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帶你認識十大名妓

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明朝萬曆年間, 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時, 偶遇南京布政老爺的公子李甲, 李甲愛其美貌紅顏,

杜十娘傾其舉止文雅, 二人情投意合。 李甲不顧學業, 日日沉浸在溫柔鄉里, 漸漸耗盡了錢財。 其父聞聽後怒不可遏, 斷了他的供給, 並勸說京城的親戚都不要借錢給他。 十娘決心將終身託付給溫存忠厚的李甲。 老鴇兒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內拿出三百兩銀子就可贖出十娘。 但他在親友中早已壞了名聲, 誰也不會拿出錢來幫他往妓院裡填。 李甲奔波數日, 一籌莫展, 杜十娘取出縫在被子裡的碎銀一百五十兩, 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這位風塵女子的行為感動, 設法湊足了那一百五十兩銀子。 十天后果然把銀兩如數交到老鴇兒面前, 老鴇兒本想反悔, 杜十娘曉以利害, 老鴇兒只得放人。

於是兩個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結百年之好。

杜十娘與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 無奈李甲心存顧慮, 攜妓而歸難以向父親交代。 杜十娘獻計說:先到蘇杭勝地遊覽一番, 然後郎君回家, 求親友在尊父面前勸解和順;待李父消氣後, 再來接她。 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時, 遇到了好色又陰險的富賈孫富。 他夜飲歸舟, 聽到杜十娘的歌聲, 心動不已。 天亮以後, 從視窗向內視其容貌, 更覺心蕩神搖。 孫富假意與李甲相接近, 飲酒暢談, 談到杜十娘時, 李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 孫富歎道:尊父位高, 怎容你娶妓為妻!到時候進退兩難, 豈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下場?!他這麼一說, 李甲更覺步履維艱, 孫富又拿出一副為朋友肯兩肋插刀的架式說:在下倒是願以千金相贈,
你拿著銀錢回去, 只說在京授官, 你父定會原諒你。 一番話說得李甲動了心, 他一直怕回家後不能交差, 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於是當下立了契約, 按了手印, 把杜十娘轉賣給孫富。

杜十娘聞知, 如雷轟頂, 回憶自己童年被賣, 受盡屈辱, 眼看已經逃出了火坑, 就要過上幸福的生活, 如今全告破滅。 翌日, 杜十娘扮上盛裝, 先讓孫富把銀兩放到李甲船上。 自己站在踏板上, 打開百寶箱, 裡面裝滿金銀翡翠各色珍奇玩物。 杜十娘指著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 怒駡孫富拆散他們夫妻, 痛斥李甲忘恩負義, 利慾薰心, 把一件件寶物拋向江中, 最後縱身躍入滾滾波濤之中。

2

迷住宋徽宗的李師師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 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 老僧為她摩頂, 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 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 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 過了一年, 父親因罪死在獄中。 她在鄰居的撫養下長大, 出落得花容月貌, 皮膚白皙, 經營妓院為業的李媼將她收養,

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 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 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高俅、楊戩自然慫恿宋徽宗, 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一見到李師師, 宋徽宗就覺得這些年簡直是白活了。 李師師不卑不亢、溫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 李師師與高俅早就相識, 見位高權重的高俅竟然對這位陌生的客人畢恭畢敬, 心下疑惑, 但確定這也是得罪不得的達官顯貴, 於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還沒亮, 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 與高俅、楊戩趕回去上朝。 從此宋徽宗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 隔三差五就以體察民情為由, 出宮來李師師這裡尋歡作樂, 有時還叫著大學士王黼同去。李師師漸漸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萬歲爺駕臨,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師師可非往日可比,身份雖然仍是名妓,卻也“名花有主”,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只能望“師”興歎。

可是偏有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後不免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閒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聖情琿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導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後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著這個空兒前來看望李師師。兩人正在敘闊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新鮮的柳丁,聊了一會兒就要回宮,李師師假意挽留道:“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宋徽宗正因為身體沒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周邦彥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豈知宋徽宗痊癒後來李師師這裡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後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臉色驟變,過了幾天找藉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李師師為其送行,並將她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

