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

你有沒有跟尋叔一樣, 隨時隨地都感覺到累, 像是生了一種病。

他們說, 這叫職業枯竭症。

本文共計2164個字, 閱讀時間4分鐘。

畢業後你順利進入一家大公司,

為了證明自己每天努力工作。 幾年下來, 你有些失眠和精神衰弱;偶爾你會感到大腦一片空白, 難以集中注意力;無論怎麼加班, 每個季度好像也只能勉強完成 KPI;你在家待的時間越來越少, 也越來越沒有時間跟朋友碰面……

事實上, 這是很多職場人士的通病。 中國職場焦慮調查報告顯示, 在同一崗位工作滿兩年的人群中, 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會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大部分企業的普通員工中 64.57% 的人會產生職業枯竭感。

我們到底是怎麼讓工作掏空自己的?雖然大多數研究都表明, 職業枯竭歸根結底來自最單純的疲憊, 但造成倦怠的原因還有太多:比如並不熱愛的工作, 自我評價低、事事力臻完美的性格,

以及工作與生活漸漸模糊的界線......

如果“被掏空”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事實, 那麼被工作佔據生活的你, 應該如何拯救自己?以下, Enjoy:

1

身體被工作“掏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職業枯竭症是指工作量過大、工作時間過長所導致的精力耗竭、消極情緒增多的狀態——包括生理、認知、價值觀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多種疲憊。

如果拿不准自己是否處於職業枯竭之中, 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個小測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YES 或 NO)

1.你是否情緒變化無常, 並經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擔心。

2.你總感覺自己的精力透支, 經常有即將“坍塌”之感, 失眠現象嚴重。

3.你的記憶力糟糕、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4.脾氣暴躁, 為一點小事動怒。

5.經常加班, 每天平均睡眠不足 6 小時。

6.經常胃痛、頭痛、背痛, 感覺全身乏力。

7.一想到上班心情就低落, 總是盼著假期快點到來。

8.和同事關係緊張, 想到見上司就發怵。

9.戶外活動明顯減少, 對家務活也提不起精神, 過分貪睡, 飲食不規律。

10.自我評價降低, 經常有失敗感和無能為力感。

如果在你的回答中, YES 已經超過了半數, 那麼你很有可能正在遭遇“職業枯竭症”。

2

我們是怎麼讓工作掏空自己的?

職業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開始於身體上的疲憊, 進而導致工作表現下降, 自我評價降低, 並且再度陷入疲憊的惡性循環, 越忙越亂, 越亂越忙。

❶ 你正在為並不喜歡的事業消耗自己

《環境科學》雜誌認為, 職業枯竭症歸根結底是因為你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一旦職業選擇不協調, 工作上的每一個方向都會變得荊棘密佈, 難以控制。

事實上, 影響職業選擇的動機不外乎內部動機(內心的原始渴望)和外部動機(家庭、社會、現實層面的壓力)兩種。 如果這兩種動機相互契合, 協調運作, 我們會在職業中獲得由衷的成就感。

但這種狀況在職場中十分罕見。

根據蓋洛普公司的調查資料, 全球只有 13% 的人從事著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對更大多數的職場人士來說, 職業選擇的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並不吻合。 同樣的調查資料顯示, 有 63% 的人認為自己不適合所從事的工作。 隨之產生的自我認知失調也會導致身心俱疲。

❷ 雖然你也不討厭你的工作, 但是...

職業枯竭通常始於單純的疲憊, 比如:加班太多。

英國《衛報》曾發佈過一篇名為《中國人工作有多努力?》的調查文章, 研究發現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 2000 至 2200 小時。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其實是一個回報遞減的過程。 處於疲憊狀態下的職員難以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率的工作, 這時再讓你去面臨 KPI 和 OKR 制度, 不但不會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反而會造成身心的二次傷害。

除此之外,如果企業缺乏合理的溝通和獎勵機制,職業枯竭感會隨之加深。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你覺得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可你的老闆仍然認為你不夠努力”的想法掏空的。

❸ 也許,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感到枯竭

工作機制雖然是引發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真正的麻煩卻根源於一個人的內生性格。

美國學者弗裡德曼把人的性格分為A型和B型兩類。A型人格者具備更強的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而B型人格者則屬較鬆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處之泰然。研究表明,雖然 A 型人格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脫穎而出成為領袖,但由於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 型人格的人比 B 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感到焦慮,因此也更容易遭遇職業枯竭。

❹ 其實,你早就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BBC Future 拍攝的關於職業倦怠的紀錄片對此也有展現,有趣的是:儘管大多數職業枯竭者感到自己筋疲力盡想要遠離工作,另一方面又無法抑制在非工作時間一遍遍檢查郵件的欲望。

3

不想被工作掏空,如何應對職業枯竭?

