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論文推薦:遊戲專題論文《遊戲伴隨幼兒成長》

遊戲伴隨幼兒成長 陳老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 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要素,是幼兒內在本質的外部表現。 遊戲作為幼兒獨特的自發活動,是發展幼兒自動性的最好的活動形式,不僅對於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構成了幼稚教育的基礎。

一、遊戲是幼兒的"自然"活動

遊戲是一種自然的、有興趣的、活潑的運動, 兒童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會將他的全部精神拿出來。 遊戲可以鍛煉筋骨, 幫助消化, 促進迴圈。 最重要的是滿足了兒童好動的特點。 把遊戲看作符合幼兒天性的自然活動,教育應該追逐自然,適應自然.因此,應當讓幼兒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度過快樂的童年。

二三個月的嬰兒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腳, 獨自玩耍。 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 看見東西就要抓, 抓住了還要放進嘴裡去。 再大一點, 他就要這裡摸摸, 那裡動動, 不停的運動了, 一等到會爬會走, 那在大人看來就更累了。 一會站著, 一會又坐著;一會這樣, 一會又那樣;一會爬到那裡, 一會又走到這裡。 三四歲的時候, 他的遊戲動作比前還要繁多而他的遊戲方法也與從前不同了。 就像在操作活動中, 孩子們都十分願意去選擇生活區的實物製作工作。

在工作中, 我們會用到各種的刀, 這在別人眼中是多麽危險的啊!但是小孩子向來是喜歡真實的東西,

尤其是通過他們的小手可以將蔬菜、水果用削皮刀去皮後, 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穿成串, 和小朋友共同分享。 要知道, “吃”, 是孩子生來就會的, 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當然更是美味!在真實 自然的過程中, 孩子們懂得了實物製作之前一定要洗淨手, 懂得了使用刀子要注意安全, 懂得了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還懂得了與同伴分享……

二、遊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是幼兒發展的重要途徑

遊戲過程既是幼兒經驗的主動建構過程, 也是經驗的社會性建構過程。 在遊戲活動中, 幼兒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經驗。 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的經驗帶有直覺性、具體性的特點, 屬於“生活中的智慧”。

(一)、尋找孩子興趣,

挖掘天賦潛能

幼兒的年齡、能力、興趣、需要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而好遊戲又是他們的天然傾向。 作為成人,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幼兒的遊戲意願, 提供多種不同的遊戲材料, 讓他們有適當的遊戲, 以促進其身心發展。 孩子一生下來, 就是通過“玩”來瞭解世界、認識事物, 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常常萌芽其中。 成人的尊重、理解、賞識、引導最為重要。

我園是一所現代化設備比較齊全的精品幼稚園, 出於為幼兒著想的原則, 加濕器、排風扇、氧吧、空氣清新器這些小家電要全天使用。 可是前些日子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班裡的空氣清新器經常不知不覺間就自己關掉, 我們都以為是它本身發生了故障, 於是請後勤維修師傅幫忙檢查,

結果是完好無損。 會不會是班裡老師不小心碰的呢?經過詢問大家誰也沒有不小心把它碰關過, 即使是這樣也會再隨手把它調至開檔。 那到底怎麼一回事呢?我決定好好偵察一翻。 那天孩子們午睡起床後, 空氣清新器的顯示燈又滅掉了, 我把目標鎖定在孩子們身上, 心想:今天一定要真相大白。 於是故意裝作氣急敗壞的樣子, 對生活王老師說著:“怎麼剛修好的空氣清新器又壞了呢?!真是的!魏師傅又剛剛出去, 誰給咱修啊?!”王老師也努力配合著我:“那可不嗎!先別用了。 ”我馬上靈機一動:“孩子們, 你們誰會修啊?”話音剛落, 沒等其他孩子反應過來, 小鳴徑直走來, 動作熟練地把關檔調至開檔, 嘴裡嘟囔著:“誰說壞了, 剛才還好的。
”聲音極小, 但也被我聽到。 我馬上和王老師交換了眼色, 意思就是“找到了”。 我沒有把這件事公佈於眾, 相反我馬上肯定了小鳴很能幹, 孩子們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也會, 在家我就關電視”……看來他們對這方面還是很感興趣的, 於是我們大家商量以後每天的值日生, 增加一項任務, 就是在看完動畫片後, 取出光碟, 關掉電視和VCD。 此外, 我們又增加了電路遊戲, 孩子們通過動手遊戲, 還知道了相同的電路上連接兩個電燈的光亮要比按一個電燈暗一些。 回想起來, 一個牛頓、愛迪生或許就是這樣誕生的。 看來只有理解孩子, 才能發現他的長處, 真正實施有效的指導。 發現孩子的愛好, 就是開發孩子的潛能, 就是培養孩子的能力。

(二)、積極評價,讓孩子擁有自信

陳老認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制裁來得好。小孩子是喜歡鼓勵的,一味的責罰,不一定能制止他們壞的行為。堅持正面原則,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因勢利導。有位教育家還曾說過:“評價=成就”。也就是說,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能力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記得我和孩子一起做樹葉小書,當時正值深秋時節,有樹葉嵌板、還有實物對照,拓印塗色,孩子們可喜歡了。當我看到遠遠也來學習新本領,我立刻給他豎起了大拇指,要知道他很少很少和老師一起進行新工作的展示活動。我們一起觸摸、配對、描畫、塗色,持續了好長時間。遠遠也一直都很認真,可是就當他畫完最後一筆時,拿著作品站起來就走。我馬上叫住他,表示想看看他的作品,他無比驕傲的舉起給我看,我贊許的一邊點頭一邊說:“是很棒啊,不過你要能把那最後一張畫完就更棒了!”他完全不被我打動“可是我不想再畫了。”我沒有理會他。相反給還在繼續工作的幾名幼兒鼓勁:“孩子們,你們太能幹了,一會咱們把這幾張裝訂起來,還要包上漂亮的書皮,做成一本小書帶回家啊!”“好-”我一看,遠遠又坐回了原來的位子,和同伴一起答應著。當他的家長拿著他的作品找我向我詢問“是怎麼樣做到”的時候,我只向她說了兩個字“鼓勵”。