宋徽宗玩物喪志,對邊境危機滿不在乎,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3

因嫉妒偷情折命的魚玄機

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生於唐武宗年間。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十一二歲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最瞭解並欣賞她的人,就是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在魚玄機的父親去世後,她們母女搬到平康裡--當時的妓院聚集地居住,平日裡做一些漿洗的工作,用以糊口。溫庭筠慕名而來,找到魚玄機,讓她當場以“江邊柳”為題賦詩一首,溫庭筠為其才華折服,做了她的老師。不久溫庭筠離開長安,溫庭筠和魚玄機一直保持著介於師生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唐懿宗年間,溫庭筠回到了長安。一天,兩人到城南風光秀麗的崇貞觀中遊覽,見到一群新科進士在爭相題作。魚玄機羡慕不已,悄悄在牆上題下一首詩。被初到長安的名門之後李億看到,他非常傾慕魚玄機的才華,而且他又與溫庭筠有一面之識,於是找到溫庭筠,請他幫忙引見。溫庭筠非常欣賞李億,有心成全他們。在溫庭筠的幫助下,李億心滿意足地把這個才女娶進了家門,並把她安置在林亭別墅裡。不料李億的原配裴氏聞訊趕來,一進門,不由分說就把魚玄機鞭打了一頓,沒過兩天,就逼李億寫下休書,把她轟了出去。李億暗地裡在曲江一帶找到避靜的鹹宜觀,又捐出了一筆數目不小的油錢,把魚玄機安頓在那裡,“玄機”的法號就是觀主給起的。兩人日思夜想,無奈李億受夫人制約,沒法前來,過了幾年,拋下魚玄機,和家小到揚州任官去了。魚玄機深受打擊,此時觀主已經逝世,觀中只有魚玄機一人,她的寂寞可想而知。魚玄機一改以往的潔身自好,盡情放縱起來。她在觀中收了幾個徒弟,充當侍女。在觀外貼出“魚玄機詩文候教”,就象妓院的豔旗一般,頓時觀中賓客盈門,香客文人與魚玄機整日品茶談詩,相貌英俊者則被她留宿觀中。

當時她青睞一個落第書生叫左名揚,因為他的容貌儀錶酷似李億,左名揚時常留宿在她房中。當時有一位官人裴澄,對魚玄機十分愛慕,但魚玄機非常痛恨姓裴的人,因為她就是被李億的夫人裴氏趕出來的,所以對裴澄敬而遠之。有一天觀中來了三位貴公子,還攜帶樂師。魚玄機對幾位公子倒是司空見慣,但那位身材魁梧,舉止清雅的樂師陳韙卻大動她的芳心,她頻頻以眉目傳情,陳韙哪有不明白的,第二天夜裡就悄悄前來,二人如膠似漆。

魚玄機觀中的幾個徒弟漸漸大了,每天耳濡目染繼承了不少魚玄機的妖媚本事。一個叫綠翹的就與陳韙有了瓜葛。一天,魚玄機回來後,綠翹對她說:“陳韙來找您,見您不在,就走了。”魚玄機心想陳韙每次都等她回來,今天為什麼走了?再看綠翹面頰微紅,頭髮蓬鬆,心下頓時明白了。於是她把綠翹叫進房內,令其脫下衣服仔細檢查,發現胸前有指甲的抓痕。於是拿起藤條向她拍打,嚴厲責問。綠翹卻反唇相譏,歷數魚玄機的風流韻事。魚玄機一氣之下抓住綠翹的脖子把她的頭往牆上撞,等到她鬆開手時,發現綠翹已經氣絕身亡。魚玄機趁天黑把綠翹的屍體埋在院子裡。不料幾月後,一位客人在院中發現許多蒼蠅聚在泥土之上,覺得非常可疑,於是報官。官衙中派人來挖開浮土,見到了綠翹的屍體。魚玄機被帶至公堂,問案的竟是當年遭她拒絕的裴澄,可想而知,她二十六歲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4

蘇東坡的患難知己王朝雲

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卻獨具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宴飲時看到了輕盈曼舞的王朝雲,備極寵愛,娶她為妾,此時的蘇東坡已經四十歲了。蘇東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詩詞中暢論自己的政見,得罪了當朝權貴,幾度遭貶。在蘇東坡的妻妾中,王朝雲最善解蘇東坡心意。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一說:“見識。”蘇東坡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裡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蘇東坡在杭州四年,之後又官遷密州、徐州、湖州,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貧。元豐六年,王朝雲為蘇東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禮。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這時的蘇東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得意。兩年後,蘇東坡再度被貶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愛戴他。此後蘇東坡又先後出任穎州和揚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惇為宰相,政見不同的蘇東坡被貶往南蠻之地的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這時他巳經年近花甲了。身邊姬妾陸續散去,只有王朝雲始終追隨。王朝雲在惠州又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幹兒,產後身體虛弱,不久便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朝雲死後,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5

