因為他有本事, 還有個比他小12歲並且很能千的弟弟趙光義。 可是, 話說回來了, 宋朝三大疑案之一“斧光燭影”, 許多人都懷疑,宋太祖趙匡胤死在他親弟弟宋太宗趙廣義手裡。

東漢光武帝劉秀沒殺一個功臣。他手下開國元勳,雲台二十八將,個個能征善戰,功勳卓著,都得以善終。打下天下之後,劉秀“退功臣,進文吏”,功臣們放棄軍權,回家養老,安享太平,毫無怨言。劉秀招降了許多地方勢力,一旦歸順,極少反叛。其原因很簡單,劉秀的本事比他們大,功勞比他們高,料事如神,牢牢掌握著軍政大權。說來很有趣,人盡皆知,劉邦手下有韓信、蕭何、張良,劉備手下有諸葛亮和五虎上將。劉秀手下沒有哪個將相特別出名,他自己就是諸葛亮,就是蕭何、韓信。難怪史評家都說:“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

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在位三十二年,休息養民,釋放奴婢,輕徭薄賦。注重牛產,興修水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提倡節儉。在他的治理下,民殷國富,國力強盛,史稱“光武中興”。在劉秀時代,官吏人數和百姓的比例要遠遠低於當今,他改革稅制,三十稅一,稅率只有4%。老百姓的稅賦負擔比現在輕許多。

歷史上有許多事情說不消楚。明明劉秀在所有的開國君主中本領最大,可是知名度卻很低,劉邦是無賴,朱元璋是乞丐,識字不多,本事不大,可是他們的名氣遠遠超過劉秀。就是從來沒有一統江山的劉備、曹操、孫權的名氣也超過了劉秀。太順了就缺乏戲劇性,民間同情弱者,失敗的英雄反倒能夠流芳百世。

許多人都懷疑,宋太祖趙匡胤死在他親弟弟宋太宗趙廣義手裡。

東漢光武帝劉秀沒殺一個功臣。他手下開國元勳,雲台二十八將,個個能征善戰,功勳卓著,都得以善終。打下天下之後,劉秀“退功臣,進文吏”,功臣們放棄軍權,回家養老,安享太平,毫無怨言。劉秀招降了許多地方勢力,一旦歸順,極少反叛。其原因很簡單,劉秀的本事比他們大,功勞比他們高,料事如神,牢牢掌握著軍政大權。說來很有趣,人盡皆知,劉邦手下有韓信、蕭何、張良,劉備手下有諸葛亮和五虎上將。劉秀手下沒有哪個將相特別出名,他自己就是諸葛亮,就是蕭何、韓信。難怪史評家都說:“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

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在位三十二年,休息養民,釋放奴婢,輕徭薄賦。注重牛產,興修水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提倡節儉。在他的治理下,民殷國富,國力強盛,史稱“光武中興”。在劉秀時代,官吏人數和百姓的比例要遠遠低於當今,他改革稅制,三十稅一,稅率只有4%。老百姓的稅賦負擔比現在輕許多。

歷史上有許多事情說不消楚。明明劉秀在所有的開國君主中本領最大,可是知名度卻很低,劉邦是無賴,朱元璋是乞丐,識字不多,本事不大,可是他們的名氣遠遠超過劉秀。就是從來沒有一統江山的劉備、曹操、孫權的名氣也超過了劉秀。太順了就缺乏戲劇性,民間同情弱者,失敗的英雄反倒能夠流芳百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