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動物大遷徙原來是這樣的!央視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

“春天來了, 萬物復蘇了, 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時候 ……”

每當聽到這幾句話的時候,

趙忠祥老師那渾厚而磁性的聲音, 就在小布的耳邊響起。

當年, 就是趙忠祥老師的《人與自然》,

帶著小布完成了第一次性啟蒙。

說到野生動物紀錄片, 央視可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前兩年, 每到八九月份, 央視還會派出團隊, 遠赴非洲, 直播動物大遷徙的景象。

那段時間, 一轉檯到中央電視臺, 就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這樣壯觀的場面曾給年幼的小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度認為, 非洲動物大遷徙就是它們過河的那一瞬間。

直到後來, 小布才知道, 央視上經常放的那個畫面, 叫做“天河之渡” ,

它只是動物大遷徙中的一小部分!

一直以來, 我們都被誤導了!

什麼是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有很多種, 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就兩個:

中國的春運 &東非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

小布今天要說的, 便是東非草原上的那個。

大遷徙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東非大草原。

這片草原很大, 被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國界線分成了兩塊:

小的在肯亞境內, 名為馬賽馬拉草原;

大的那塊在坦尚尼亞, 名為塞倫蓋蒂草原。

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有何不同, 我們稍後再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遷徙的三位主角:角馬、斑馬和瞪羚。

為啥說這三位是大遷徙的主角呢?

因為整個大遷徙就是這幫吃貨給搞出來的!

這三位, 數量說多不多, 說少也不少, 加一起差不多有200 多萬隻。

數量一多, 吃飯就成了個問題。

不巧的是, 它們生活的地方又是熱帶草原氣候, 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

旱季時滴雨不落, 草木枯黃;

雨季時大雨傾盆, 百草豐茂。

所以, 每當旱季來臨的時候, 這幫吃貨們就發愁:

到哪裡才能找到吃的呢?

還好,動物們也不傻。

在大草原上生活久了,它們發現了降水規律:

草原上的降水帶是由南往北移動的,

當塞倫蓋蒂沒有食物時,馬賽馬拉卻仍是水草豐茂的樣子。

於是乎,為了找到夢想中的食物,大草原上的動物便開始了它們的逛吃之旅。

↓↓↓ 大遷徙的整體路線大概就是下圖的樣子。

在具體的時間上,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主要是看當年的降水情況。

畢竟,動物們都是跟著吃的跑的……

正常情況下,動物並不是呼啦啦的,一窩蜂來一窩蜂去的。

按照口味的不同,食草動物們通常分為三波:

↓↓↓打頭陣的是斑馬。

這幫傢伙性子急,喜歡吃草尖那塊,所以通常都是第一個出發的:

↓↓↓夾在中間的是角馬。

角馬群喜歡吃燕麥草,它們吃草的時候,會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吃,它們會給後面的角馬留下食物,所以吃完它們自己的,它們就得往前走。

↓↓↓跟在最後面的是瞪羚。

這幫傢伙嬌生慣養的,所以都是等大家都吃完了之後,獨自享用重新長出來的嫩草。

跟著這些食草動物的,則是各種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到哪兒,

它們就到哪兒,

圍!追!堵!截!

↓↓↓禿鷲,遠遠看見它,就知道有一場殺戮正在進行。

就這樣,這幫傢伙一路逛吃逛吃,回到老家的時候正好差不多十來個月時間。

歇上一段時間,生個崽啥的,就又可以出發了。

看動物大遷徙

去哪個國家比較好?

既然肯亞和坦尚尼亞都有動物大遷徙,

那究竟去哪個國家看比較好呢?

我要說兩個都好,你會相信嗎?

