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開遠古禪讓制的謊言,大禹囚禁了舜,之後自立為王!

在歷史課本中, 老師們講到堯舜禹禪讓的時候, 總是說遠古部落人們非常民主, 所以禪讓制得以傳承。 然而, 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 比如說舜禹的權利交接, 充滿了血腥。

(舜)

舜是中國的三皇五帝之一為四部落聯盟首領, 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 其國號為“有虞”。

我們都知道, 舜晚年禪讓給大禹。 實際上, 舜和禹是有殺父之仇的, 為什麼會讓位給自己的仇人兒子呢?

根據史料記載, 大禹的老爹叫做鯀, 原來是在舜的帳下治水。 《尚書•舜典》記載, 舜即位後, 懲罰了所謂的四凶:

流共工於幽州, 放歡兜於崇山, 竄三苗于三危, 殛鯀於羽山, 四罪而天下鹹服。

《史記•夏本紀》對此事也有記載:“禹之父曰鯀, ……舜登用, 攝行天子之政, 巡狩。 行視鯀之治水無狀, 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 於是舜舉鯀子禹, 而使繼鯀之業。 ” 在對所謂四凶的懲罰中, 共工、歡兜、三苗都只是流放,

只有鯀被殺, 而鯀的罪名充其量不過是能力有限, 治水無方, 也不至於死罪。 所以屈原在他的《天問》中就為此而憤憤不平:順欲成功, 帝何刑焉?

(大禹)

提到大禹, 我們就會想到那句話, 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的這件事被傳為美談, 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根據史料記載, 大禹第一次經過家門時, 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 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 助手勸他進去看看, 他怕耽誤治水, 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 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 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 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 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 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 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 告訴他, 水未治平, 沒空回家, 又匆忙離開, 沒進家門。

大禹為什麼不敢回家?如果想到了舜殺死了大禹的老爹, 之所以讓大禹來治水, 實際上是安排鯀的兒子來做 一件難做的事情, 尋找機會除掉。 所以說, 大禹之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 實際上是被逼的。

(大禹)

為什麼說大禹是囚禁了舜, 之後自立為王的呢? 《史記》對這事進行了記載。

帝舜朝, 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 ……籲!皆若是, 惟帝其難之。 知人則智, 能官人;能安民則惠, 黎民懷之。 能知能惠, 何憂乎驩兜, 何遷乎有苗, 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大意就是, 舜開始朝會, 禹、伯夷、皋陶參加了大會。

在會上, 禹認為舜沒能做到“知人”、“安民” 。 值得注意的是, 禹沒有直接提到自己父親被殺的事, 但稍具頭腦的人就能清醒地意識到大禹的話外之音:殺鯀也是舜不知人的證據之一, 舜既然不能知道誰是壞人, 自然也不能知道誰是好人, 他錯殺了鯀。

針對這件事, 《尚書•益稷》也做了記載, :“帝不時, 敷同日奏罔功。 ” 大概意思就是, 舜帝您不善於分別, 好的壞的混同在一起, 雖然天天在進用人, 也只能是勞而無功。

《史記》最後是這樣記載禪讓制的,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 令民皆則禹。 不如言, 刑從之。 最後兩句“不如言, 刑從之”進一步證明這是一次政變, 如果像孟子說的那樣, 這是一次其樂融融的禪讓, 哪裡還用得著“不如言, 刑從之”呢?可以說,這次所謂的“禪讓”,是靠武力威脅完成的。

(大禹陵墓)

根據史料記載,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 。

大家想,舜禪讓後,還活了17年,說明他當年正年富力強。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什麼要把帝位禪讓給仇人的兒子呢?所以,這種禪讓制疑點重重。

而舜的至親,死時也是有很多疑點。舜的兒子商均,商均死後葬於九嶷地區。《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叔均即商均, 舜死於蒼梧之後,其子商均不是護送父親靈柩北歸,或就地安葬父親後自己北歸,而是繼續留在當地,最終也死在當地,這只能說明商均已經是不能再回到中原了。為什麼?因為擔心大禹的迫害。

舜的二妃也是追隨舜南行並中途自殺,死於洞庭,這說明舜出走時的匆忙和情況的緊迫。再看舜的小舅子丹朱,《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丹朱也葬於蒼梧: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

丹朱是堯的兒子,是舜的夫人的兄弟。在舜政治失敗後,丹朱作為他的親戚,不得已一起逃亡,並最終死在蒼梧,與商均一樣沒能回到中原。

根據這些歷史資料記載,舜禹之間根本就不是禪讓,而是禹逼迫舜退位,之後又迫害了他的親人。

(每日漢字)

刑從之”呢?可以說,這次所謂的“禪讓”,是靠武力威脅完成的。

(大禹陵墓)

根據史料記載,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 。

大家想,舜禪讓後,還活了17年,說明他當年正年富力強。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什麼要把帝位禪讓給仇人的兒子呢?所以,這種禪讓制疑點重重。

而舜的至親,死時也是有很多疑點。舜的兒子商均,商均死後葬於九嶷地區。《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叔均即商均, 舜死於蒼梧之後,其子商均不是護送父親靈柩北歸,或就地安葬父親後自己北歸,而是繼續留在當地,最終也死在當地,這只能說明商均已經是不能再回到中原了。為什麼?因為擔心大禹的迫害。

舜的二妃也是追隨舜南行並中途自殺,死於洞庭,這說明舜出走時的匆忙和情況的緊迫。再看舜的小舅子丹朱,《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丹朱也葬於蒼梧: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

丹朱是堯的兒子,是舜的夫人的兄弟。在舜政治失敗後,丹朱作為他的親戚,不得已一起逃亡,並最終死在蒼梧,與商均一樣沒能回到中原。

根據這些歷史資料記載,舜禹之間根本就不是禪讓,而是禹逼迫舜退位,之後又迫害了他的親人。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