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深度分析楚漢相爭以後,韓信被殺,張良被逼下崗,蕭何為啥善始善終

秦帝國建立不到二十年各地烽煙四起, 秦滅楚稱雄最後垓下定乾坤。

大漢定國, 封賞功臣

劉邦用了4年時間(西元前206-前202年), 滅掉了項羽, 建立漢。

劉邦贏了, 項羽輸了。 古代打仗, 一切的動機無外乎兩個字 ——利益。 劉老大贏了, 下面的小弟們就自然要吃香喝辣。 那誰應該多吃點?在這個問題上, 劉邦思考良久說:帶兵打戰, 我不如韓信;運籌帷幄, 我不如張良;穩定後勤, 我不如蕭何。 這話一出, 那自然是這3人要發財了, 分地分城民。

劉邦老大得天下

天下以定, 大將軍統百萬人, 外不強敵。 韓信再拿兵, 會對誰用兵?好嘛, 那就把韓信大將軍的兵先歸為己用, 那韓信滅項羽的主力軍, 功不可沒, 要分地分官。 楚漢之爭的時候, 韓信自封齊王。 劉邦心想, 我就算給你當王, 也不能讓你到熟悉的地方當王。 於是先玩個小手段, 把韓信從土地肥沃的齊調到年年戰亂的楚。 一年之後,

劉邦心腹陳平, 告發韓信謀反。 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把韓信這種大漢第一功臣殺了, 明顯說不過去。 於是降為候。 一下子, 韓信再無兵馬, 只有封戶。 6年之後, 呂後擔心韓信實力太強, 一但謀反, 誰也抵不住。 就再用莫須有罪名, 殺無赦。 彭越, 英布等將軍, 也無一倖免狡兔死, 走狗烹。 飛鳥盡, 良弓藏。 敵國破, 謀臣亡的結局。

下一位大臣, 張良。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成為諸葛亮最佩服的軍事家之一, 知道月滿則虧, 水滿則溢之道。

張良運籌帷幄, 大漢第一軍師

劉邦說, 張良先生, 平定項羽, 你功不可沒, 封你3萬戶。 張良這麼聰明的人, 知道拿了3萬戶, 自己就完蛋了。 於是拿要1萬戶, 當一個留候, 退位而保身。 功成身退。

最值得一提的是劉邦的功臣中, 唯一一位安享晚年的功臣:蕭何。

他為我們講述了, 功高震主時, 應該如何成功身退。

蕭何——大漢第一謀臣

蕭何自劉老大起兵就一直跟隨, 老大自然捨不得殺他, 封了他大官,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對蕭何也不是沒有提防。 漢三年, 項哥和劉老大打的難捨難分, 劉老大寫信慰問蕭何老弟。 蕭何老弟明白, 老大被打的滿地找牙, 哪裡有空慰問我, 一看就是提防。 於是蕭何就把自己的子侄一輩的人, 全部送上戰場。

西元前195, 韓信被除, 蕭何擔心下一個是自己, 於是把全部家財拿去充軍。

第三次, 西元前195年, 有人謀反,

劉邦親自帶兵平亂, 對後方蕭何不放心。 蕭何就貪污, 自己把自己名聲搞臭。

三次自保, 讓蕭何善始善終。

韓信只知道立功, 張良明事理退身, 蕭何卻能在伴君如伴虎的環境下, 如魚得水, 深得劉邦喜愛。 不得不佩服蕭何老弟的權術。

在我們驚訝蕭何的善始善終時, 我也經常歎息劉邦的殘忍, 帝國破, 功臣殺無赦。 令人無限惋惜, 不知道再來一次, 當年韓信會不會背叛劉邦, 幫項羽拿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