先看看肯亞:

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面積比較小。

每年七八月,動物們會離開正處於旱季的塞倫蓋蒂草原,

來到水草豐茂的馬賽馬拉草原,度過兩到三個月愉快的生活。

不過,想去馬賽馬拉草原,它們首先要渡過橫亙在面前的天塹:馬拉河。

馬拉河河水洶湧,水裡還埋伏著無數的鱷魚,虎視眈眈的盯著渡河的動物們。

悲壯的“天河之渡”就發生在這裡。

總的來說,來馬賽馬拉看動物大遷徙,主要有以下幾個好處:

1、肯亞的旅遊業發展的比較早,旅遊設施完備,價格相對便宜不少;

2、馬賽馬拉面積小,動物數量集中。七八月份來馬賽馬拉草原,那可真是遍地是牛羊,密密麻麻,極為壯觀;

3、大遷徙中最悲壯的“天河之渡”就發生在肯亞境內,光這一點,就值得各位前去一看;

4、馬賽馬拉最佳觀景時間在七八月份,正好是暑假期間,小孩子也可以帶著一起過去 ……

缺點:

1、人數相對較多。馬賽馬拉的“天河之渡”是世界最著名景點之一,

每年七八月份有超過20萬人來到肯亞觀看這一壯觀的景象。所以,你懂的 ……

2、只在七八月份才有,其他時間來馬賽馬拉就看不到這麼壯觀的景象了。

再來看坦尚尼亞:

塞倫蓋蒂草原比馬賽馬拉大上10多倍。一年中,有將近10個月的時間,這裡都能看到動物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在塞倫蓋蒂草原,不僅同樣可以看到大遷徙的景象,

還能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比如:動物生崽。

每年二三月份,塞倫蓋蒂南部草原的雨季來臨,

母角馬們會成批產仔,每天都有數千隻小角馬誕生。

小角馬們一生下來就會奔跑。

當成千上萬的小角馬降生時,

蓬勃的生命氣息簡直撲面而來!

除此之外,塞倫蓋蒂面積廣闊,生物種類也更為豐富。

這裡不僅僅是單純的草原,還有猴麵包樹、香腸樹等非洲特有的奇特樹種。

在塞倫蓋蒂,最讓人震撼的除了大遷徙,便是草原上的日出日落。

由於這裡地形平坦廣闊,日出日落也變的格外壯觀,常常讓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

總結一下,來塞倫蓋蒂看動物大遷徙的好處:

1、一年有將近10個月的時間都可以看到動物大遷徙的景象,時間上方便安排;

2、可以看到很多馬賽馬拉無法看到的景象,比如角馬產仔的景觀;

3、相對馬賽馬拉,人少很多,不會出現眾人圍觀角馬過河的景象;

4、坦桑政府更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因而塞倫蓋蒂的草原生態環境相對更好;

5、在5月的塞倫蓋蒂草原,可以看到動物渡過格魯米提河的場景,格魯米提河水量較小,但場景依然壯觀,只是名氣不如“天河之渡”大。

缺點:

1、旅遊業發展沒有肯亞時間長,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導致目前價格比肯亞要高一截;

2、動物分佈範圍比較廣,需要專業的Safari公司,這樣才能找到遷徙的動物群。低價的坑爹公司也會帶著你進塞倫蓋蒂,但是跑一天都看不到大的動物群 ……

綜上可見,

不管是去肯亞,還是去坦尚尼亞,都能看到壯觀的大遷徙景象!

至於哪個更好一些嘛,這個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小布我說的是如果!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

到底是選擇去馬賽馬拉?

還是去塞倫蓋蒂?

那乾脆就兩個國家都去吧!

(文章轉載自:波布非洲,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這幫吃貨們就發愁:

到哪裡才能找到吃的呢?

還好,動物們也不傻。

在大草原上生活久了,它們發現了降水規律:

草原上的降水帶是由南往北移動的,

當塞倫蓋蒂沒有食物時,馬賽馬拉卻仍是水草豐茂的樣子。

於是乎,為了找到夢想中的食物,大草原上的動物便開始了它們的逛吃之旅。

↓↓↓ 大遷徙的整體路線大概就是下圖的樣子。

在具體的時間上,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主要是看當年的降水情況。

畢竟,動物們都是跟著吃的跑的……

正常情況下,動物並不是呼啦啦的,一窩蜂來一窩蜂去的。

按照口味的不同,食草動物們通常分為三波:

↓↓↓打頭陣的是斑馬。

這幫傢伙性子急,喜歡吃草尖那塊,所以通常都是第一個出發的:

↓↓↓夾在中間的是角馬。

角馬群喜歡吃燕麥草,它們吃草的時候,會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吃,它們會給後面的角馬留下食物,所以吃完它們自己的,它們就得往前走。

↓↓↓跟在最後面的是瞪羚。

這幫傢伙嬌生慣養的,所以都是等大家都吃完了之後,獨自享用重新長出來的嫩草。

跟著這些食草動物的,則是各種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到哪兒,

它們就到哪兒,

圍!追!堵!截!

