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它是一種中成藥,藥方極其保密,如今被收藏界熱捧

近日, 國寶名藥受追捧, 片仔癀拍賣價再創新高。 6 月7 日, 在2017 年北京保利12周年春季拍賣會上, 產自福建漳州的片仔癀, 三盒(30 粒裝)片仔癀拍出16.1 萬元的高價, 一盒約53667 元, 再度吸引了眾多買家的眼球。

1992年 片仔癀(荔枝)漳卅 2盒 北京東正2017年6月8日, 拍賣成交價:13.80萬元

片仔癀處方、工藝均屬國家絕密級秘密。 2011年“片仔癀製作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 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蛇膽、三七等名貴中藥精製而成的。 對急性、慢性肝炎, 刀、槍、骨折和燒、燙等多種創傷, 膿腫、無名腫毒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等, 有顯著療效。 外科手術後服用, 能消炎止痛, 防止傷口感染, 加快癒合, 因此被國際友人譽為“中國特效抗菌素”, 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更稱之為“安家至寶”的“神丹妙藥”。

1992年 荔枝牌片仔癀 北京東正 2016年5月14日 拍賣成交價:8.63萬元

據說在東南亞地區華僑中, 一些老人重病或即將離世的時候, 家人都會給他服用片仔癀。 因為他們認為, 如果連片仔癀都無法救治的話, 恐怕就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 可見這一藥品在當地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不如, 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片仔癀”這個神秘的“國寶名藥”的來歷。

相傳, 片仔癀是明朝太醫院秘方“御用良藥”, 由於外形如條索, 用時切一小片內服或外敷片刻見效, 所以叫做“片仔癀”。 萬曆年間, 宮廷政變, 一位閩南籍的太醫, 攜帶藥方出逃, 至璞山岩廟削髮為僧。 明朝動亂中, 檔案盡皆流失, 包括明時太醫的秘方都不見經傳。 唯獨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三七的記載中獲知一二, 書中記載三七產于南方深山, 既稀又貴, 用三七入藥傳入宮廷, 再配置成方, 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 後定為宮廷秘方。 時間為1556年, 並未記載藥方的真實面目。 由於藥方得上述機緣隨太醫流落民間, 民國時期, 片仔癀秘方為漳州“馨范茶莊”所得, 並生產“僧帽牌片仔癀”應市, 片仔癀才從佛門傳到民間。 解放後片仔癀也曾擔任著小角色,

經歷10年冬眠時間, 知者少, 用者微。 今天我們能見到這一“國寶名藥”, 實屬幸運;而其藥方的廬山真面目流傳到今, 仍未被全面揭開。

1986&1991年片仔癀(荔枝牌)保利廈門2017年6月26日 牌面成交價: 6.90萬元

業內人士稱, 收藏界熱捧片仔癀並非偶然, 在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等名貴原料稀缺並且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

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壽山石、烏龍茶並列為“福建三寶”。 數十年來, 片仔癀大量出口東南亞、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一直居中國中成藥單項出口創匯首位。 不僅如此, 其還在“海絲”貿易史上曾留下光輝的一筆, 具有多元的文化價值, 正是收藏界屢屢熱捧的關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