柳自華-西湖邊上一夜情

明天啟年間,杭州名士沈逢吉酒後醉醺醺地逛遊西湖,這天正是七夕。沈逢吉走著走著,覺得又累又渴,抬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小樓,院門正開著,他便走過去想討杯水喝。可是屋裡沒有人,他也沒多想,就信步走了進去,見桌子上有茶水,也顧不得許多,一飲而盡。這時他才發現房屋裝飾得十分清雅,滿室墨香。桌子上還有一張墨蹟未乾的字,上寫:七月六,瓜果設庭中,乞巧穿針兒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宮,銀漢自空空。七月七,駕鵲拆離衰,儘管綢繆今夜裡,情魔難障太陽紅,分手各西東。

這顯然是為七夕應景而作。沈逢吉正暗自讚歎作者的才華,就聽屋裡環佩丁東之聲,正愁沒處躲藏,兩個妙齡女子已經進來。兩人看到他以後以為他是小偷,作婢女的那個女子大聲喝斥他,沈逢吉趕緊解釋。幸好那位小姐看他風度翩翩,也相信他不是歹人,於是大大方方地請他坐下,丫環端上茶來。兩個人開始談詩論詞,說著說著,小姐就猜出他是誰了。她曾在放鶴亭看到過沈逢吉的兩首詩。沈逢吉頻頻打聽小姐的身世,但小姐卻不多談,只說自己叫柳自華。他們徹夜清談,興致勃勃,直到拂曉之時,沈逢吉才起身告辭。

過了一天,沈逢吉裝束整齊,又來造訪。可是樓門緊鎖,好像很久都沒有人住過的樣子,問街坊鄰居,都說這是個富商買的府宅,但富商並不常住這裡。沈逢吉非常納罕,怏怏而回,覺得一切仿佛夢境一般。其實這柳子華本是京城名妓,被一位富商贖下藏嬌在此。後來正房太太同意接納這個妾,就在沈逢吉走後,富商便把她接走了。柳自華與沈逢吉雖然只有一面之識,但兩個人一生都沒有忘記這次奇妙的邂逅。

6

玉堂春盡又逢君

玉堂春是蘇三的藝名,在她五歲那年,被樂戶蘇淮與妻子一秤金把她從山西買來。經過十年的調教,把她培養成能歌善舞、文彩非凡的女子,豔幟一樹,蘇三就成了京城名妓。因她不論走到哪兒,都使房屋蓬蔽出輝,因此一位客人送給她一個藝名——玉堂春。玉堂春因是花魅之列,從不輕易接待客人,一般能見到她的都是腰纏萬貫的名門旺族。而且玉堂春待客以清雅彈唱為主,不輕易待寢。當時明武宗剛剛即位,太監劉瑾專權。賢臣王瓊得罪了劉瑾,被迫遷出京城,只留下兒子景隆收討歷年的貸銀,再回老家永城。

十八歲的王景隆非常能幹,很快收回全部本息,打點一切過兩天就要回家了。出發前的兩天,他在街上信步閒逛。不由自主來到蘇三所在的葫蘆巷,他在人指點下邁進了一秤金家。一秤金雖看出他確是個大家公子,但蘇三也不能輕易的見他,於是推說蘇三正忙。王景隆掏出一錠金子,她立刻眉開眼笑把蘇三領了出來。王景隆細細地端詳這位京城名妓,真不敢想信天下還有如此貌美之人,一秤金殷勤地置下酒菜,酒過三巡,王景隆就留宿房中。一夜風流,夜夜如此,王景隆乾脆搬到妓院居住,早把回鄉的事拋到腦後。還不到一年時間,王景隆的三萬紋銀花得一文不剩。一秤金就把他趕了出來。王景隆身無分文,淪為乞丐,白天沿街乞討,晚上在關王廟棲身,非常淒慘。

7

王翠翹以情抗倭寇

明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開始遭受“倭寇”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與當地的盜匪串通一氣,禍害百姓。當時秦淮河上有一位名妓叫王翠翹,她軟語溫存,柔媚無比,而性格中又有一點堅毅與直率。由於她不聽鴇母的話,鴇母就把她賣給了一個年老的富商為妾。王翠翹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卻在夜裡收拾細軟和丫環綠珠溜走了。她們逃到嘉興,為了隱瞞身份不敢重操舊業,只是每日徘徊于南湖岸邊。一日在湖畔,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羅龍文。羅龍文見王翠翹姿色不凡,神彩奕奕,覺得此人大有可用之處,於是上前搭話,王翠翹也急著想找個人“依靠”,沒有多久就嫁給了羅龍文為妾。羅龍文在交際場上有了她幫助周璿,真是如魚得水。羅龍文家還有一個清客——西湖淨慈寺的明山和尚,明山和尚並不耐心修行,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但不久羅龍文就把綠珠送給他,他帶著綠珠遠走他鄉,再無音信。

