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和平故事」回憶先父趙天麟

趙天麟

先父趙天麟犧牲時, 我只有8歲。 我們在一起生活僅僅8年零5個月。 記得從1946年起, 就有一些記述先父事蹟的文章發表, 我也接待過那時國民政府報刊的記者。

先父犧牲的當年, 即1938年, 遠在武漢的國民政府專門給耀華學校發來電文, 稱“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 辦學津市最負職責……應以特例褒獎, 交行政院轉教育部, 以優撫恤, 以昭忠魂, 而勵來茲。 ”1946年1月, 經耀華學校各位董事呈請天津市市長轉呈國民政府, 對先父明令褒獎, 給家屬予以撫恤, 呈免繳學費等。 1月15日, 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先父, 呈准趙天麟入祀天津忠烈祠。 撫恤家屬, 我獲免繳學費待遇。 新中國成立後, 民政部批准趙天麟為革命烈士。

先父趙天麟1886年8月15日出生於天津, 7歲就讀於家庭私塾。 1901年在二伯父資助下成為天津官立中學堂首屆學生。 1904年畢業, 當年考入了北洋大學堂法律系。 1909年作為北洋大學堂首批官費留學生,

赴美留學, 就讀于哈佛大學, 獲得博士學位。 1911年6月回國。 1912年出任北洋大學法學與政治學教授。 1914年出任北洋大學校長, 轉年提出“實事求是”的校訓。 在反對法國侵佔老西開鬥爭中, 於1916年10月當選為維持國權國土會副會長, 多次代表該會與北洋政府交涉及進京請願。

1919年, 先父在“五四”運動中, 因抗議北洋政府通過校方鎮壓組織遊行、罷課的學生, 憤而辭去校長職務。 1919年至1931年任開灤礦物總局協理。 1931年當選為天津市英租界工部局華人董事。 1934年任天津市耀華學校(前身天津公學, 含小學、初中、高中班)第三任校長至1938年。

天津淪陷後, 日本飛機炸毀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 強令日偽政權推行奴化教育, 令各校使用他們審定的奴化教材。

先父任職的耀華學校地處英租界, 日寇尚不能肆虐, 經學校董事會同意, 辦起了特班, 招收南中和各地流亡學生, 是年9月特班開學。 同年12月, 先父又邀請部分學校校長、教師, 在海大道女青年會秘密集會, 抵制奴化教育。 會上決定:1.各校仍然使用原教材, 不更換日偽教材。 2.各校抵制日本商品, 不買日本商品。 3.各校適當增加軍訓課程。 4.抗日到底, 不做亡國奴。

趙天麟故居(今和平區成都道73號)

先父對日本侵略者的反擊, 使日本人大為惱火, 他們說耀華學校是抗日分子大本營, 污蔑學校地下室藏有軍火, 憲兵隊和偽教育局幾次組織參觀、視察, 都被先父以不同理由阻攔, 拒敵於校門之外。 於是, 日本憲兵隊決定殺害他, 家中不時收到各種威脅、恐嚇信, 有一信還夾帶有子彈。 有一個當高級漢奸的親戚登門勸降, 遭到先父的怒斥。 先父曾對家人講, “哀莫大於心死, 而身滅亦次之”, 此時正是考驗我華北志士是否心死之時也!先父親筆寫下了中英文遺囑, 安排好後事, 表示抗日到底的決心。

1938年6月27日, 在他步行去學校上班時, 被日本憲兵隊暗殺團刺殺, 當即倒在倫敦道昭明裡2號(今和平區成都道73號)離家門口不遠的道旁, 時年僅52歲。

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 祖父膝下有四子二女, 二祖父膝下有一子三女。 除我父母住在下邊英租界外, 其餘各房都住在西北城角梁家咀, 亦叫上邊。 奶奶和我們同住。 父親至孝, 每天下班晚飯後, 必要到奶奶房間, 問候當天的飲食起居, 陪她聊天, 這成了慣例。 我的伯父、叔父、姑母各家, 誰家有什麼困難, 父親都會盡力説明。

對我們的小家庭, 先父最關心的是教育問題。 我大哥在燕京大學畢業後, 先工作一年, 轉年又獲官費留學美國。 我二哥喜愛建築, 父親安排他到日本留學, “七七”事變後讓他退學回國。 對於我們幾個年幼的,每個人給存上了一筆教育基金。

先父對待我們的學習嚴格要求,下班回來先要瞭解我們的學習情況,還通過耀華學校老師瞭解學習情況,所以我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在上游。先父以身作則,教育我們如何為人處事。他在“開灤”任職時,許多人找他舉薦去做事,只有被舉薦的人有真才實學他才考慮。我們兄弟有許多是北洋大學畢業的,但只有一位哥哥在“開灤”上班。我們原住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是一座英式建築,高檔別墅,前邊是花園,還有鴿子棚。離開“開灤”時,有人講,憑著四爺(先父大排行老四)在“開灤”多年,又是高級員司,花少些錢可以買下這棟房,但先父不做這種事,還是另租養和裡房子搬了過去。先父關心國家與國際大事,訂閱中英文報紙,還有路透社電報稿,教育我們要身居中國,瞭解世界。

趙壽民一家在耀華中學校園內向趙天麟銅像獻花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國慶期間,我與愛人從保定來到耀華中學,在先父銅像前拜謁並獻花。2016年是先父誕辰130周年,1月30日,我與夫人沈一敏,外孫女吳若雯、外孫子吳天麟一起參觀耀華中學校史館,在校史館門前向趙天麟烈士銅像獻花。我問小外孫:“你知道姥爺為什麼給你起名叫吳天麟嗎?就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人。”(趙壽民口述 張紹祖整理)

對於我們幾個年幼的,每個人給存上了一筆教育基金。

先父對待我們的學習嚴格要求,下班回來先要瞭解我們的學習情況,還通過耀華學校老師瞭解學習情況,所以我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在上游。先父以身作則,教育我們如何為人處事。他在“開灤”任職時,許多人找他舉薦去做事,只有被舉薦的人有真才實學他才考慮。我們兄弟有許多是北洋大學畢業的,但只有一位哥哥在“開灤”上班。我們原住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是一座英式建築,高檔別墅,前邊是花園,還有鴿子棚。離開“開灤”時,有人講,憑著四爺(先父大排行老四)在“開灤”多年,又是高級員司,花少些錢可以買下這棟房,但先父不做這種事,還是另租養和裡房子搬了過去。先父關心國家與國際大事,訂閱中英文報紙,還有路透社電報稿,教育我們要身居中國,瞭解世界。

趙壽民一家在耀華中學校園內向趙天麟銅像獻花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國慶期間,我與愛人從保定來到耀華中學,在先父銅像前拜謁並獻花。2016年是先父誕辰130周年,1月30日,我與夫人沈一敏,外孫女吳若雯、外孫子吳天麟一起參觀耀華中學校史館,在校史館門前向趙天麟烈士銅像獻花。我問小外孫:“你知道姥爺為什麼給你起名叫吳天麟嗎?就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人。”(趙壽民口述 張紹祖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