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為什麼要先滅韓國,滅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兒了?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 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 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 俘獲韓王安, 繼而佔領韓國全境, 滅亡韓國。 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 建郡治于陽翟。 前226年, 在新鄭的前韓國貴族發動叛亂, 後被平定, 而韓王安也在這年被處死。

從韓國的軍事實力來講。 韓國的軍事科技實力比較強, 主要體現的兵器裝備上, 最有名的就是弩, 能射800米之外, 遠者括蔽洞胸, 近者鏑弇心, 為各國所畏懼, 當時就有這種說法: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同時, 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 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武器裝備上的優勢, 也能彌補一下人員數量及素質的不足, 給蜷縮進城堡裡的韓軍增加了殺手鐧。

韓國的地理位置來講。 自從三家分晉以後, 韓國北臨魏趙, 東有齊, 南有楚, 西有秦, 不僅四面受敵, 更因為四周強國伺立, 向外突破發展的空間嚴重受限。

如果不是韓昭侯和申不害等人的變法改革, 不要說躋身七雄之列, 能夠保國就已經是僥倖。

對於秦國來講, 韓國遏制了秦國經由函谷關東進的道路, 秦國如果想向東有所突破, 必須先清理掉韓國這個路障。

從穆公開始, 秦晉、秦韓之間戰爭不斷。

再加上韓國也曾被迫地捲入到魏齊、秦趙、秦齊之間的戰事之中, 因為連年戰爭, 不僅人力耗損嚴重, 就連疆域面積也在不斷的縮小, 到秦王政時, 竟然只剩下了都城陽翟與其周圍的十多個中小城邑, 戰爭潛力極弱。

而韓國之所以沒有儘早被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具有緩衝作用, 才在其餘六國的相互牽制與制衡下, 得以苟延殘喘。

西元前233年, 秦軍攻韓,

韓王安納地獻璽, 降為秦國藩臣。 同時, 韓非被迫入秦。 入秦後的韓非, 因為阻秦護韓的行為影響到了秦國統一六國戰略, 最終被逼自殺。

據秦史記載, 西元前231年, 韓王安自己獻出了南陽後, 秦王政任命韓國降將內史騰為南陽守。 不過, 關於南陽歸秦這件事, 史書上還是有不同記載的, 後面會再說。

西元前230年, 這個內史騰率秦軍攻韓, 破韓都, 虜韓王, 滅韓國。

西元前226年, 秦兵奪取了燕地, 燕王東遷到了遼東。 西元前222年, 燕在遼東的勢力也被滅掉, 燕王被俘虜。 成為俘虜後, 秦王並沒有難為他, 只把“送入咸陽, 廢為庶人”, 野史中稱其後來上吊自殺而死。

西元前225年, 秦兵揮師向南, 滅掉魏國。 秦王政對魏王假戰又不戰, 降又不降的態度, 深感厭惡, 下令城破之日, 魏王假就地斬首。 城破後, 王賁忠實地執行了這一命令。

西元前223年, 秦軍佔領江南, 俘獲楚王。 楚王以弑君(哀王)之罪, 廢為庶人, 不知所蹤。

西元前221年, 秦國滅掉最後一個強大的對手齊國, 齊王建也死於流放之地。

秦國為什麼要先滅韓國,你怎麼看?

秦國為什麼要先滅韓國,你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