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從恰到好處的陪伴,說規則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有哪些建立方式?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從TA出生一直到長大到青春期, 到上大學脫離我們家長, 自己獨立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 其實規則感是一直伴隨著TA們的。

首先孩子出生以後, 我們就知道TA吃奶時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吃完了以後是怎麼拍奶嗝, 這是一個規則。 慢慢的呢孩子知道TA有不舒服的時候, 可以怎樣去叫媽媽, 這些行為模式固定下來。 在TA一歲之後, 慢慢的就該給TA加一些規則了。

首先我們是要從孩子安全的角度去考慮, 保證TA的安全也有一些不同的方式, 比如熱水壺。 我們可以讓TA去感受一下熱氣的溫度, TA可能就會對於那個水壺的蓋兒會有一些望而生畏。

還有的媽媽會讓TA拿一個空的水壺, 不停的把蓋拿下來, 再放上去拿下來再放上去, 等孩子玩兒都不想再玩兒了, 然後TA也可以消除對水壺好奇的心理。

一歲之後還有一些規則呢, 就是需要做延遲滿足。 媽媽要給孩子做一些延遲滿足,

怎麼做延遲滿足呢?如果, 當孩子不是很急需你去馬上做這件事的時候, 我們可以同意幫你做這件事情, 但是能不能讓我把碗洗完, 等一小會兒再去幫你做呢?這樣的話, 孩子學會了延遲滿足, TA就懂得期待, 同時TA知道事物的恒常性。

就是, 哪怕不被馬上被滿足, TA也能夠滿心歡喜的期待著等一下就會被滿足。 這也屬於安全依戀的一部分, 因為媽媽總要跟孩子做一個分離, 如果媽媽要去上班, 如果媽媽要離開TA去做些什麼事情, 孩子不能很好地延遲滿足的話, TA就會是一個不安全的依戀, 會哭鬧, 會有很多負面的情緒, 是很難帶養的,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慢慢的適應延遲滿足。

再大一點, 三歲左右的孩子,

我們帶養中, 就是更多地往外走, 出去玩兒, 在這個階段還是要更多考慮安全因素。 出於安全, 我們要對TA有所限制, 比如我們會帶著TA在一些什麼樣的地方玩遊戲。 離水比較近的地方, 高高的, 坡很陡的地方, 就要囑咐孩子不走過去, 懂得那是危險的。

我們還可以把規則用在和陌生人的接觸上,

我們要教會孩子, 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如何處理。 這個階段在家庭中, 我們可能會有一些選擇題讓孩子去做, 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 但是這個機會一定是有前提的, 比如我們可以問TA:寶貝, 今天家裡有一條魚、有青菜, 你想吃哪個啊?這樣有討論、有選擇, 孩子就有自主, 能夠很好的度過三歲之前的階段, TA就能入園了。

進幼稚園以後呢, 就要聽老師的話, 跟著老師參加幼稚園的活動, 和小朋友們好好遊戲, 慢慢的一點一點的規則就變的多起來, 這就已經包括了人際關係了。

再大一點, 上了小學, 就要要求TA遵守學校的規則, 要聽老師的安排, 按時完成作業。 在這個時候呢?規則呢, 就傾向於對自己的事務的計畫,

也關乎到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任務主動完成的信心。

等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 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已經就覺得TA自己是大孩子了, 懂事兒了, 時候的規則那就包括了一些社會性方面的, 可以交什麼樣的朋友?不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 要讓孩子能夠懂得,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去嘗試的。慢慢的,孩子就走上社會了啊。等到TA讀初中讀高中,讀大學以後,隨著TA的成長,更多的這種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小的大的一種規則,就隨著TA的成長紛至迭來。

只要我們把前面的基礎打好了,把這些陪伴、延遲滿足、選擇、自主給到TA,後面獨立生活我們就不用操心啦!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好的陪伴,看得到孩子的需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會有很好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TA也能夠有比較好的自控能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駕駛著自己的生命之車行駛在高速路上了。

要讓孩子能夠懂得,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去嘗試的。慢慢的,孩子就走上社會了啊。等到TA讀初中讀高中,讀大學以後,隨著TA的成長,更多的這種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小的大的一種規則,就隨著TA的成長紛至迭來。

只要我們把前面的基礎打好了,把這些陪伴、延遲滿足、選擇、自主給到TA,後面獨立生活我們就不用操心啦!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好的陪伴,看得到孩子的需求,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會有很好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TA也能夠有比較好的自控能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駕駛著自己的生命之車行駛在高速路上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