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無作為的曹參美名揚

曹參, 西漢開國名將元勳, 字敬伯, 漢族, 劉邦的同鄉, 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 如此地位之人其實並不得世人關注, 也許是因為他太不顯眼了吧,

畢竟劉邦手下, 文有張良蕭何, 武有韓信樊噲等人, 可是曹參這個人, 應該算中國歷史上最聽話的人臣了, 自同劉邦沛縣起兵以來, 南征北戰, 奪下無數城池郡縣, 但他一直都忠心耿耿, 劉邦一干人等指哪打哪, 從無異議, 是堅定的執行者, 即使是後來他當上了漢朝丞相, 他都是順著前任的思路, 一任接著一任幹, 從來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兒, 這種人, 踏實而忠誠, 十分可靠, 因此他得了個“蕭規曹隨”的好評價。

曹參早年為秦朝沛縣獄掾, 也就是管理監獄的小吏, 但已相當出名, 蕭何為曹參上司(主吏), 劉邦屬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長), 為其下屬。 曹參與劉邦、蕭何、樊噲幾人皆為沛縣人, 但蕭、曹二人已當上官吏,

縣中多有好名聲, 劉、樊二人之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社會青年, 在鄉里父老眼中地位自然大不相同, 不過他們幾人的交情依然很深厚。 劉邦做沛公開始起事時, 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跟隨高祖。 在之後的滅秦、抗楚、建漢中, 一直緊緊圍繞在劉邦周圍。

劉邦稱帝后, 對有功之臣, 論功行賞, 曹參功居第二, 賜爵平陽侯, 僅次於蕭何。 史載曹參“身被七十創, 攻城掠地, 功最多, 宜第一。 ”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後, 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 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高祖六年(前201年), 賜爵平陽侯, 食邑平陽一萬六百三十戶, 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 孝惠帝元年(前194), 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 任齊相九年, 並跟隨劉邦擊破陳稀、英布。 在齊時採用蓋公的黃老之術,

百姓安定, 稱為堅相。

曹參在那個時代的舞臺上半場, 也算大有作為。 他先是岀將, 而後入相;將軍曹參, 征戰沙場, “凡下二國, 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 相三人, 將軍六人, 大莫敖、郡守、司馬、侯、禦史各一人”, 可謂是戰功彪炳。 同時, 曹參在廝殺衝突之間、出生入死之際, 也“身被七十創”。 因此, 漢初封侯, 論及位次, 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紛紛力主曹參應位先蕭何, 名列前茅;理由是:曹參披堅執銳, 攻城掠地, “身被七十創”。 如此戰績當然了不得, 但這功勳, 雖說顯赫一時, 然若置於歷史的長河中, 卻影響有限。 恐怕只需七八十年, 至多一兩百年後, 大概就鮮少有人在意這樣的角色了。 畢竟, 真論決定性戰功, 異姓為王如韓信、彭越等人, 肯定都遠比曹參重要。

但扣除最關鍵的韓信之外, 即使彭越, 在後人看來, 不過也就是個次要角色, 何況曹參?換言之, 這麼顯赫的戰功, 畢竟只是一時之功, 就長遠來說, 作為將軍的曹參, 其實顯得並沒那麼重要。 但是, 舞臺後半場的相國曹參, 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光而不耀”的特殊分量。 這分量在於, 從相國曹參身上, 我們總算可以具體地明白, 什麼叫做“無為而治”。

孝惠帝元年(前194), 廢除了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 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 曹參做齊國丞相時, 齊國有七十座城邑。 當時天下剛剛平定, 為了做好這個相國, 曹參不知道動了多少腦筋, 他聽說膠西有位蓋公, 精研黃老學說, 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 見到蓋公後, 蓋公對曹參說, 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淨無為, 讓百姓們自行安定。 以此類推, 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 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 讓蓋公住在裡面。 此後, 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 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年, 齊國安定, 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 惠帝二年(前193), 蕭何去世。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係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於是曹參便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

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問曹參兒子為何相國如此,曹參知道皇帝的想法後便入宮面見皇帝,並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此時才明白曹參的用意。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後有三年時間。他死了以後,被諡為懿侯。曹參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親的侯位。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蹟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淨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曹參繼相三年病逝,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一辭遂成為歷史上的佳話。

現在來看曹參的不變革,看似愚鈍守舊,實則有莫大之智慧;曹參之所以無所事事、毫不作為,固然有鑒於秦法過嚴過密,“民苦秦苛法久矣”;也固然是因蕭何規模已定,“法令既明”;但是,關鍵仍在於曹參既明人道,亦明天道,時勢若該休養生息,便絕不妄加興革,也不隨意滋事,曹參在面對天道時,可以將私心與權力欲望節制到近乎“無我”,也可以把愛憎好惡與理想抱負化除到近乎“無執”。就一般人而言,真要節制私心與權力欲,其實不太容易;若要去除理想與抱負的執著,更屬難得。但也唯有真做到如此,“不變不革”,才庶幾可能。

雖然曹參只任漢相三年,但是典範得立,不僅養成漢朝的寬厚之風,更養足了兩漢氣脈,使得大漢在歷經滄桑之後能夠迅速得以恢復元氣,也才有了漢武帝時代的大漢帝國,如今,我們自稱漢族,相較於全世界驟然而興又驟然而衰的諸多民族,漢民族不僅幾遭低谷即又勃然而興,漢文明更是氣息深長、綿亙久遠。這時,回頭再看看曹參,恐怕也不是除了“蕭規曹隨”一詞的評價了吧。

蕭何去世。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係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於是曹參便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

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問曹參兒子為何相國如此,曹參知道皇帝的想法後便入宮面見皇帝,並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此時才明白曹參的用意。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後有三年時間。他死了以後,被諡為懿侯。曹參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親的侯位。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蹟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淨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曹參繼相三年病逝,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一辭遂成為歷史上的佳話。

現在來看曹參的不變革,看似愚鈍守舊,實則有莫大之智慧;曹參之所以無所事事、毫不作為,固然有鑒於秦法過嚴過密,“民苦秦苛法久矣”;也固然是因蕭何規模已定,“法令既明”;但是,關鍵仍在於曹參既明人道,亦明天道,時勢若該休養生息,便絕不妄加興革,也不隨意滋事,曹參在面對天道時,可以將私心與權力欲望節制到近乎“無我”,也可以把愛憎好惡與理想抱負化除到近乎“無執”。就一般人而言,真要節制私心與權力欲,其實不太容易;若要去除理想與抱負的執著,更屬難得。但也唯有真做到如此,“不變不革”,才庶幾可能。

雖然曹參只任漢相三年,但是典範得立,不僅養成漢朝的寬厚之風,更養足了兩漢氣脈,使得大漢在歷經滄桑之後能夠迅速得以恢復元氣,也才有了漢武帝時代的大漢帝國,如今,我們自稱漢族,相較於全世界驟然而興又驟然而衰的諸多民族,漢民族不僅幾遭低谷即又勃然而興,漢文明更是氣息深長、綿亙久遠。這時,回頭再看看曹參,恐怕也不是除了“蕭規曹隨”一詞的評價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