↓↓↓禿鷲,遠遠看見它,就知道有一場殺戮正在進行。

就這樣,這幫傢伙一路逛吃逛吃,回到老家的時候正好差不多十來個月時間。

歇上一段時間,生個崽啥的,就又可以出發了。

看動物大遷徙

去哪個國家比較好?

既然肯亞和坦尚尼亞都有動物大遷徙,

那究竟去哪個國家看比較好呢?

我要說兩個都好,你會相信嗎?

先看看肯亞:

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面積比較小。

每年七八月,動物們會離開正處於旱季的塞倫蓋蒂草原,

來到水草豐茂的馬賽馬拉草原,度過兩到三個月愉快的生活。

不過,想去馬賽馬拉草原,它們首先要渡過橫亙在面前的天塹:馬拉河。

馬拉河河水洶湧,水裡還埋伏著無數的鱷魚,虎視眈眈的盯著渡河的動物們。

悲壯的“天河之渡”就發生在這裡。

總的來說,來馬賽馬拉看動物大遷徙,主要有以下幾個好處:

1、肯亞的旅遊業發展的比較早,旅遊設施完備,價格相對便宜不少;

2、馬賽馬拉面積小,動物數量集中。七八月份來馬賽馬拉草原,那可真是遍地是牛羊,密密麻麻,極為壯觀;

3、大遷徙中最悲壯的“天河之渡”就發生在肯亞境內,光這一點,就值得各位前去一看;

4、馬賽馬拉最佳觀景時間在七八月份,正好是暑假期間,小孩子也可以帶著一起過去 ……

缺點:

1、人數相對較多。馬賽馬拉的“天河之渡”是世界最著名景點之一,

每年七八月份有超過20萬人來到肯亞觀看這一壯觀的景象。所以,你懂的 ……

2、只在七八月份才有,其他時間來馬賽馬拉就看不到這麼壯觀的景象了。

再來看坦尚尼亞:

塞倫蓋蒂草原比馬賽馬拉大上10多倍。一年中,有將近10個月的時間,這裡都能看到動物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在塞倫蓋蒂草原,不僅同樣可以看到大遷徙的景象,

還能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比如:動物生崽。

每年二三月份,塞倫蓋蒂南部草原的雨季來臨,

母角馬們會成批產仔,每天都有數千隻小角馬誕生。

小角馬們一生下來就會奔跑。

當成千上萬的小角馬降生時,

蓬勃的生命氣息簡直撲面而來!

除此之外,塞倫蓋蒂面積廣闊,生物種類也更為豐富。

這裡不僅僅是單純的草原,還有猴麵包樹、香腸樹等非洲特有的奇特樹種。

在塞倫蓋蒂,最讓人震撼的除了大遷徙,便是草原上的日出日落。

由於這裡地形平坦廣闊,日出日落也變的格外壯觀,常常讓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

總結一下,來塞倫蓋蒂看動物大遷徙的好處:

1、一年有將近10個月的時間都可以看到動物大遷徙的景象,時間上方便安排;

2、可以看到很多馬賽馬拉無法看到的景象,比如角馬產仔的景觀;

3、相對馬賽馬拉,人少很多,不會出現眾人圍觀角馬過河的景象;

4、坦桑政府更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因而塞倫蓋蒂的草原生態環境相對更好;

5、在5月的塞倫蓋蒂草原,可以看到動物渡過格魯米提河的場景,格魯米提河水量較小,但場景依然壯觀,只是名氣不如“天河之渡”大。

缺點:

1、旅遊業發展沒有肯亞時間長,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導致目前價格比肯亞要高一截;

2、動物分佈範圍比較廣,需要專業的Safari公司,這樣才能找到遷徙的動物群。低價的坑爹公司也會帶著你進塞倫蓋蒂,但是跑一天都看不到大的動物群 ……

綜上可見,

不管是去肯亞,還是去坦尚尼亞,都能看到壯觀的大遷徙景象!

至於哪個更好一些嘛,這個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小布我說的是如果!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

到底是選擇去馬賽馬拉?

還是去塞倫蓋蒂?

那乾脆就兩個國家都去吧!

(文章轉載自:波布非洲,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