第二年,羅龍文在京城謀到了官職,並成了權臣嚴嵩的心腹,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進犯,兵部尚書張徑帶兵剿寇,大破敵軍,但因得罪了嚴嵩而遭殺害,功勞被安在嚴嵩的親信趙文華頭上。過了兩年,趙文華與羅龍文再次剿寇,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戰術而慘遭失敗,羅龍文逃走,王翠翹被抓,關在一座廟裡。原來這裡有許多被抓的女子。當一個倭寇頭目前來巡視時,王翠翹驚訝地發現這人竟是明山和尚。原來明山當年走後,生活無計,與盜匪結交,加入了倭寇一夥。他早就看中了王翠翹,只是法時沒機會。如今真是天上掉餡餅,立即娶王翠翹為妻。王翠翹此時別無他計,只得依命。好在明山對她恭敬有加,還肯聽她的話,她每日見明山幫倭寇掠人財物,欺人妻女,心下不安。就常常溫言軟語地勸他,讓他不要幫著倭寇殘害自己的同抱。明山漸漸被她感化,決心棄暗投明。於是殺了倭寇的兩個小首領前往桐城請降。不料趙文華言而無信,當下殺了明山,提他頭去就城請功。王翠翹得知之後,後悔不已,認為是自己害了他,正在悲恨交加之際,剩餘的倭寇又把她掠上船去,王翠翹萬念俱灰,跳海而死。

8

白居易逼死關盼盼

關盼盼生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因為出身書香門第,通曉詩文,又兼會歌舞技能,容貌美麗,使無數富家公子心儀不已。但是好景不長,關家家道中落,關盼盼被徐州守帥張愔以重禮納為妾。張愔雖為武夫卻喜歡風雅文墨歌舞之事,所以他雖有眾多妻妾,卻只留心關盼盼一人。一次白居易來張府上作客,關盼盼為客人表演了歌舞,白居易大為讚歎,說關盼盼是“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兩年之後,張愔病逝于徐州,張家的妻妾紛紛自尋出路,但關盼盼卻決心守節。她與一位年邁的僕人住在徐州城郊的燕子樓裡,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燕子樓是張愔生前為關盼盼建的別墅,因為樓前有一條小河,河邊種有柳樹,每年春天,成雙成對的燕子在柳樹間飛過,故名燕子樓。如今只有關盼盼行孤影單地住在裡面。她忠貞不渝的品德贏得了眾多贊許,但有一個人卻提出了不同意見,這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深為盼盼的重情而感動,但他想既然關盼盼如此情深,為和不追到九泉之下去陪伴張愔呢,那豈不是更圓滿?於是他寫了一首詩: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白居易寫這首詩時也許並沒有逼關盼盼殉情的意思,但關盼盼看了以後可不這麼認為,她大哭道: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並非惜命不肯隨之而去,只怕人們議論我夫重色,逼迫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白居易為何如此冷酷,非要逼我走上絕路?!憤恨之下,關盼盼開始絕食,任誰的勸解都不能改變她的心意。在她瘦弱枯槁之時,她寫下了針對白居易的詩: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當白居易聽到關盼盼的死訊時非常震驚,他覺得自己有難以推卸的責任,心裡又是敬佩又是內疚。可能因為有了這次的經歷,他在自己暮年之時讓侍姬樊素與小蠻各奔前程,以免釀成關盼盼那樣的悲劇。

9

花蕊夫人: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花蕊夫人歌讖《萬里朝天曲》

前蜀亡後,後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莊宗被殺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後宮,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昶日日飲宴,漸覺煩膩,花蕊夫人用紅姜煮白羊頭,石頭鎮壓,以酒淹之,切如紙薄,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孟昶最怕熱,在摩河池上,建水晶宮殿,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牆壁,不用磚石,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殿內羅帳錦被,奢華無比。就在二人醉生夢死之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並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一潰千里,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山花爛漫的春天,孟昶與花蕊夫人被迫離開他們醉生夢死的蜀地樂園,前往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豔絕塵寰,為睹芳容,他賞賜了孟昶及其家人,並在他們來宮中謝恩之時見到了花蕊夫人。七天以後,孟昶暴死,許多人認為是被趙匡胤毒殺。孟昶之母本來就為兒子的請降而覺羞愧,也絕食而死。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宮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這詞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在驛站牆壁上的,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婦人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卻是降宋的應驗。太祖又命她作詩一首,花蕊夫人念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宋太祖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更加傾慕她,攜花蕊夫人同入寢宮,不久封為貴妃。但花蕊夫人並沒有忘記與孟昶的夫妻之情,經常偷偷的朝拜他的畫像。有一次被宋太祖看見,問她畫像上是誰,她只好說是俗傳的送子張仙。打這以後,宮中各妃嬪也供起了張仙像。花蕊夫人後來因政治紛爭而觸怒了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在一次打獵中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10