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劑,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潛力調動起來,並將人的智力調整到最佳狀態,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

三、遊戲是兒童學習的方式,也是成年人對兒童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經驗的契機 最原始的教育機制,是通過群體生活來實現的。觀察、模仿和遊戲是所有文化傳遞的共同的基本形式。

(一)、讓孩子在遊戲中進步

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就能很好地認識客觀事物、結交新朋友,進而提高自己認知客觀世界的能力,從而為今後的發展儲備能力。進入中班,孩子們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所以在戶外體能活動中,我都會根據孩子的動作發展水準,準備不同難易程度的材料,進行遊戲。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可以挑戰自己,即使不成功,他也不會感到挫折。在遊戲中,孩子們逐漸學會等待、獨立、合作、公平、自治、誠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二)、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快樂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帶來歡樂和幸福,憂愁的情緒會給孩子帶去苦悶和痛苦。當嬰兒哇哇墜地時,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全新而又陌生的世界,他們對於這新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不厭其煩地發問、觸摸、實驗,總想弄個明白。正所謂“親身閱歷的經驗,印象最深刻”。觀察是求知的重要方法,而實踐則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孩子由於好動,因而迫切希望自己動手做一些事,事情越做越有興趣,而能力也就越強。讓孩子在活動中自己去實驗、去思考、去尋找答案。陳老還提出了“教學遊戲化”,活動要變得有快感,更能吸引孩子,讓他們在有趣的、快樂的活動中獲得發展。交通工具一直都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事物。我在進行雙語活動中時,遵循孩子好動、愛模仿的特點,請每位幼兒當一種交通工具,先熟記自己的名稱,之後就進行紅綠燈和占圈的遊戲,最後是停靠站,代表交通工具們要休息了。遊戲之間過渡緊密,孩子們情緒高漲。通過在遊戲中的活動,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在遊戲中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在遊戲中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它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二)、積極評價,讓孩子擁有自信

陳老認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制裁來得好。小孩子是喜歡鼓勵的,一味的責罰,不一定能制止他們壞的行為。堅持正面原則,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因勢利導。有位教育家還曾說過:“評價=成就”。也就是說,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能力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記得我和孩子一起做樹葉小書,當時正值深秋時節,有樹葉嵌板、還有實物對照,拓印塗色,孩子們可喜歡了。當我看到遠遠也來學習新本領,我立刻給他豎起了大拇指,要知道他很少很少和老師一起進行新工作的展示活動。我們一起觸摸、配對、描畫、塗色,持續了好長時間。遠遠也一直都很認真,可是就當他畫完最後一筆時,拿著作品站起來就走。我馬上叫住他,表示想看看他的作品,他無比驕傲的舉起給我看,我贊許的一邊點頭一邊說:“是很棒啊,不過你要能把那最後一張畫完就更棒了!”他完全不被我打動“可是我不想再畫了。”我沒有理會他。相反給還在繼續工作的幾名幼兒鼓勁:“孩子們,你們太能幹了,一會咱們把這幾張裝訂起來,還要包上漂亮的書皮,做成一本小書帶回家啊!”“好-”我一看,遠遠又坐回了原來的位子,和同伴一起答應著。當他的家長拿著他的作品找我向我詢問“是怎麼樣做到”的時候,我只向她說了兩個字“鼓勵”。

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劑,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潛力調動起來,並將人的智力調整到最佳狀態,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

三、遊戲是兒童學習的方式,也是成年人對兒童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經驗的契機 最原始的教育機制,是通過群體生活來實現的。觀察、模仿和遊戲是所有文化傳遞的共同的基本形式。

(一)、讓孩子在遊戲中進步

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就能很好地認識客觀事物、結交新朋友,進而提高自己認知客觀世界的能力,從而為今後的發展儲備能力。進入中班,孩子們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所以在戶外體能活動中,我都會根據孩子的動作發展水準,準備不同難易程度的材料,進行遊戲。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可以挑戰自己,即使不成功,他也不會感到挫折。在遊戲中,孩子們逐漸學會等待、獨立、合作、公平、自治、誠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二)、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快樂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帶來歡樂和幸福,憂愁的情緒會給孩子帶去苦悶和痛苦。當嬰兒哇哇墜地時,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全新而又陌生的世界,他們對於這新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不厭其煩地發問、觸摸、實驗,總想弄個明白。正所謂“親身閱歷的經驗,印象最深刻”。觀察是求知的重要方法,而實踐則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孩子由於好動,因而迫切希望自己動手做一些事,事情越做越有興趣,而能力也就越強。讓孩子在活動中自己去實驗、去思考、去尋找答案。陳老還提出了“教學遊戲化”,活動要變得有快感,更能吸引孩子,讓他們在有趣的、快樂的活動中獲得發展。交通工具一直都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事物。我在進行雙語活動中時,遵循孩子好動、愛模仿的特點,請每位幼兒當一種交通工具,先熟記自己的名稱,之後就進行紅綠燈和占圈的遊戲,最後是停靠站,代表交通工具們要休息了。遊戲之間過渡緊密,孩子們情緒高漲。通過在遊戲中的活動,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在遊戲中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在遊戲中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它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