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洛陽小吃:“殼泡兒”油茶

天熱口感差, 不知該吃點啥, 回老城吧?回老家看看, 估計應該能解決因天氣造成的食欲偏差, 以往, 老城人都是這樣解決口感問題的。

老洛陽人管我這樣的人叫:“吃嘴精”, 飲食挑剔, 好的吃個夠, 賴的死不吃, 當今孩子們的形容是:“吃貨”, 我也算是“老吃貨”啦, 聽起來似乎不太雅, 是吧?

目前在老城有四個區域是“吃貨”的天堂, 西大街麗景門、老集、民主街還有八角樓前的夜市“魂兒”。 我不太喜歡人多, 還是選擇了相對安靜的民主街逛逛吧, 這裡離我老家最近, 閉上眼也能說上一二三,

應該說:這裡的醬肉、燒雞、扣碗兒啥的都是家喻戶曉的老牌子了,

可惜, 咱老了, 已經“消化困難”吃不動啦, 想喝出汗排毒的丸子湯、羊肉湯似乎達不到我的味覺標準…一個賣卷餅的兩口子引起了我的興趣, 毫無疑問他是地道的老城人, 餅饃的品質還算可以, 幾種老城味道的鹹菜加點海味蠻好, 這是咱家奶奶做的味道啊, 來兩份吧, 挺過癮的啊。

路東臺階上的“果子油茶”勾了我的魂兒, “老林家”房產沿發的這些小吃還真地道, 那種隱藏于老人們味覺的香太勾人啦, 不顧人多、吵雜, 來一碗吧。

果子油茶在老城叫:“殼泡兒”油茶, 果子油茶是人家的學名, 咱就得叫:“殼泡兒”, 這種用擀餅饃的方法, 兩張疊加, 拉、切割成小正方型, 還得撒點芝麻, 熱油烹炸…瞬間鼓起的金黃泡泡兒,

特誘惑, 不是老城人您很難把這個“殼泡兒”音兒說准了。

麵粉炒香乃必然工藝, 花生碎不見紅皮特顯精到, 人家是不放芝麻醬的, 可我還是讓小老闆添加了那個久違的醬香….一碗下肚, 回味悠長啊, 這才是老城的味道, 這才是老城該有的味香。

小店裝修也不豪華, 但那個地道的風味能留在我腦海裡四十多年久久揮之不去, 是思鄉懷念?還是味覺難舍?都有吧….

有人說:油茶起源於南方, 但我們感覺與咱洛陽的味道有很大差異, 人家那個天然風味咱也喜歡, 可真的留在腦海裡的是奶奶、媽媽做的“殼泡兒”油茶, 還有那位胖子奶奶推小車吆喝的“壺壺油茶”。

“油……茶…”胖奶奶繞梁三日、娓娓動聽的吆喝餘音還在文峰塔下迴響,

一壺香氣誘人的油茶喝醉了幾代人, 讓人都能記得她不善言辭、人品極佳、工藝留香的小傳統麵食…她住在哪裡、怎麼作出來的這個美味, 無人打探, 但那個洪亮的嗓音夾雜那個特殊的味道, 還在我們腦海裡飄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