花開堪折的杜秋娘

杜秋娘原是間州(鎮江)人,江南女子的秀麗與文采她身上盡數體現。她十五歲時,鎮海節度使李錡以重金將她買入府中為歌舞妓。杜秋娘不滿於只表演別人編好的節目,自己譜寫了一曲“金縷衣”,聲情並茂地唱給李錡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正合了李錡之意,當時就把她納為侍妾。

唐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李錡不滿,舉兵反叛,在戰亂中被殺,杜秋娘入宮為奴,仍舊當歌舞姬。有一次杜秋娘為憲宗表演了“金縷衣”,憲宗被深深地感染兩人馬上陷入愛河,杜秋娘被封為秋妃。杜秋娘不僅是憲宗的愛妃,還是他的機要秘書,杜秋娘以女人的柔情和寬容彌補了憲宗年輕氣盛、性情浮躁的缺點,憲宗常常與她討論治國大事,二人過了十幾年同心協力的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憲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宮中,有人傳言是內侍弘志蓄意謀弑,但當時宦官專權,此事不了了之。

有時還叫著大學士王黼同去。李師師漸漸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萬歲爺駕臨,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師師可非往日可比,身份雖然仍是名妓,卻也“名花有主”,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只能望“師”興歎。

可是偏有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後不免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閒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聖情琿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導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後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著這個空兒前來看望李師師。兩人正在敘闊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新鮮的柳丁,聊了一會兒就要回宮,李師師假意挽留道:“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宋徽宗正因為身體沒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周邦彥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豈知宋徽宗痊癒後來李師師這裡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後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臉色驟變,過了幾天找藉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李師師為其送行,並將她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

宋徽宗玩物喪志,對邊境危機滿不在乎,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3

因嫉妒偷情折命的魚玄機

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生於唐武宗年間。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十一二歲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最瞭解並欣賞她的人,就是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在魚玄機的父親去世後,她們母女搬到平康裡--當時的妓院聚集地居住,平日裡做一些漿洗的工作,用以糊口。溫庭筠慕名而來,找到魚玄機,讓她當場以“江邊柳”為題賦詩一首,溫庭筠為其才華折服,做了她的老師。不久溫庭筠離開長安,溫庭筠和魚玄機一直保持著介於師生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唐懿宗年間,溫庭筠回到了長安。一天,兩人到城南風光秀麗的崇貞觀中遊覽,見到一群新科進士在爭相題作。魚玄機羡慕不已,悄悄在牆上題下一首詩。被初到長安的名門之後李億看到,他非常傾慕魚玄機的才華,而且他又與溫庭筠有一面之識,於是找到溫庭筠,請他幫忙引見。溫庭筠非常欣賞李億,有心成全他們。在溫庭筠的幫助下,李億心滿意足地把這個才女娶進了家門,並把她安置在林亭別墅裡。不料李億的原配裴氏聞訊趕來,一進門,不由分說就把魚玄機鞭打了一頓,沒過兩天,就逼李億寫下休書,把她轟了出去。李億暗地裡在曲江一帶找到避靜的鹹宜觀,又捐出了一筆數目不小的油錢,把魚玄機安頓在那裡,“玄機”的法號就是觀主給起的。兩人日思夜想,無奈李億受夫人制約,沒法前來,過了幾年,拋下魚玄機,和家小到揚州任官去了。魚玄機深受打擊,此時觀主已經逝世,觀中只有魚玄機一人,她的寂寞可想而知。魚玄機一改以往的潔身自好,盡情放縱起來。她在觀中收了幾個徒弟,充當侍女。在觀外貼出“魚玄機詩文候教”,就象妓院的豔旗一般,頓時觀中賓客盈門,香客文人與魚玄機整日品茶談詩,相貌英俊者則被她留宿觀中。

