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那些微小、卻體現功力的設計!

汽車設計包含汽車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 今天我們只談眼睛所能見到的這部分, 雖然這只占了汽車設計中的一點點, 但也足夠看得出一個設計師是否真的為產品走心、是否對他的職業生涯負責。

首先需要說的一點是:如下所有僅僅是設計層面, 不代表車型的好壞, 車的好壞需要綜合考慮:性能、配置、安全性、油耗、保值率、後期維修養護成本等等, 今天談到的細節都是平時被大多數消費者所忽略的部分, 也是考驗設計師經驗和細心程度的部分。

1後門三角舷窗

轎車因為流線型, 在後門部分常會出現一個不可打開的三角舷窗,

這一點在無框車門的車型上十分明顯、並且會帶來不便:

比如大眾CC:

因為在後輪上方, 後門形狀上粗下細(除非5米以上的D級豪華車), 所以不少車型都會出現一部分玻璃無法升降, 而這在CC上這種無框車門上尤為明顯,

大家可見兩部分玻璃不同高, 是因為可以主動升降的玻璃會自動的每次在車門打開時下降一點, 而在車門關閉時自動上升嵌入門框, 保證嚴絲合縫不漏風, 但後部分的三角懸窗則不然, 在東北的冬天, 可以明顯感到不夠嚴密。 並且在前半部分玻璃降下時, 車門開啟時會略有不便, 枝楞八翹的讓人懷疑無框車門存在的價值。

雖然所有的轎車後門都是這種形狀的, 但通過良好的設計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比如奧迪A5:

奧迪A5通過溜背式(fastback)車身造型將三角懸窗移到後門之後, 奧迪時隔五十多年重拾溜背造型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但溜背造型確實使A5拿下了工業奧斯卡之稱的iF獎, 說它成就了A5並不為過。 相比大眾CC, 相似的配置近乎一倍的差價, 這些設計細節不能不說是價格差距的原因之一。

而對於有框的車門, 一般傾向於兩種設計, 一種是盡可能淡化這個三角懸窗, 比如奧迪A4、A6、福特福克斯等好多車型:

另外一種, 則比如奔騰B70, 捷達寶來邁騰, 則有巨大的三角懸窗:

而巨大的三角舷窗只為了一個目的, 分隔出的前一部分可以完全降下:

但事實上, 並不是所有車都可以的。 從此可以看出設計師的用心程度, 看出設計部門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契合程度,而這並不是錢的問題,採用上世紀80年代技術的捷達都可以、區區9萬多元的奔騰B70也可以。

2“為日本人造車”

很多網友喜歡拿曾經日本人的身高開玩笑,說日本的車小和身高有關,但今天我們不說車的大小,說高度:

這是一輛SUV的後備箱開啟狀態,(請暫時忽略一下它的後備箱電動開關功能,我們下面再說),SUV因為車身較高,往往後備箱開啟後會出現女性使用者難以夠到的情況。(事實上,常被國人認為很高的俄羅斯女性平均身高其實只有167.1cm,女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是荷蘭——172cm,所以大家也看到了,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平均身高並不是很高,所以SUV如果不在尾門上下功夫,那基本就是放棄女性用戶的節奏,拿不下女性市場,肯定擁有不了馬叔叔的地位!)

在這個領域,常被開玩笑的日本設計師絕對擁有著領導性的權威設計:

日系的普拉多、帕傑羅、RAV4等,均採用了側開式尾門,解決了車身較高的SUV尾門問題。

說實話,即便是可以隨時停止的電動尾門,如今也普遍傾向于把這個按鈕設計到更易操作的位置:

相比最上方的設計,你是否覺得這樣更合理一些呢?

3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是一個在設計領域常被提及的詞彙,經常到人們幾乎已經忘記了他本來的意思,上升到了某個“不知所云”的地步。

其實人性化設計在我說就是兩個字——經驗!

比如車門下方照地燈:

有沒有過漆黑的夜裡一下車踩了一腳泥......車門下方的照地燈在車門開啟時打開,為你照亮回家的路。

這一項配置真的是用不了多少錢,甚至有車型擁有“大燈延時關閉功能”(也就是號稱為你照亮回家的路這項配置),卻缺失這樣更低成本的照地燈,真是諷刺。

比如後備箱照明:

漆黑的夜晚打開後備箱是多麽的無助,手裡有東西開不了手電筒,心裡暗想“難道設計師只在白天用車嗎?” 不過好事是這項配置目前越來越多的國產車也有配備了。

再比如門內扣手暗燈:

