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朋友妻受辱,嵇康出頭被殺,可真實原因沒這麼簡單

嵇康, 曹魏末期最著名的文人, 崇尚老莊之學, 提倡個人自由, 詩文俱佳, 並且精通音律, 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

關於嵇康之死, 東晉的史學家幹寶的《晉紀》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當時嵇康與冀州牧呂昭的兩個兒子呂巽和呂安關係都很好。 哥哥呂巽人面獸心, 他看見弟媳婦長的漂亮, 於是趁著弟弟不在家的時候, 故意將弟媳婦灌醉, 然後強行將其姦污了。

事發之後, 呂安憤恨不已, 想要告發自己的哥哥。 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嵇康, 希望嵇康能拿個主意。 嵇康覺得這倆人都是自己的朋友, 覺得很為難。 思來想去, 他跟呂安說, 這事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如果告到官府, 恐怕對有損你們呂氏家族的聲譽, 還是算了吧。 呂安聽從了嵇康的建議。

誰知道呂巽看到弟弟沒有告發自己, 反而覺得自己有把柄在弟弟手裡, 今後怕對自己不利, 於是乾脆到官府誣告弟弟呂安不孝。

案件判決下來, 呂安被判處流放。 嵇康知道之後, 先寫了一封與呂巽的絕交書, 痛斥其卑鄙行徑, 然後到官府為呂安申冤, 願意替他證明其清白。 於是嵇康和呂安雙雙被關進大牢。

由於嵇康名氣太大, 所以他被關進大牢的消息立刻驚動了整個魏國,

京城的太學生三千多人聯名為嵇康請命, 希望能放他出來, 並且請他到太學裡教書。 還有許多名士豪傑紛紛要求與嵇康一起坐牢。 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營救嵇康。

由於事情鬧的太大, 驚動了當時曹魏政權的實際當家人司馬昭, 司馬昭在考慮怎麼處理嵇康時, 時任司隸校尉的鐘會進言:“嵇康就是睡臥的一條龍, 一旦騰空而起, 則天下大亂。 先前毋丘儉作亂時, 嵇康就想出山幫助毋丘儉, 後來被山濤制止了。 嵇康與呂安都是言行放蕩, 無視典章規矩的人, 而且他們又有很強的煽動能力。 因此您應該學習姜太公誅殺華士、孔夫子誅殺少正卯一樣誅殺嵇康和呂安。 ”

這位鐘會就是後來與鄧艾一起平滅蜀漢的牛人, 他早年仰慕嵇康, 曾經帶著自己寫的《四本論》向嵇康求教, 結果遭到冷遇, 所以這次嵇康有難, 他就趁機落井下石。 司馬昭聽了鐘會的話, 覺得有道理, 於是命人將嵇康和呂安給殺了。

嵇康被殺, 雖然起源於一場家庭倫常慘劇, 但是其根源卻與司馬氏集團與曹魏集團的鬥爭息息相關。

《軍師聯盟》裡吳秀波版司馬懿

儘管司馬懿當初通過高平陵之變控制了曹魏政權, 但是當時的朝廷內外, 處處都是曹魏集團的勢力, 因此, 司馬懿使用恐怖手段, 將曹爽團夥連根拔起。 接著, 其子司馬師再接再厲, 于嘉平六年將密謀要除掉自己的中書令李豐一夥連鍋端掉,同時廢掉了參與此事的皇帝曹芳。直到此時,司馬氏集團才算真正控制了中央政權。

在司馬氏家族看來,控制了中央政權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逐個消滅地方上的曹魏集團勢力。而鐘會提到的毋丘儉就是地方上第一個跳出來挑戰司馬氏集團的人。鐘會提到這一點正好點了嵇康的死穴。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爺仨

嵇康並不是一個真正能超脫於物外的人,他也是親曹魏集團的一員。嵇氏家族原本是寒門出身,由於嵇康的父親嵇昭與曹操是同鄉,因此曹操提拔任他擔任督軍糧台書侍御史。要知道,在三國亂世,隨時有戰爭發生,因此後勤糧草的補給就顯得異常重要,曹操把監督軍糧的工作交給嵇昭,可見他對老鄉的信任。而嵇氏家族從此也由寒門而一躍成為士族階層,因此曹魏集團對嵇康的家族有知遇提攜的恩典。另外,嵇康本人也是曹氏家族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孫女。因此,即使嵇康不是曹魏集團的核心人物,也是親近曹魏集團的人。所以,在司馬氏集團對曹魏集團揮舞屠刀的時候,嵇康選擇歸隱林泉,也是一種自保的策略。

而根據《晉紀》所載,毋丘儉起兵叛亂時,司馬師親率大軍南征,朝廷空虛,嵇康就曾經計畫在北方舉兵叛亂,南北呼應,但是最終被山濤制止了。因此鐘會對嵇康的控告也不算是誣告。

《三國殺》裡的毋丘儉

由此可見,雖然嵇康下獄起源於一場家庭糾紛,但是司馬昭聯想到地方勢力尚未收服,留著嵇康始終是一種禍患,所以乾脆一殺了之。

嵇康臨刑前,從容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慨歎一句: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即引頸就戮。一代名士死于屠刀之下,時年40歲。

于嘉平六年將密謀要除掉自己的中書令李豐一夥連鍋端掉,同時廢掉了參與此事的皇帝曹芳。直到此時,司馬氏集團才算真正控制了中央政權。

在司馬氏家族看來,控制了中央政權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逐個消滅地方上的曹魏集團勢力。而鐘會提到的毋丘儉就是地方上第一個跳出來挑戰司馬氏集團的人。鐘會提到這一點正好點了嵇康的死穴。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爺仨

嵇康並不是一個真正能超脫於物外的人,他也是親曹魏集團的一員。嵇氏家族原本是寒門出身,由於嵇康的父親嵇昭與曹操是同鄉,因此曹操提拔任他擔任督軍糧台書侍御史。要知道,在三國亂世,隨時有戰爭發生,因此後勤糧草的補給就顯得異常重要,曹操把監督軍糧的工作交給嵇昭,可見他對老鄉的信任。而嵇氏家族從此也由寒門而一躍成為士族階層,因此曹魏集團對嵇康的家族有知遇提攜的恩典。另外,嵇康本人也是曹氏家族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孫女。因此,即使嵇康不是曹魏集團的核心人物,也是親近曹魏集團的人。所以,在司馬氏集團對曹魏集團揮舞屠刀的時候,嵇康選擇歸隱林泉,也是一種自保的策略。

而根據《晉紀》所載,毋丘儉起兵叛亂時,司馬師親率大軍南征,朝廷空虛,嵇康就曾經計畫在北方舉兵叛亂,南北呼應,但是最終被山濤制止了。因此鐘會對嵇康的控告也不算是誣告。

《三國殺》裡的毋丘儉

由此可見,雖然嵇康下獄起源於一場家庭糾紛,但是司馬昭聯想到地方勢力尚未收服,留著嵇康始終是一種禍患,所以乾脆一殺了之。

嵇康臨刑前,從容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慨歎一句: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即引頸就戮。一代名士死于屠刀之下,時年40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