當時她青睞一個落第書生叫左名揚,因為他的容貌儀錶酷似李億,左名揚時常留宿在她房中。當時有一位官人裴澄,對魚玄機十分愛慕,但魚玄機非常痛恨姓裴的人,因為她就是被李億的夫人裴氏趕出來的,所以對裴澄敬而遠之。有一天觀中來了三位貴公子,還攜帶樂師。魚玄機對幾位公子倒是司空見慣,但那位身材魁梧,舉止清雅的樂師陳韙卻大動她的芳心,她頻頻以眉目傳情,陳韙哪有不明白的,第二天夜裡就悄悄前來,二人如膠似漆。

魚玄機觀中的幾個徒弟漸漸大了,每天耳濡目染繼承了不少魚玄機的妖媚本事。一個叫綠翹的就與陳韙有了瓜葛。一天,魚玄機回來後,綠翹對她說:“陳韙來找您,見您不在,就走了。”魚玄機心想陳韙每次都等她回來,今天為什麼走了?再看綠翹面頰微紅,頭髮蓬鬆,心下頓時明白了。於是她把綠翹叫進房內,令其脫下衣服仔細檢查,發現胸前有指甲的抓痕。於是拿起藤條向她拍打,嚴厲責問。綠翹卻反唇相譏,歷數魚玄機的風流韻事。魚玄機一氣之下抓住綠翹的脖子把她的頭往牆上撞,等到她鬆開手時,發現綠翹已經氣絕身亡。魚玄機趁天黑把綠翹的屍體埋在院子裡。不料幾月後,一位客人在院中發現許多蒼蠅聚在泥土之上,覺得非常可疑,於是報官。官衙中派人來挖開浮土,見到了綠翹的屍體。魚玄機被帶至公堂,問案的竟是當年遭她拒絕的裴澄,可想而知,她二十六歲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4

蘇東坡的患難知己王朝雲

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卻獨具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宴飲時看到了輕盈曼舞的王朝雲,備極寵愛,娶她為妾,此時的蘇東坡已經四十歲了。蘇東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詩詞中暢論自己的政見,得罪了當朝權貴,幾度遭貶。在蘇東坡的妻妾中,王朝雲最善解蘇東坡心意。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一說:“見識。”蘇東坡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裡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蘇東坡在杭州四年,之後又官遷密州、徐州、湖州,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貧。元豐六年,王朝雲為蘇東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禮。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這時的蘇東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得意。兩年後,蘇東坡再度被貶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愛戴他。此後蘇東坡又先後出任穎州和揚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惇為宰相,政見不同的蘇東坡被貶往南蠻之地的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這時他巳經年近花甲了。身邊姬妾陸續散去,只有王朝雲始終追隨。王朝雲在惠州又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幹兒,產後身體虛弱,不久便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朝雲死後,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5

柳自華-西湖邊上一夜情

明天啟年間,杭州名士沈逢吉酒後醉醺醺地逛遊西湖,這天正是七夕。沈逢吉走著走著,覺得又累又渴,抬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小樓,院門正開著,他便走過去想討杯水喝。可是屋裡沒有人,他也沒多想,就信步走了進去,見桌子上有茶水,也顧不得許多,一飲而盡。這時他才發現房屋裝飾得十分清雅,滿室墨香。桌子上還有一張墨蹟未乾的字,上寫:七月六,瓜果設庭中,乞巧穿針兒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宮,銀漢自空空。七月七,駕鵲拆離衰,儘管綢繆今夜裡,情魔難障太陽紅,分手各西東。

這顯然是為七夕應景而作。沈逢吉正暗自讚歎作者的才華,就聽屋裡環佩丁東之聲,正愁沒處躲藏,兩個妙齡女子已經進來。兩人看到他以後以為他是小偷,作婢女的那個女子大聲喝斥他,沈逢吉趕緊解釋。幸好那位小姐看他風度翩翩,也相信他不是歹人,於是大大方方地請他坐下,丫環端上茶來。兩個人開始談詩論詞,說著說著,小姐就猜出他是誰了。她曾在放鶴亭看到過沈逢吉的兩首詩。沈逢吉頻頻打聽小姐的身世,但小姐卻不多談,只說自己叫柳自華。他們徹夜清談,興致勃勃,直到拂曉之時,沈逢吉才起身告辭。