漆黑的夜裡你第一次搭朋友的車能一下找到車門內扣手嗎?途銳溫馨的在扣手內提供了一個反射光源,柔和不刺眼,卻在黑夜中能提供幫助。

4、安全設計

提到安全你可能想到被動安全那些是否抗得住撞擊;你也可能想到今天火熱的帶全力刹車的主動安全配置。不過我要說的是其他的細節。

後備箱從內側開啟按鈕:

有了它,我們就告別了歐美電影中的被困後備箱了......雖說這情節距離我們生活比較遠,但是家裡有個熊孩子,誰知道他會被困在哪兒呢 ╮(╯_╰)╭ ,舉手之勞的設計彰顯出了設計師的態度。

車門開啟警示燈:

駕駛側突然開門造成事故多發,當然主要得從開門者的態度和開門時機找原因,但這項配置如果能夠讓10起事故少發生1起,那小布認為就是值得的!

結語

這些設計無一不是小的、小到不值錢的設計,但是往往正是這些小設計,在長久的使用中,會在某個時刻,讓我們心頭一暖、讓我們為設計師的用心發現需求、用心感受生活、用心設計精緻作品點贊!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確實是不無道理的,隨著自主車型逐漸在性能、配置上追上合資車型,這些細節更關乎整體使用體驗,想要做到超越合資,必須拿下所有的細節!

看出設計部門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契合程度,而這並不是錢的問題,採用上世紀80年代技術的捷達都可以、區區9萬多元的奔騰B70也可以。

2“為日本人造車”

很多網友喜歡拿曾經日本人的身高開玩笑,說日本的車小和身高有關,但今天我們不說車的大小,說高度:

這是一輛SUV的後備箱開啟狀態,(請暫時忽略一下它的後備箱電動開關功能,我們下面再說),SUV因為車身較高,往往後備箱開啟後會出現女性使用者難以夠到的情況。(事實上,常被國人認為很高的俄羅斯女性平均身高其實只有167.1cm,女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是荷蘭——172cm,所以大家也看到了,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平均身高並不是很高,所以SUV如果不在尾門上下功夫,那基本就是放棄女性用戶的節奏,拿不下女性市場,肯定擁有不了馬叔叔的地位!)

在這個領域,常被開玩笑的日本設計師絕對擁有著領導性的權威設計:

日系的普拉多、帕傑羅、RAV4等,均採用了側開式尾門,解決了車身較高的SUV尾門問題。

說實話,即便是可以隨時停止的電動尾門,如今也普遍傾向于把這個按鈕設計到更易操作的位置:

相比最上方的設計,你是否覺得這樣更合理一些呢?

3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是一個在設計領域常被提及的詞彙,經常到人們幾乎已經忘記了他本來的意思,上升到了某個“不知所云”的地步。

其實人性化設計在我說就是兩個字——經驗!

比如車門下方照地燈:

有沒有過漆黑的夜裡一下車踩了一腳泥......車門下方的照地燈在車門開啟時打開,為你照亮回家的路。

這一項配置真的是用不了多少錢,甚至有車型擁有“大燈延時關閉功能”(也就是號稱為你照亮回家的路這項配置),卻缺失這樣更低成本的照地燈,真是諷刺。

比如後備箱照明:

漆黑的夜晚打開後備箱是多麽的無助,手裡有東西開不了手電筒,心裡暗想“難道設計師只在白天用車嗎?” 不過好事是這項配置目前越來越多的國產車也有配備了。

再比如門內扣手暗燈:

漆黑的夜裡你第一次搭朋友的車能一下找到車門內扣手嗎?途銳溫馨的在扣手內提供了一個反射光源,柔和不刺眼,卻在黑夜中能提供幫助。

4、安全設計

提到安全你可能想到被動安全那些是否抗得住撞擊;你也可能想到今天火熱的帶全力刹車的主動安全配置。不過我要說的是其他的細節。

後備箱從內側開啟按鈕:

有了它,我們就告別了歐美電影中的被困後備箱了......雖說這情節距離我們生活比較遠,但是家裡有個熊孩子,誰知道他會被困在哪兒呢 ╮(╯_╰)╭ ,舉手之勞的設計彰顯出了設計師的態度。

車門開啟警示燈:

駕駛側突然開門造成事故多發,當然主要得從開門者的態度和開門時機找原因,但這項配置如果能夠讓10起事故少發生1起,那小布認為就是值得的!

結語

這些設計無一不是小的、小到不值錢的設計,但是往往正是這些小設計,在長久的使用中,會在某個時刻,讓我們心頭一暖、讓我們為設計師的用心發現需求、用心感受生活、用心設計精緻作品點贊!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確實是不無道理的,隨著自主車型逐漸在性能、配置上追上合資車型,這些細節更關乎整體使用體驗,想要做到超越合資,必須拿下所有的細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