當然,不管你是否是典型的“職業枯竭症患者”,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在工作中感到緊張和壓力。長期處於疲倦和枯竭的狀態之下,健康、情緒、自我評價和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消極影響。這時候,你可能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

❶ 有意識地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有時候盲目地 push 自己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在生活中稍作停歇,才能更好地上路。

❷ 建立有益的人際關係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日常的社交活動中,正性的人際關係回饋都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❸ 重新定義優先順序

做好時間管理,優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讓瑣碎的事務消耗太多自身的精力。

❹ 轉換看待工作的方式,為工作賦予意義

如果你現在從事的工作並非你所愛但又無法在短期內做出改變,換種思路也許能換種心情。

❺ 轉換職業道路

如果深思熟慮之後仍然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勇敢地換到下個領域也未嘗不可。

❻ 正念冥想

在合適的時間放空自己,也許能幫你達到更好的狀態。

❼ 合理的外界刺激

有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外界刺激來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節奏,比如新的愛好、合理運動以及飲食。

最後,我們不認為有哪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確的。生命的多樣性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有人在工作中感到枯竭倦怠,就有人會從工作中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果你做的工作是你所熱愛的,那你很幸運;但如果你感覺自己快要被工作消耗得筋疲力盡,那麼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追求和不同的道路,只願你站在終點回望來路的時候,能夠沒有遺憾。

Reference:

《Preventing Burnout: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Overwhelming Stress》

作者/ Melinda Smith,BYhelpguide.org

《The Reasons Why Exhaustion and Burnout AreSo Common》

作者/ David Robson,BYBBC Future

《感覺身體被掏空:工作熱情都去哪了?》

作者/ Michael P. Leiter & ChristinaMaslach,BY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你“患”上“職業枯竭症”了嗎?來和尋叔講講你的經歷~

不但不會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反而會造成身心的二次傷害。

除此之外,如果企業缺乏合理的溝通和獎勵機制,職業枯竭感會隨之加深。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你覺得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可你的老闆仍然認為你不夠努力”的想法掏空的。

❸ 也許,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感到枯竭

工作機制雖然是引發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真正的麻煩卻根源於一個人的內生性格。

美國學者弗裡德曼把人的性格分為A型和B型兩類。A型人格者具備更強的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而B型人格者則屬較鬆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處之泰然。研究表明,雖然 A 型人格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脫穎而出成為領袖,但由於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 型人格的人比 B 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感到焦慮,因此也更容易遭遇職業枯竭。

❹ 其實,你早就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BBC Future 拍攝的關於職業倦怠的紀錄片對此也有展現,有趣的是:儘管大多數職業枯竭者感到自己筋疲力盡想要遠離工作,另一方面又無法抑制在非工作時間一遍遍檢查郵件的欲望。

3

不想被工作掏空,如何應對職業枯竭?

當然,不管你是否是典型的“職業枯竭症患者”,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在工作中感到緊張和壓力。長期處於疲倦和枯竭的狀態之下,健康、情緒、自我評價和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消極影響。這時候,你可能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

❶ 有意識地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有時候盲目地 push 自己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在生活中稍作停歇,才能更好地上路。

❷ 建立有益的人際關係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日常的社交活動中,正性的人際關係回饋都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❸ 重新定義優先順序

做好時間管理,優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讓瑣碎的事務消耗太多自身的精力。

❹ 轉換看待工作的方式,為工作賦予意義

如果你現在從事的工作並非你所愛但又無法在短期內做出改變,換種思路也許能換種心情。

❺ 轉換職業道路

如果深思熟慮之後仍然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勇敢地換到下個領域也未嘗不可。

❻ 正念冥想

在合適的時間放空自己,也許能幫你達到更好的狀態。

❼ 合理的外界刺激

有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外界刺激來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節奏,比如新的愛好、合理運動以及飲食。

最後,我們不認為有哪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確的。生命的多樣性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有人在工作中感到枯竭倦怠,就有人會從工作中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果你做的工作是你所熱愛的,那你很幸運;但如果你感覺自己快要被工作消耗得筋疲力盡,那麼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追求和不同的道路,只願你站在終點回望來路的時候,能夠沒有遺憾。

Reference:

《Preventing Burnout: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Overwhelming Stress》

作者/ Melinda Smith,BYhelpguide.org

《The Reasons Why Exhaustion and Burnout AreSo Common》

作者/ David Robson,BYBBC Future

《感覺身體被掏空:工作熱情都去哪了?》

作者/ Michael P. Leiter & ChristinaMaslach,BY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你“患”上“職業枯竭症”了嗎?來和尋叔講講你的經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