過了一天,沈逢吉裝束整齊,又來造訪。可是樓門緊鎖,好像很久都沒有人住過的樣子,問街坊鄰居,都說這是個富商買的府宅,但富商並不常住這裡。沈逢吉非常納罕,怏怏而回,覺得一切仿佛夢境一般。其實這柳子華本是京城名妓,被一位富商贖下藏嬌在此。後來正房太太同意接納這個妾,就在沈逢吉走後,富商便把她接走了。柳自華與沈逢吉雖然只有一面之識,但兩個人一生都沒有忘記這次奇妙的邂逅。

6

玉堂春盡又逢君

玉堂春是蘇三的藝名,在她五歲那年,被樂戶蘇淮與妻子一秤金把她從山西買來。經過十年的調教,把她培養成能歌善舞、文彩非凡的女子,豔幟一樹,蘇三就成了京城名妓。因她不論走到哪兒,都使房屋蓬蔽出輝,因此一位客人送給她一個藝名——玉堂春。玉堂春因是花魅之列,從不輕易接待客人,一般能見到她的都是腰纏萬貫的名門旺族。而且玉堂春待客以清雅彈唱為主,不輕易待寢。當時明武宗剛剛即位,太監劉瑾專權。賢臣王瓊得罪了劉瑾,被迫遷出京城,只留下兒子景隆收討歷年的貸銀,再回老家永城。

十八歲的王景隆非常能幹,很快收回全部本息,打點一切過兩天就要回家了。出發前的兩天,他在街上信步閒逛。不由自主來到蘇三所在的葫蘆巷,他在人指點下邁進了一秤金家。一秤金雖看出他確是個大家公子,但蘇三也不能輕易的見他,於是推說蘇三正忙。王景隆掏出一錠金子,她立刻眉開眼笑把蘇三領了出來。王景隆細細地端詳這位京城名妓,真不敢想信天下還有如此貌美之人,一秤金殷勤地置下酒菜,酒過三巡,王景隆就留宿房中。一夜風流,夜夜如此,王景隆乾脆搬到妓院居住,早把回鄉的事拋到腦後。還不到一年時間,王景隆的三萬紋銀花得一文不剩。一秤金就把他趕了出來。王景隆身無分文,淪為乞丐,白天沿街乞討,晚上在關王廟棲身,非常淒慘。

7

王翠翹以情抗倭寇

明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開始遭受“倭寇”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與當地的盜匪串通一氣,禍害百姓。當時秦淮河上有一位名妓叫王翠翹,她軟語溫存,柔媚無比,而性格中又有一點堅毅與直率。由於她不聽鴇母的話,鴇母就把她賣給了一個年老的富商為妾。王翠翹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卻在夜裡收拾細軟和丫環綠珠溜走了。她們逃到嘉興,為了隱瞞身份不敢重操舊業,只是每日徘徊于南湖岸邊。一日在湖畔,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羅龍文。羅龍文見王翠翹姿色不凡,神彩奕奕,覺得此人大有可用之處,於是上前搭話,王翠翹也急著想找個人“依靠”,沒有多久就嫁給了羅龍文為妾。羅龍文在交際場上有了她幫助周璿,真是如魚得水。羅龍文家還有一個清客——西湖淨慈寺的明山和尚,明山和尚並不耐心修行,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但不久羅龍文就把綠珠送給他,他帶著綠珠遠走他鄉,再無音信。

第二年,羅龍文在京城謀到了官職,並成了權臣嚴嵩的心腹,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進犯,兵部尚書張徑帶兵剿寇,大破敵軍,但因得罪了嚴嵩而遭殺害,功勞被安在嚴嵩的親信趙文華頭上。過了兩年,趙文華與羅龍文再次剿寇,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戰術而慘遭失敗,羅龍文逃走,王翠翹被抓,關在一座廟裡。原來這裡有許多被抓的女子。當一個倭寇頭目前來巡視時,王翠翹驚訝地發現這人竟是明山和尚。原來明山當年走後,生活無計,與盜匪結交,加入了倭寇一夥。他早就看中了王翠翹,只是法時沒機會。如今真是天上掉餡餅,立即娶王翠翹為妻。王翠翹此時別無他計,只得依命。好在明山對她恭敬有加,還肯聽她的話,她每日見明山幫倭寇掠人財物,欺人妻女,心下不安。就常常溫言軟語地勸他,讓他不要幫著倭寇殘害自己的同抱。明山漸漸被她感化,決心棄暗投明。於是殺了倭寇的兩個小首領前往桐城請降。不料趙文華言而無信,當下殺了明山,提他頭去就城請功。王翠翹得知之後,後悔不已,認為是自己害了他,正在悲恨交加之際,剩餘的倭寇又把她掠上船去,王翠翹萬念俱灰,跳海而死。

8

白居易逼死關盼盼

關盼盼生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因為出身書香門第,通曉詩文,又兼會歌舞技能,容貌美麗,使無數富家公子心儀不已。但是好景不長,關家家道中落,關盼盼被徐州守帥張愔以重禮納為妾。張愔雖為武夫卻喜歡風雅文墨歌舞之事,所以他雖有眾多妻妾,卻只留心關盼盼一人。一次白居易來張府上作客,關盼盼為客人表演了歌舞,白居易大為讚歎,說關盼盼是“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兩年之後,張愔病逝于徐州,張家的妻妾紛紛自尋出路,但關盼盼卻決心守節。她與一位年邁的僕人住在徐州城郊的燕子樓裡,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燕子樓是張愔生前為關盼盼建的別墅,因為樓前有一條小河,河邊種有柳樹,每年春天,成雙成對的燕子在柳樹間飛過,故名燕子樓。如今只有關盼盼行孤影單地住在裡面。她忠貞不渝的品德贏得了眾多贊許,但有一個人卻提出了不同意見,這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深為盼盼的重情而感動,但他想既然關盼盼如此情深,為和不追到九泉之下去陪伴張愔呢,那豈不是更圓滿?於是他寫了一首詩: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白居易寫這首詩時也許並沒有逼關盼盼殉情的意思,但關盼盼看了以後可不這麼認為,她大哭道: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並非惜命不肯隨之而去,只怕人們議論我夫重色,逼迫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白居易為何如此冷酷,非要逼我走上絕路?!憤恨之下,關盼盼開始絕食,任誰的勸解都不能改變她的心意。在她瘦弱枯槁之時,她寫下了針對白居易的詩: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當白居易聽到關盼盼的死訊時非常震驚,他覺得自己有難以推卸的責任,心裡又是敬佩又是內疚。可能因為有了這次的經歷,他在自己暮年之時讓侍姬樊素與小蠻各奔前程,以免釀成關盼盼那樣的悲劇。

9

花蕊夫人: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花蕊夫人歌讖《萬里朝天曲》

前蜀亡後,後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莊宗被殺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後宮,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昶日日飲宴,漸覺煩膩,花蕊夫人用紅姜煮白羊頭,石頭鎮壓,以酒淹之,切如紙薄,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孟昶最怕熱,在摩河池上,建水晶宮殿,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牆壁,不用磚石,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殿內羅帳錦被,奢華無比。就在二人醉生夢死之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並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一潰千里,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山花爛漫的春天,孟昶與花蕊夫人被迫離開他們醉生夢死的蜀地樂園,前往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豔絕塵寰,為睹芳容,他賞賜了孟昶及其家人,並在他們來宮中謝恩之時見到了花蕊夫人。七天以後,孟昶暴死,許多人認為是被趙匡胤毒殺。孟昶之母本來就為兒子的請降而覺羞愧,也絕食而死。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宮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這詞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在驛站牆壁上的,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婦人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卻是降宋的應驗。太祖又命她作詩一首,花蕊夫人念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宋太祖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更加傾慕她,攜花蕊夫人同入寢宮,不久封為貴妃。但花蕊夫人並沒有忘記與孟昶的夫妻之情,經常偷偷的朝拜他的畫像。有一次被宋太祖看見,問她畫像上是誰,她只好說是俗傳的送子張仙。打這以後,宮中各妃嬪也供起了張仙像。花蕊夫人後來因政治紛爭而觸怒了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在一次打獵中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10

花開堪折的杜秋娘

杜秋娘原是間州(鎮江)人,江南女子的秀麗與文采她身上盡數體現。她十五歲時,鎮海節度使李錡以重金將她買入府中為歌舞妓。杜秋娘不滿於只表演別人編好的節目,自己譜寫了一曲“金縷衣”,聲情並茂地唱給李錡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正合了李錡之意,當時就把她納為侍妾。

唐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李錡不滿,舉兵反叛,在戰亂中被殺,杜秋娘入宮為奴,仍舊當歌舞姬。有一次杜秋娘為憲宗表演了“金縷衣”,憲宗被深深地感染兩人馬上陷入愛河,杜秋娘被封為秋妃。杜秋娘不僅是憲宗的愛妃,還是他的機要秘書,杜秋娘以女人的柔情和寬容彌補了憲宗年輕氣盛、性情浮躁的缺點,憲宗常常與她討論治國大事,二人過了十幾年同心協力的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憲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宮中,有人傳言是內侍弘志蓄意謀弑,但當時宦官專權,此事不了了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